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152)

他对此意犹未尽,便拉着孙策抵足而眠,只等醒来再谈天论地,几日几夜亦是不觉厌烦。

这一场相见,他们足足谈了三日。

他们很快从性格、经历、各自的理想……彻底了解对方,亦更为贴近对方。

第四日清晨,周瑜送别孙策。

离开前,孙策拿起书架上的一个木制魔方,疑惑道:“公瑾对此物甚为在意,可有特殊意义?”

这个魔方已十分陈旧,却被周瑜精心保存在古籍旁边。

周瑜怀念道:“这是我跟随父亲入京时,糜相赠与我的魔方。”

他初入京洛,糜荏亦买官而来。若非他当时的音律先生是任嘏,恐怕也不会与糜荏结识。

一切都是缘分。

孙策轻轻哼了一声,捏着魔方意味难明道:“公瑾与糜相的友情,倒是羡煞旁人。”

周瑜没有听懂这话里的别扭,微笑道:“你也是我的至交好友啊。”

孙策不置可否一笑,将魔方放回书架上。

他们策马来到江边,一同欣赏日出春江。

等过片刻,东方黑沉的天幕很快亮了起来。一注阳光笔直洒在江面上,满眼都是夺目的金光。

海天巍峨壮丽如斯,反而称得人渺如沧粟。

孙策看着江面,平静道:“公瑾,等到出孝,我或许会向袁将军讨要父亲旧部。”

“届时……你会来帮我么?”

与目标明确的袁绍不一样,袁术之所以会与荆州牧刘表打起来,还要追溯到董卓入京之后。

当时关东群雄联手攻打董卓,袁术驻守鲁阳,董卓才命刘表为荆州牧对抗袁术。

后来糜荏入长安杀死董卓,曾经下旨招安袁术。但这个时候,袁术已存夺取荆州之心,便回信糜荏希望他罢免董卓委任的所有旧部。

糜荏自然没有同意。

当时糜荏刚除去董卓,一要稳定朝政,二要收拢、规整董卓旧部,三要防备长安之外的黄巾军……暂且没有力气去对付袁术,就令刘备为南阳郡守,由着他们三方混战。

直至去岁袁术战败,逃亡江东。

对于朝廷而言,袁术愿意罢手还好;若是心存不轨,便是周异与扬州刺史蔡邕需要警惕对付之人。

不管如何,孙策想要从他手中收回孙坚旧部,恐怕都是相当困难的事。

周瑜斟酌道:“伯符何必心急?以你的能力,等到出孝就能被举孝廉入朝为官,总有一日能够收回伯父旧部。”

孙策的浓眉下意识皱了起来:“按照‘九品中正制’入朝为官?”这太慢了,一步一步当官恐怕需要至少十年。

“可若不是这样,你就要到袁术麾下任职。”周瑜道,“袁术心性狡猾,哪里会放弃大好的机会,轻易归还于你?”

江风澎湃,刮在面上有如刀割。

但孙策并不惧怕这点寒风,傲立淡道:“我自然会让他双手奉还。”

周瑜闻言叹了口气:“袁术逃亡九江,依旧拥兵自重,显然是有不臣之心。伯符难道想要与朝廷为敌么?”

孙策抬眸注视身侧之人。

他终于知道前面所有都只是铺垫,这一句话才是的重点,久逢知己的热情瞬间冷却。

他道:“那是属于我父亲的,我自然要去拿回来。”

语罢,不再多说一句,翻身上马离开舒县。

及至夕阳西下,孙策返回江都。

一路策马狂奔,他已经冷静下来,可以心平气和地思考周瑜的话语。

他知道周瑜说的不错。

可是一想到这个人或许是因为与糜荏的交情而劝说自己,他就无比烦闷。

正要返回府中,孙策忽闻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嘶鸣,回首却见周瑜策马而来。

孙策愣住了。

他忽然意识到,原来周瑜就一直跟在自己身后,从未离开!

见孙策总算停下来,周瑜下马走到他面前。

这一路风尘仆仆,他却一点都不显狼狈。挺拔的身姿落在孙策眼中,比之先前愈发风流潇洒。

周瑜叹息:“伯符,你能不能不要这般急躁,先听我把话说完?”

