关键是,这刚进嘴,就筷子不停,这不咬嚼吗,回头一看身旁的夏侯亦是如此,习武之人都如此吃饭吗?
小五吃了3碗饭,差不多感觉半饱,开始慢下了筷子,嘴上问道:“老大,那些有钱的人家,什么时候解决啊?”
一听这话,昌盛立刻住了筷子,眼睛直勾勾的,嘴上咧笑。
小五一看,顿时后悔了,这家伙,就不该这时候问的,我真多嘴啊。
其实,负责贴身照顾老大的衣食,就是想给老大整一身闪亮的什么绸缎,或是次一等的绢棉也行啊。
这个丹县内最大的布店,自己都进去瞅好了,这要是解决了,手下人管理店铺,多好。
萧何刚要动筷,听这个话题,也立刻住了筷子。
心里思考着怎么说话?
自昨天开始,丹县的富豪人家就都被看守在自己的宅子内,主公准许他们的下人出入,采买,就是不露个准话,怎么处置?
“这商人啊,都是得寸进尺的,一开始就先礼后兵对这帮子人不管用,就得先晾着,等他们胆子吓着了,再开始说目的,这不就事半功倍。”
朱远开口解释道。
小五一听,心下失望,泄愤似的,吃了一大口酸菜。
萧何却立刻松口气,说道:“主公,是否,一开始就没打算杀他们?”
朱远一听,笑着点点头,这为富不仁,赚黑心钱的都被查出来,砍了脑袋,店铺被萧何查证,还给了原主人。
至于那些剩下的,有的做事白多黑少,也算是有可取之处,还有的是真正的义商,好人总归是有好报的,要不然,岂不是老天爷不睁眼啊。
听这话,萧何叹了口气,自古都说好人有好报,可是,古往今来,历来都是小人得意啊。
朱远看着他如此感叹,摇摇头道:“有我在呢。”
“就是,老大在啊,你怕什么?”
昌盛对其翻了个白眼,他真的很看这人不顺眼,可算正大光明的出了一口恶气。
只是想到他的经历,更狠的话,又咽了下去。
夏侯一乐,想到,昨天他拿钱的表情,又要忍不住狂笑,这真是一对冤家。
萧何心里倒没有生气,其实心里特不自在,昌盛跟主公差不多的年纪,自己都比他大将近10岁,这怎么都得大度些,更何况,这钱都是他好不容易攒的,也的确是自己理亏。
等老百姓有钱了,到时候,征粮征税,就可以还上,那时,自己就可以挺直腰板,手上不差钱,也不会束手束脚。
不过,主公的钱财确实比自己想的还丰富,真是事半功倍。
*
第三天,大商人们实在是坐立不安,煎熬不已。
这要放,要杀,给个痛快啊,这光提心吊胆的算怎么回事?
宅子被围了三天,全家都不敢安睡,尤其是他自己精神更是萎靡不振,眼底青黑。
朱远带着人进来的时候,就见穿着一身棉衣的商人不停的走来走去,嘴里还念念有词。
吆,这还知道怕啊?
义商们的家里,特地都被传了话,吃好喝好,人家老狐狸般的心思,立刻配合演戏。
就面前这几家没有消息,不得不说,这心眼还真是,越老越厉害。
有亲戚关系,都没透漏,还真是擅长明哲保身。
小六接过眼色,立刻趾高气昂的进去。
商人一见着,绝对比见了亲生父母还热情,朱远他们就站在大堂的屋檐下,门口是大树遮阴,正好当看戏。
朱小六慢悠悠的喝着茶水,看着一侧站着讨好掐媚的胖商人,磨蹭了好一会儿才进入正题,还记得,老大说这谈判呀,就是看谁先把握住先机。
很明显,这攻势在自己手里。
比起小五负责老大的衣食,自己对商道更迷恋。
显然老大也发现了,昌盛喜欢攒钱,但是却对挣钱兴趣缺缺,既然如此,自己更得未雨绸缪。
随着老大,势力越大,需要的钱财定会越多,这个决不能放在别人的手里。
我朱小六也必须得展现出独一无二的本事来。
为了老大的大业,在所不惜!
