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尖的将士惊叫道:“这竟是钜鹿地形图!”
“这确实是钜鹿地形图,”糜荏肯定了他的猜测。“此物名为沙盘,上头各色旗帜为我军与敌军。”
“吾曾听闻秦皇在修建陵墓时,于墓中堆建了一个巨大的山河社稷模型,上头砌有高山、丘陵、城池,江河等物;而当年光武帝征伐隗嚣,大将马援‘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二者结合,便是这沙盘的由来。”
糜荏简略介绍了沙盘,便见何进与众将士不由自主地走到沙盘前,无师自通地演练起来。
“何大将军,如今三位中郎将正在去往讨伐黄巾军的路上,先前他们说过最终应当会住兵于此。”
“原先觉得三位中郎将挑选的地方正好,可这‘沙盘’上看来,却并非如此啊。”
“末将倒是觉得我军应当在此处设下埋伏,或许就能一举攻破下曲阳。”
“……”
一众武将当下开始对阵。直至许久之后,方才有人醒悟道:“咱们忘记糜国师丞了!”
糜荏这会正在喝茶,听罢此言微笑道:“无碍。”
一众武将恭恭敬敬行了大礼:
“多谢糜国师丞为我等做出这沙盘!”
“末将见您年纪轻轻,原以为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恐怕不会再懂得行军打仗,却是末将有失偏颇了!”
“原来您前些日子要杂物是做此大用,末将却还以为您用以养花弄草,真是羞愧啊!”
糜荏惊讶地看了说话的将士一眼,无奈失笑:“本国师丞便是再不知好歹,也不至于在营帐中养花种草吧?”
那武将顿时闹了个大红脸:“这,这个……这是王辉告诉末将的,末将想他与您走得近,便、便信了……”
糜荏愈发诧异,半晌释然笑道:“原来如此,想来王将军只是不明白沙盘用处。这没什么的,大家千万不要责怪他。”
众将军当下表示:“好,都听您的!不过王老哥啊,您下次可别再弄错啦!你自己不懂也就罢了,引我等误会国师丞那就不好啦!”
王辉听得这番话语,一阵气短,差点就当场撅了过去。
有将士瞧着他青红交加的脸色,回味过来了。
不仅是这沙盘,还有方才射箭时暗示国师丞手腕受伤呢。他便私下提醒荀攸:“荀先生,末将觉得这位王辉似乎有些古怪,您要不多留意一番?”
荀攸眼中滑过一点惊讶。
他注视着这名将士,将他的好意记在心底,认真行了一礼:“多谢李将军,在下省得,会提醒主公的。”
翌日,驻守在外围的都尉们也都听说了这件事,纷纷派遣偏将回来查看“沙盘”。等学会之后,各自做起沙盘,时常于营帐中布阵推演战局。
众都尉对此惊叹不已,纷纷庆幸糜荏是清流一派,是他们的同僚,否则作为对手还真是异常可怕。
又三日,军队收到五大车麻袋。麻袋里头装了一种白色的石头,据说是糜国师丞钦点要的,引得一众将士好奇不已:糜国师丞这是又带来什么好东西了呀?
众人摩拳擦掌,跟着何进前来询问石头的用处。
糜荏解释道:“此物名为生石灰,将之磨成粉撒在圊溷、战场无人清扫的尸首之上,可以防止一些疫病。”
众人闻之大惊:“此物当真如此神奇?”