“虽然我依旧认为我说的是最好的方法,”他无奈道,“但你若是想要拿回来,我便会尽我的全力来帮你。”

孙策呼吸顿了一顿。

少年人的情绪来得快去的也快。至少再看到周瑜的脸庞时,他心底的不满与愤怒,就好像是日出时水面上升起的泡泡,转瞬消失在阳光之下。

“公瑾说的是,”他的唇角上扬,快步上前一把抱住周瑜,“是我太过急躁。”

“此事,我们从长计议。”

第一百零三章

活字印刷一出, 满朝震惊。

从前,古籍的载体主要是竹简,以及甲骨、金石、缣帛。直至百余年前蔡侯改良纸张, 士族子弟才渐渐开始使用它作为书写载体。

直至十余年前蔡侯的后人继续改良造纸术, 制作出宣纸、竹纸等, 世人才彻底抛弃竹简。

这已是书写文明的一大进步。饶是如此, 将纸张订制成书籍, 将竹简古籍中的文字抄誉到书籍中, 还是需要大量人力。

先前糜荏想要办理学校, 不说别的,□□科书就需要花费不少人力抄写。百官认为这是极为麻烦又花销高昂的事,想不到现在居然也轻易解决了?

——只要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 按照书籍内容将字模挑选排列,涂上墨水印刷至于纸上即可。

这样一来,排列一次就可以印刷出需要的内容,可以印刷千百次。带印刷完毕,又可以拆下字模继续排列,印刷下一页内容。

只要排字之人小心谨慎,一天就可以印完一部经书。

百官:!!!

彩虹屁之类的其实已经说累了, 真的。但是没有办法, 这个官场就是这样无奈,还是得死命夸糜相,还有那位叫“毕昇”的发明者。

与士族官吏相同, 祢衡听闻此事后又写了好几篇文章狂吹糜荏。

不过没有用,糜荏照例不看他的文章。而且再过几日时间, 他就要被遣送出长安, 前往北海任职。

随着时间的临近, 满长安中人纷纷反而提心吊胆,害怕这人又弄出什么事情来。

这段时间祢衡的所作所为,他们都看在眼里,有些人眼珠子滴溜溜一圈,就猜得到祢衡的心思。干脆在他面前嘲笑他的痴心妄想,居然还敢肖想糜相?

但凡有点自知之明,都该照照镜子看看他与糜相的天壤之别啊!

想得糜相青睐,他也配?!

他们嘲笑着,祢衡却理直气壮反驳道:“鄂君子皙可以被船夫的《越人歌》打动,襄成君可以与官位低的庄辛把手言欢。我的文采又不输于他们,为何糜相就不能接受我?”

听得此言,嘲笑之人:……

不是,这人怎么能有这么厚的脸皮啊?

但凡这脸皮长在他们身上,怕是早就凭着溜须拍马官居一品了啊!

有好事之人前往试探糜荏的态度,得糜荏淡道:“我又不是鄂君子皙或襄成君,这些事又与我何干呢。”

祢衡听闻这话,有些丧气,但依旧不想轻言放弃。

他原先或许就是喜欢糜荏的脸,看着赏心悦目,很能下饭。但这段时间越是见不到人,他心底的好胜心也就越盛。

他想辞官留在长安,杨修敏锐觉察到他的意图,告诉他若是辞官,那他与糜相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以他这段时间在长安的所作所为,一定不会通过中正世俗的考核,被复录原职。不如外放出去,跟着孔北海做出些功绩回来,也好叫糜荏刮目相看。

得知好友祢衡对男人有意,杨修并没有看不起他。反倒是觉得祢衡如此有才华,一定能得

祢衡听闻这话,顿时振作起来:“不愧是杨德祖,提的法子深得我意!”

杨修又鼓励他:“修便在此,提前预祝正平兄得尝所愿。”

祢衡由此雄赳赳气昂昂地离开长安城,所有士族官吏纷纷松了一口气。只求这人就算是做出政绩,也千万不要被调回长安来了!

……

四月,糜竺、糜芳抵达长安。

糜莜的婚礼定在六月的吉日里。

年后他们收到消息,得知糜莜定亲,对象还是年少有为的赵云,一直担心自家小妹嫁不出去的糜竺喜极而泣!

——早在几年前,赵云及郭嘉一行人护送糜莜回朐县后,糜竺便看中了这个年轻人。没想到现在,竟然真的在一起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