*
自从县城易主,百姓们发现日子越来越好过。
还没吃完官府分发的免费粮食,突然发现,重新开门,位于主街的粮店内,一直居高不下的粮食价钱,居然降价了。
百姓们骤然发现后,揉揉眼,问了好几遍店小二,得知是真的后,直接回家拿袋子,就往粮店争抢。
每家店前都排着长队,人们心里默念着一定要轮到自己。
两个时辰后,发现还没有涨价的意图,顿时才知道,老板说以后都这个价钱卖粮食,是真话。
既然是真的,那还抢什么啊,顶着这么个毒辣太阳,真是傻透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抱怨,很快,长长的队伍,接二连三的散去。
没人发现,笑着夸赞小二的粮店老板,进入内堂后,立刻脸一垮,往后背一摸,才发现早已湿透。
现在这粮食堪比黄金,若是真的照这样下去,不出5天,哪还有什么库存。
但是现在还真如六管家所猜测的那样,明明一个黄口小儿,怎么如此妖孽?
更别说,一直以来,只传闻还没见过的,新丹城掌控者,六管家口中的“大帅”,又该是何等人物!
第19章 战歌
正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清晨,偷偷和弟兄们一起出来逛街的朱远就看着,百姓们与当初进城时,截然不同的精气神,身上衣服还是打有补丁或粗衣穿半截,可是眼神却是闪闪发亮,满怀憧憬。
当初行尸走肉般死气沉沉,现在容光焕发,步伐快速。
带着草帽不疾不徐,穿过一行行路人,谁都没有多瞧他们一眼。
心里皆想着,现在手工作坊到处招人,这论时辰给工钱呢,等到傍晚下值后,或许狠狠心也可以给买上一点点麦芽糖,让孩子们尝尝什么是甜滋味?
官府采买,制办武器等等花出去的钱,流进了百姓和商户们的手里,以此为循环,直接让丹县的经济变得顺畅,产生了良性推动。
身侧的萧何总是忙着脚不沾地,这今早晨练完,主公非得说让自己跟着,望着这一幕,他才明白了其用意。
眼看穿插而过的这一张张清晰的笑脸,心里产生了无法言语的极大慰藉。
“萧何,亲眼所见,如何,这全都是你的功劳。”
进了县衙内,朱远才把头上的草帽拿下来。
身后的兄弟们早就忍不住了,立刻边拿下来,边替他开心轻笑。
萧何先是看了一眼笑的最大声的夏侯,才双手抱拳弯腰,行礼道:“主公这话是错了,也都是多赖主公及弟兄们,不过,咱确实心里高兴。”
想想,又接道:“不过,属下所做还差的远呢,今后定会再接再厉。”
朱远听他这么说,顺势接道:“好,那我们今后就一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这么直白的话语,顿时让所有人打了鸡血般,嗷嗷应和。
*
古代的酒都是用纯粮食酿造,更别说,现在是百姓吃粗粮都吃不上的日子。
尽管门铺有很多重新所开,可是,刚才朱远他们逛了一圈,却一个酿酒铺子都没有。
去酒楼里,一问,才知道,现在这酒根本没得卖,连货源都没有,何处去进。
最次的浊酒,也可叫“米酒”,只需用大米,黍米,栗米等常见谷物酿出,浑浊含有碎渣,入口极差。
中等如清酒,就得用大豆,大米,小麦、精米等等众多细粮掺在一起酿出来的酒,才入口绵柔,不伤肝肾,清澈香甜,美味好喝。
至于御酒,那就更不得了,得用发酵好的糯米,糁米,粳米,精米等等,冬夏酿熟,还得沉淀发酵,比如埋入地下、地窖,那才叫神仙醉,千金佳酿;口感更为别致,基本上只能皇家和贵族专享。
回想起包厢里,酒楼老板汗流浃背的给小六解释,还把一旁的他们都以为是保护的打手。
昌盛知道,老大为什么示意小六出面问酒的事,可是,这现在丹县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大米啊。
至于老大专门要来的高粱,他就没指望那个能酿成酒,这白高粱磨面吃都得必须掺细粮面,否则吃进去,就会跟吃观音土似的,拉不出来,必涨肚而死。
就这种只能制成笤帚或炊帚的红高粱,也能酿出酒来,打死他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