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166)

当年躲着等人拯救的天子长大了,也学着收拢民心了。

可惜事与愿违。

这个时候,去岁夏秋干旱造成的苦难与伤痛已经彻底被抚平,百姓面上完全看不出一丝阴霾,兴高采烈地准备收割今年的庄稼。

——比起以往,他们用上了朝廷推广的沃肥、套种方法,从长苗时期便肉眼能见稻苗的茁壮成长。

到五月时一眼望去,目之所及皆是稻田里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无需忧心,今年一定会是丰收之年!

更别提这样的收成,下半年或许还能再来一次。

虽然能免去这一季赋税很值得高兴,也非常感激天子。但若是没有糜相,他们在去岁便已饿死路边,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百姓心里美滋滋的,给去年干旱时为糜荏立的长生祠上了香与贡品,祈祷上天让糜荏活的更平安、顺遂。

这般情况之下,士族们自然而然就时常写文章歌颂糜荏,把他捧的比天子都高。

刘协闻之,气得不行。

还好还有忠于汉室的臣子,譬如北海官吏祢衡。他就大肆写文章称赞天子,认为是“天下为君王兴”,才能有这样的盛世太平。

不仅如此,他还讽刺百官软骨头,只知拍糜荏马屁,完全失了读书人的风骨。要知道当年十常侍专政、党锢之祸时还有清流一脉反抗,现在却连个反对的人都没有!

呜呼哀哉,何其可悲可叹啊!

百官听说他的这篇文章后:……???

他们恍恍惚惚翻开年前买的《祢衡文集》,看着上头一篇篇出自祢衡之手,异常文采斐然、情真意切的文章,全部都是赠送给糜荏的彩虹屁,莫名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不是,他们不少人写的赞颂糜荏的文章里,还借鉴学习了这部文集呢。这祢衡就这样公然叛变,那他们是继续学习还是赶紧把这文集烧了?

众人迟疑之际,倒是有其他人心思泛滥起来了。

如今陛下将有后代、又有冀州牧袁绍作为靠山,不乏有人希望天子重振朝纲,驱逐糜荏。

或许是祢衡的这篇文章给了拥护汉室的士族灵感,他们纷纷跟在后头发表意见。

他们是没有祢衡这么激进,不过就是将糜荏的些许功劳挪到天子身上,用春秋笔法模糊处理一番,大加称赞天子。

同时贬斥糜荏当年嫁妹妹时的奢华场景,如今却克扣陛下大婚的用度、以此收买人心。

起初还是隐约的,渐渐的这声音就大了。甚至很快就有传闻,当今天子立后的所费花销,竟不及糜相嫁妹的一半花费。

婚仪僭越、奢靡无度、不尊天子……

糜荏种种行为被士人一一指责,要求糜荏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尽管这是极其少数人。

但他们异常活跃,出入其他士族的聚会时高谈论阔。哪怕被主人家客气组织,亦当做没看懂对方的脸色继续说道。

这些言论如燎原般,很快传遍士族之中,即便九成士族不愿赞同。

首先,糜丞相本来就富可敌国,他嫁妹妹奢华是他的事,这些人酸什么酸?

再者,糜丞相早就说过削减陛下的用度是为军营,他实行那么多仁政养兵马,陛下就减少一些用度,这都委屈不能减?

那真如糜丞相所言,陛下什么都不干,都是糜丞相养的兵马,干脆让位算了!

他们冷眼瞧着,算是看出来了。

——有什么人在背后做推手,推动这一言论的传播。

糜荏自然也看的出。

这件事不算什么大事。处理了显得他小肚鸡肠,若不处理又一直会败坏他的名声。

荀彧本想禁了这些不利于的言论,被糜荏阻拦。

自古以来,舆论都是非常麻烦的东西。舆论的骤然兴起,必然是幕后之人想要达成某种目的。

现在,这把火烧的还不够旺,不足以叫背后之人做出什么大动作。他便在荀彧不解的目光里,自己出手推了一把。

于是半月内,民间出现无数文章赞美天子,称刘协是“天授之命”,要求糜荏上缴手中兵权。否则便是犯上作乱的逆臣贼子,将来在史书上也要背负千古骂名。

糜荏佯装大怒,抓捕了几名跳的最欢的士人。

士族之间的舆论暂且停止,不久却兴起一股诡异的怒骂之声,止都止不住。

朝中气氛愈发古怪,百官担心自己触糜荏霉头,不敢发表任何意见。

造成这场面的袁绍收到天子送来的密诏,抚掌大笑:“布局多年,终于将糜荏的面具撕下来,让天下人都看清他的狼子野心!”

