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128)

身旁众谋士心中也是极端震惊,但见袁绍失态,忙将人扶起道:“盟主,饶是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战神再世,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以弱胜强攻下长安,您不如问问糜荏用的是什么计策!”

这话拉回了袁绍的神志,他忙不迭问:“对对对,他不可能轻易攻下长安,一定是用了什么恶毒阴险的诡计!”

于是他仔细询问来人。

这人是他在长安中的旧友派来的,很快将他所知道的全都说了出来:

话说那日星坠大地,长安城中暗波浮动。糜荏就跟随吕布前往宫中,脚踏流星呼风引雷,见董卓不肯降服于他,他就招手招来一道惊雷,轰然将董卓给劈死了!

这剧情发展实在太过玄幻,听得袁绍与他麾下谋士:……???

众人对脸懵逼。

艰难地去掉所有的志怪传说,众人提炼出了一个重心。

——糜荏在吕布帮助之下,亲自入宫后不知用什么方法,杀了董卓。

现在,他已恢复国师之位,并官拜大将军。拥有西凉军,以及他自己的五万兵马。

袁绍深吸一口气,艰难道:“糜荏夺取长安,或许将成为下一个董卓,我还要继续吗?”

麾下几名谋士默然不语。

自四月关东群雄引兵而归,相互之间发生了不少龃龉:

因为韩馥悔恨、不愿再供给粮草之故,他在这期间与韩馥不和,联系韩馥麾下谋士辛评、荀谌等人游说韩馥让贤,暗中又联系公孙瓒,许以平分冀州的承诺邀请他向韩馥出兵;

远在南阳的袁术则与董卓所派遣的荆州刺史刘表交恶,如今正在荆州开战;

兖州刺史刘岱见他们动了手,也因私怨杀了桥瑁,夺取他麾下兵马;

曹操回到家乡,痛斥群雄作为。事情传到刘岱耳中,他担心曹操因为粮草一事对他们生出怨愤,也打算对曹操动手……

就连共同参与讨伐董卓的王匡、张扬、张邈等人,也纷纷随之明争暗斗,无人能管束。

如今董卓伏诛,袁绍明白长安已然改朝换代。只要糜荏不做出祸乱朝纲的事,他们便没有理由再继续下去。

可一想到自己在酸枣时,对糜荏与曹操所做之事……袁绍举棋难定。

沮授见他犹豫,劝说道:“盟主,天下已定,此时再与公孙瓒出兵便显得名不正言不顺,暂且停下脚步吧。”

田丰、许攸等人也纷纷附和。

唯独新加入袁绍麾下的谋士郭图道:“盟主,图有话说。”

“糜荏乃商贾出身,却能走到今日,证明此人手段与心性不可谓不强。”

见几人点头,他道:“纵观他上位,可以发现他首先是借了十常侍之势入朝,后来取信于先帝,他又出手对付十常侍,由此取得清流支持。”

“先帝死时,董太后要他殉葬,何进与新帝默认,下旨捉拿他,他抗旨不遵。后来蹇硕乱政,何进疲于对付。当时身在幽州的糜荏明明可以班师回朝解决蹇硕祸端,却偏偏放任发展,以至于董卓乱世。”

他说着,听得众人齐齐皱眉。

没错,事情是这样的发展,可是从郭图口中说出来,怎么就这么古怪别扭呢?

郭图还在继续:“关东军相互联系时,明明没有一个人联系他,他却不请自来,想来正是因为董卓罢免了他的官职,这是他唯一能复职的机会。”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小肚鸡肠,睚眦必报。”郭图冷笑道,“您在酸枣已经得罪这个人,他心中一定记恨着您。等到他彻底平定长安城中叛乱与黄巾军残党,恐怕就要向您下手了!”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正要反驳糜荏不是这样的人,袁绍已大惊道:“以公则之见,这可如何是好?”

郭图斩钉截铁道:“您必须要继续夺取冀州,更要加快动作!只要能夺取冀州,您才有对抗糜荏的底气!”

