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丽华此刻却没来由的想起一个人——青云飞。
他和楚丽华每次出去玩都是听楚丽华的,楚丽华说去哪里,他都会执行不管合不合理。
虽然,事后会发现听楚丽华是错的。
但是这样的事情却一次次发生。
是青云飞记性不好吗?显然不是。
那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不言而喻。
因为,青云飞并不是个没有主见的人
他的宠爱,其实掩藏在每个生活的细节里吧?
人无完人他当然也不可能会完美到时时刻刻都能随了自己的心意。
如果这一次,是青云飞陪自己来的话……
看着楚丽华迷茫的表情,刘星霆只是跟在后面走着,并没有什么其他举动
风沙此刻展现了“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的场景。
楚丽华满脑子都是青云飞,她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甚至,她有些后悔来这里了。
但是,第二天,她还是和刘星霆徒步去了观看银河星空的地方。
满天繁星,梦幻银河,这是儿时在夏夜室外纳凉仰望星空的记忆,现在在城市,即使是晴朗的夜晚,也很难再现此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给城市带来迷醉的光影,然而也屏蔽了夜空灿烂的星河。要想在城市抬头遥望记忆中的星空,基本是件奢侈的想法。去沙漠看星星,拍星空,是这次出行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动力。
也是楚丽华想要证明自己是真的好了的初衷。
因为,她只看过照片上的星空,从来没有,哪怕小时候,也是脑海里浮现着图片看得星空。
星空,就是宇宙,是生命的起源。
相信那个小时候就曾想要上火星看看的楚丽华,对比痴迷肯定是有原因的。
1907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他发现时间和空间都是可以弯曲的。
这有点违背我们的直觉,但爱因斯坦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提出的那种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引力现象,实际上都是物体弯曲时空的表现。
他打比喻说,时空就好像一张蹦床的表面,假如我们放一颗球在蹦床上,蹦床就会被压出一个小坑,如果这颗球的周围还有一些其他小的物体,它们就会一起滚到这个小坑里面。
还记得牛顿的那个故事吧,他说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吸引着它,而爱因斯坦告诉我们,苹果落下来是因为它正在落到地球质量造成的时空小坑里。
弯曲时空听起来有些科幻,比较抽象,楚丽华记得那本书上介绍过一个小故事解释了这个重要理论是如何被证明的。
当时爱因斯坦猜测,太阳的质量很大,那么其他恒星发出的光在经过太阳旁边的时候,一定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弯曲。
怎么观测和验证这个想法呢?如果一颗恒星在太阳的背后,我们从地球上就看不到它,因为它被太阳挡住了。
如果太阳的引力真的可以弯曲时空,使星光偏转,那我们就应该可以看到躲在太阳背后的恒星,但是,太阳自己的光实在太强了,不管什么恒星的光和它比起来都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只有一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进行这个观测,那就是日全食的时候。
英国科学家爱丁顿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他在日全食发生的时候进行了观测,不仅看到了太阳背后的恒星,还测算出这些恒星所发出的光的偏转角度,而这个角度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计算几乎一模一样。
广义相对论是一种描述引力的理论,它可以用来计算宇宙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并且比牛顿的引力方程更加精确。
于是,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用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公式去计算宇宙运行的方式,这一算可不得了,计算结果表明宇宙是不稳定的,宇宙中的每一个天体都将最终被拉向其他更大质量的天体,直到它们全部坠入同一个坑内。
第971章 对他用心了吗
也就是说,宇宙好像正在自我毁灭。这是一个荒谬的结果,因为我们并没有观测到宇宙正在毁灭的迹象。
宇宙并没有坍缩,那一定还有什么力量在对抗引力,于是“宇宙正在膨胀”的猜想被提出来,说,正是这种膨胀的力量在对抗引力、抵消引力。
楚丽华盯着天空,想象中的并不一定是真的,没有证据,不是么?
从广义相对论出发,比利时科学家勒迈特发展出一个宇宙创生和膨胀的理论。
他指出,假如宇宙真的在膨胀,那么今天的宇宙一定比昨天的大,昨天一定比前天大,如果一直这样倒推回去,就会得出结论,说宇宙一定诞生于一个很小的、致密的点,这个点被形象地称为“宇宙蛋”。
也就是说,“宇宙蛋”从一个点开始发生大爆炸,并一直膨胀,直到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宇宙模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爆炸理论的起源。
看,一种新学说的猜想就这么出现了,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出发,导致了对宇宙膨胀的猜想,大爆炸理论也就随着诞生了,提出这个猜想的是比利时科学家勒迈特。
自己对青云飞的一些猜测,并没有去找他证实。
因为,总感觉青云飞太能狡辩了。
可实际上,或许是理论不同呢?
他有一句话“你为什么总是不相信我反而愿意相信其他任何一个人?”
宇宙中所有的星辰都在不停地运动,有的会聚集在一起,有的正在离散开来,就像巨大的琴弦正在演奏一部恢弘的交响乐。
我们人类世世代代都对头顶的星空怀有浓厚的兴趣,也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充满了敬畏和崇敬之情。
现在,任何一个小学生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地球的自转产生了白天和黑夜;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我们的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绕着太阳公转。
但是我们人类的文明走到今天,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些基础的常识,却是多么的不容易。
这些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常识”并不是那么的“平常”,是多少代人在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反复之后,才得出的对宇宙基本概貌的正确认识。
驱使我们不断探索周围世界、探索广袤宇宙的力量,正是我们那永不满足的好奇心。
这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哪怕再庞大,人类依然用极高的热情去研究它。
可,对于身边那个甚至比孩子还要陪伴时间长的丈夫,自己是不是太武断了?
我们的祖先一直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平坦的大地上。“天圆地方”的假想很符合眼睛看到的景象。埃及和巴比伦的智者认为大地是一个半球形悬浮在空中,尽头是万丈深渊。
直到公元前500年,有一些人开始意识到大地不是平的。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看来,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是由各种完美几何图形和数字组成的。
世界是造物主的杰作,半球形在几何立体形状中并不完美,由此推断大地应该是个球形。
100多年后的亚里士多德终于找到了相应的证据:第一个证据是海面上帆船影像的出现顺序。
当你在海边看到一艘帆船远去时,总是先看到船身消失,再看到桅杆和船帆消失,而不是看到它们同时缩小成一个点然后消失;
反过来,当帆船向你驶来的时候,你总是先看到桅杆和船帆,然后再看到整个船身。
如果大地是平的,这个现象就很不合理。但是如果大地是球形的,就能很好地解释这个现象。
是不是只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青云飞,总会发现一直存在却被自己选择性忽略的真相呢?
就好像除了刚才那个证据,证明地球是圆的还有两个很重要的证据:
第二个证据是晚上长途跋涉时观察到的星辰运行情况。如果晚上朝着北极星的方向走足够长的时间,就能观察到身后有一些星星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而前面的星空会升起一些新的星星。这个现象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
第三个证据是月食时地球影子的形状。发生月食的时候,月亮会慢慢落入地球的影子里。而大地在月亮上的影子是一条圆弧线,这是证明大地是球形的重要证据。
现在这个过程不过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白,但是真正去发现并证明它们,是不少人花了无数心血才得以验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