糜荏颔首。
他这些年间收购不少石矿,不断提升工艺提炼出大批生石灰,完全可以用来防疫。等到将来平定天下,也还能有别的用途。
众人果断信了。何进命人将石头磨成粉,按照糜荏的要求于每日深夜撒入圊溷中。
……
时光在练兵、偶尔的切磋之中飞速度过。
一个半月后,前线送来消息:
随着战火波及,各地纷纷响应。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加入战争,他们为黄巾军送粮、送钱、送武器,不奢求任何回报。甚至还有朝中官吏叛变,给了当地官府巨大的打击。
不出荀攸所料,两军初次交战时朱隽与皇甫嵩被黄巾波才击败,退守长社;
至于卢植,作战时忽如其来下了一场雨,抬着战旗的士兵脚滑被摔倒身亡。于是军心动荡,被张角、张梁夹击,退守天口。
至此,两方战线分别请求何进派兵支援。
朝廷听闻消息,连夜修正出兵方案,下令曹操、袁绍等将士领兵前去支援皇甫嵩与朱隽。
至于卢植一方,朝廷也不敢赌这是巧合抑或妖术,干脆令都尉糜荏领兵前去支援。
于是这年三月十五日,糜荏帅率一万五千精兵前往冀州支援卢植。
四月初,兵至冀州。
此前,糜荏与曹操等人多次于沙盘中演练布阵,早已将一切了然于胸。他决定不与东南方向围困卢植的黄巾军的大部队相抗,转道往天口北方的逢山长谷行军。
途经山谷脚下,忽然听得隔壁县城中传来一阵若有似无的打杀之声。
糜荏抬手,整支军队停下脚步。
前往查看的斥候很快回复道:“回都尉,三千黄巾军正在攻打元氏县。”元氏县便是这个逢山长谷北边的县城。
糜荏便领兵向北,从后方剿灭这支黄巾军。不到半个时辰,击杀其首领,以投降不杀为口号俘虏近两千人,准备观察几日后再将这些人收编入队。
他命黄忠打扫战场,对着元氏县的小城门陷入了沉思。
这县城门残破不堪,看起来遭受过不止一次的冲击,却还能久攻不下,想来城中有能人异士相助。
他只思考了一瞬,便见城门从中打开,一名白衣少年策马而来。
第四十二章
等少年纵马至眼前, 众人才看清他穿的白衣外头还缝着一层银白胸甲,应当曾与黄巾军搏斗过。
他在糜荏身前勒马站定, 下马后行了一礼道:“小子赵云,多谢将军解救元氏县中百姓。”
……赵云?
糜荏上下打量这个少年。见他虽是年少但身姿欣长、容貌俊朗,不由古怪道:“你是元氏县人?”
少年朗声道:“回将军,云乃常山真定人。”
元氏县与真定县都属于常山郡,四个多月前他与兄长随嫂嫂来元氏县探亲,哪曾想正巧遇上黄巾军谋反起事,而冀州遍地受难严重,他们一家人便被困于元氏县中无法回乡。
少年说罢自己的经历,又试探道:“您是朝廷派来救援卢将军的将领吗?”
他不认识糜荏, 但知道这支大军的人数, 定然不是朝廷派来围剿这些边缘黄巾军, 只可能是去救援被围困的卢植。
这个时候, 元氏县县守终于反应过来,匆匆带着人出来迎接糜荏:“下官赵历, 参见将军。将军可要入城稍作歇整?”
糜荏温和道:“不了,一会还要赶路。赵县守, 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本将军会上书朝廷说明此事。”
赵历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不苦不苦, 这都是下官应该做的!”怎么会不苦,实在太苦了啊!若非这位将军今日路过此地,元氏县就要弹尽粮绝被黄巾军攻下了!
糜荏知道他心情激动,也不怪他失态,重新将目光放回赵云脸上。
见少年眼中透出期待神色, 心下好笑:“怎么, 你还想跟着本将军去救卢将军不成?”
赵云大声道:“正是如此, 将军!”
“可你看起来如此年少,满十五岁了吗?”
少年不卑不亢道:“将军,在下虽虚岁十五,却有一身豪胆,早已将身死置之度外!再说,在下观将如此年轻,应当也才及冠未满二十三岁吧?”
身旁王辉正要大喝一声“放肆”,糜荏已抬手止住了他的话语。
朝廷这会实行兵役制度,要求全国上下二十三岁及以上的男子都要入伍当兵一年。家中有关系的一般去京洛作卫兵,普通百姓到边郡作戍卒,抑或在家乡服役。朝中能当上都尉将军的,也都是二十三岁以上的士族子弟。
糜荏是个例外。
他看了不远处的元氏县城门一眼,见城门上方探出一排脑袋,笑了:“我方才还在想,这元氏县破败不堪,黄巾军久攻不下一定是有高人指点。那个高人是你吗?”
赵云大言不惭地承认了:“倘若将军问的是何人指挥元氏县中百姓与黄巾军周旋,是在下没错!”
他怕糜荏不信,请县守赵历一同描述了他近期的所作所为:他首先以地势劝说赵历此地易守难攻,莫要轻易投降;而后令赵历集结城中豪绅富商,以卢植为由告诉众人朝廷不会放弃冀州,劝说他们捐献粮食给城中百姓,齐心协力渡过难关;最后集结城中青壮年男女,一起制作简易弓箭与棍矛,上阵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