……

相同的对话不断发生在群雄之间。只是他们都不知道糜荏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事,便有人选择罢手旁观,有人选择继续谋夺。

九月。

在贾诩劝说之下,李傕与郭汜回到长安,接受糜荏诏令继续与白波对抗。

在这一段期间里,试图把持朝政的王允愈发过分。

他不仅在尚书台中安插官吏,还往九卿之中安插门生,试图与太尉杨彪取得联系,想要糜荏将守卫长安的权利移交给杨赐。

——他还听信了族人的谗言,觉得彻底把持军政的糜荏与董卓无异,以此说服杨赐。

杨赐怒斥王允,拒而不受。王允便亲自见天子,想要天子下令糜荏交权。

一场新的战争,一触即发。

便在此时,先前糜荏令麾下门客思考解决王允一家独大的方法,已有眉目。

惯来沉默、在谋士中充当小透明的陈群上交了他的答案:用一种新的官吏考核方法,辅佐察举制与征辟制。

如今朝廷选拔官吏的方法是察举制与征辟制,二者结合虽然可以选拔真正的人才,但在士族独大、掌握着乡闾舆论的如今,察举滋生出各种腐败的现象。

陈群所想的就完全不一样。

他将官吏等级分为九品,在保留察举制的前提下,在各州郡挑选出德高望重之人,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由他们层层给士族乡里察举的人才评定品级,方才可以入朝到对应的品级为官。

采用这个制度,可以将官吏放到合适的位置,极可能杜绝一手遮天的现象发生。

陈群将称为,“九品中正制”。

糜荏采纳了这一建议。

不久,天子下旨将这一官吏选拔方法纳入律法,朝中所有官吏重新评级。

天下震惊。

第八十八章

九品中正制颁布之后, 朝廷重新划分官职等级,全体官吏将被重新评级,不符合位置的就要被贬谪、调离长安, 这使得不少人忧心忡忡。

这些人私下聚集在一起, 探讨糜荏颁布的所谓“九品中正制”究竟是何意思。

王允见状, 心思快速转动。

——他深知糜荏颁布这项律法, 针对的就是他。一旦律法实施下来, 他这段时间举荐的所有族人全部会被贬谪调离长安。有甚者, 连他这个尚书令都会被牵连!

于是宴请各方士族,在席中攻讦糜荏。

他先模糊概念,对不明所以的众人道:“诸位, 众所周知察举与征辟制, 是我朝吸纳、选拔有才之士的方法,沿袭至今已有几百年时间, 轻易不得改动。所谓的九品中正制, 分明就是在挑衅我大汉基业, 践踏我等颜面!”

众人闻言皱了眉头,没有轻易附和。

但王允知道这些人如今就像惊弓之鸟一般, 最怕朝中再来一个董卓这样的人, 便故意将众人往那一面引导。

他义愤填膺道:

“当初十常侍掌权,挑起党锢之祸, 迫害贤良无数, 害得朝中人才凋敝;

“后来董卓掌权,残忍嗜杀, 纵容麾下西凉军□□掳掠, 迫害士族无数;

“如今糜国师掌权, 他又弄出九品中正制来遏制我等。难道他没有发现朝中空荡荡的, 甚至不少职位都无人为官吗?!”

这话获得了部分士族的赞同,纷纷张口附和。

王允抬手制止众人,继续道:“诸位,即便英明如武帝、光帝,也都没有对察举、征辟制做出任何更改;就连残暴的董卓,也不敢动这一点。”

“糜国师却敢动这一点,为什么?”

“他无非就是仗着自己铲除董卓的功劳,仗着如今朝中无人能与他作对,是以胁迫年幼的天子,以此揽权吗?”

他的话术层层递进,一点点将众人的情绪调动起来。

“董卓残暴,溢于表面;而糜荏虎狼之心,藏于内里。很显然,这两人都是凶猛的野兽——难道诸位认为一只野兽非要在吃人的时候才是野兽,酣睡时就不是了吗?”

这一番话太过振聋发聩,有深受董卓迫害的士族当即大声道:“不,董卓是狼,他却是虎!”

王允赞赏地看着他:“不错,若非是一头恶虎,他如何能赶走董卓那匹凶狼!”

“他现在就急不可耐地用九品中正制对付我们,难道以后不会像董卓一样,霍乱朝纲吗?!”

“……”

董卓余威实在太深,不少人被王允的话术说服,这会脑中全部被面对董卓时的恐惧与愤怒所占据,完全失了思考的余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