或许是表面的飘摇风雨蒙蔽了袁绍的心,亦或是最近的计划太过顺利,他渐渐有些飘了,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曾经如何惨败在糜荏手上。

逢纪跟在他身旁,抚着自己的美须笑道:“主公明鉴,或许您很快便能得尝所愿。”

“还是元图你的计谋用得好,孤才能有此机会,打败糜荏!”

袁绍朗声大笑,施施然写了一封奏疏,送入朝中。

他写道:

八年前天下大乱,逆贼张角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现如今天下太平、海清河晏,自然就是天降明君之故。陛下何不择吉日封禅岱山,昭告天下。

这一封奏疏,使得百官心下一凛。他们面面相觑,没敢发表任何意见。

岱山即为泰山,泰山封禅自古有之,始/皇嬴政赋予它更高的政治意义。在他之后,无数天子心神向往,真正封禅的却只有武帝刘彻与光武帝刘秀。

刘协坐在上座,环视百官的表情,最终定格在最前方的糜荏身上。

他的内心激荡不已,必须要死死握着拳头,才能克制澎湃的心情。

因为他知道,能不能扳倒糜荏,只在此举!

庙堂之上,一袭玄色长袍的年轻丞相从容静立,云淡风轻一笑。

“陛下想封,那便封吧。”

以天下为局,只看封禅之日——鹿死谁手。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完结章,立个flag我明天一定发出来!!!

那么除了那3个番外,会再加一个后世的论坛体,在里面给迷人君和文若秀恩爱吧。。。

第一百十五章

大儒班固曾在《白虎通义》中说:王者受命, 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封禅便是一项极为盛大的政治活动。除了向上天汇报天下太平, 感谢上天的庇佑,更宣扬天子的显赫政绩, 表示君王受命于天。

刘协本来很犹豫。

他是想除去糜荏, 可他也知道自己的功德并不足以封禅,因此举棋难定。

袁绍似乎料到他的想法, 在信中劝说他道:“陛下, 臣之所以劝您封禅, 主要是是为了向上天禀报, 历经大乱后天下依然重归于刘氏、重归于您。若是能得上天承认,那么您的地位就会很稳固, 糜荏再也不能威胁您。”

“更何况, 臣有一计,可以在封禅时除去糜荏。”袁绍诱惑道, “您难道不想在除去糜荏的同时,被上天承认, 被百官所承认吗?”

刘协彻底被信中所描绘的内容与前景诱惑了。

他自小颠沛,历经蹇硕、董卓霍乱, 又在糜荏的压迫之下成长。今糜荏名满天下而他这个天子却如摆设, 他便越发渴望被天下人承认。

袁绍说有办法解决此事,他自然答应。

他在信中回复道:“百官一定会阻拦此事, 如何让他们同意呢?”

袁绍回道:“陛下, 您封禅的目的主要是向上天禀报汉室的正统,不是糜荏这等宵小能够觊觎的。只要糜荏有不臣之心,他一定会认为您的功德不足以封禅, 反而同意此事,看您的笑话。”

刘协见状,暗暗握拳。

之后便在朝中提议此事,果然如袁绍所料,糜荏同意。

封禅之事就此定下,定于翌年春二月二十五,大吉之日。

岱山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兖州,不过岱山山脉以北与冀州接壤,刘协便将之全权交由太常与冀州牧袁绍处理。

袁绍收到诏书,笑着对逄纪道:“刘协这个无知小儿,果然答应了。”

逢纪拱手笑道:“恭喜主公,即将得尝所愿。”

两人对视大笑,仿佛依然预见了之后的成功,一人为丞相一人为尚书令,眼中皆是志得意满。

震天雷的研究接近尾声。在建议刘协封禅时,他麾下所制的震天雷威力已不下于糜荏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