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杰西慢慢发现,儿子喜欢攀爬的挑战,打这之后,杰西就再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阻止孩子的探索,她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给孩子制造新的挑战;
比如用旧箱子和枕头盖一座城堡,把木偶藏在城堡里,让孩子去找,当孩子找到之后都会兴奋地拍手欢呼,杰西会分享孩子探险后的骄傲。
通过这种做法,杰西帮助儿子得到掌控感,还会不断地为她的儿子创造获得掌控的新机会。
一定要记得,我们所说的父母和孩子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当然,如果是有孩子的人,也可以根据这些方法来和孩子共同进步。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家长们可能会犯的第二个错误,不恰当地指责孩子。
其实就是我们总是会对自己不满意指责也就是相当于悲观自责了。
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讲的话,还吸收你讲话的方式,所以,帮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你自己先获得拒绝悲观的技能。
孩子听成人如何批评他们的同时,也在吸取这种批评的方式。
比如,如果你今天批评孩子懒惰,而不是批评他不够努力,那么孩子不仅会相信他是懒惰的;还会相信,他的失败是来自永久的,不可改变的原因。
这样,孩子就会从你的身上,习得了悲观的解释风格。
所以,当你在批评孩子,甚至在孩子面前批评自己的时候,都要非常注意措辞,不要用永久性的、个人化的、普遍性的原因归罪孩子。
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个例子。
莉莉是个10岁的小姑娘,有一天她的妈妈带着她和3岁的弟弟去动物园,在车上,莉莉不停地跟弟弟捣蛋,她告诉弟弟:爸爸是她一个人的,说弟弟真正的爸爸是只猩猩;还吓唬弟弟,说如果他犯了错误,动物园的狮子就会咬掉他的头。
莉莉很少这样捣蛋,她的妈妈非常不高兴。这位妈妈是如何批评莉莉的呢?她是这样说的:莉莉,不准再捉弄弟弟了,你今天是怎么了?你一向都是个好姐姐。
你教弟弟玩游戏,还跟他分享玩具,可是今天你对他一点都不友好。动物园对年龄小的孩子可能是个可怕的地方,你这样吓他对他一点也没好处,你知道我是不喜欢这种行为的。
莉莉,我要你向弟弟道歉,如果你今天再捉弄他,晚饭后就不准到外面去玩,知道了没有?
这位妈妈的批评方式很理想,我们来分析她为什么正确。首先,她指出莉莉一向是个好姐姐,今天的不良行为是暂时的,还用实际的例子也就是莉莉会跟弟弟分享玩具,来说明她的问题不是普遍性的。
这会帮助莉莉维护自尊心和对之前良好表现的自豪感。同时,她告诉莉莉,必须向弟弟道歉,并且如果继续捣蛋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
这位妈妈也没有把原因归罪到莉莉的个性上,而是指出莉莉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行为,避免了莉莉给自己打上顽皮小孩的标签。
试想,如果这位妈妈批评莉莉总是破坏妈妈的计划,用普遍性、永久性、个人化的原因解释孩子的行为;
莉莉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总是捣蛋做错事,也会对自己自暴自弃,否定自己,觉得妈妈不想要她了。这对孩子性格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还要注意,在你生气时,你向身边的人做出什么样的解释,也会影响孩子。
比如,车子被刮到了,你可以解释,因为那个不讲理的家伙硬要挤过来;老爸大声关门是因为他的心情不好,找不到工作是因为经济不景气。
这些解释,都是把不好的事情发生的原因,限定在特定的因素里,而不是永久性的原因,或者都是自己的错,这就是一种乐观的解释风格。
你本身的解释风格显露无遗,而孩子也正仔细聆听着。他学习到的不只是你解释中的特定内容,还有你的普遍解释风格,并且将你的风格变成他自己的。”
第933章 乐观和悲观
对应到我们自己身上,是不是就不应该用这样那样否定的、永久无法改变的标签来评判自己呢?
很多人都在心里这样问自己。
楚丽华也一遍遍告诉自己一定要脑想如口言。
虽然道理她都懂,但是她脑海里也总是浮现出自己不想要的画面。
还是冥想的深度不够啊!
楚丽华闭上眼,开始浓缩刚才自己的长篇大论。
“在你批评孩子或者当孩子的面批评自己时,必须十分谨慎,因为你在塑造孩子的解释风格。
当父母不自觉地用永久性、普遍性、个人化的信息批评时,孩子就开始获取了自己的悲观模式。
当父母责怪特定的和可以变化的原因时,孩子就开始习得乐观。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犯错时,要着重于特定和暂时性的原因,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和能力。”
刘星霆在角落里暗暗吃惊,楚丽华居然为了改变原生家庭带来的各种而读了那么多的书,查阅了那么多的资料。
那自己……
和解吗?
一个提问,打破了此时的沉默,“乐观和悲观,一说似乎都懂,但其实它们是很抽象的,我们要如何才能让它们表面化呢?”
楚丽华从回想中回神,“对,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既然是‘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的关系,那么我们的’内在父母‘要如何对自己的’内在小孩‘解释乐观和悲观呢?
怎样让孩子明白乐观与悲观的思维方式呢?这第一步,就是教孩子捕捉思维。
什么叫捕捉思维呢?这个意思是说,当一件不好的事发生我们身上之后,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脑子里的念头是什么,需要我们去把它找出来;
比如我们对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的解释,或者我们自己的感受等等。
想要让孩子理解这个不是很容易,我们可以给她讲讲侦探福尔摩斯和糊尔摩斯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个小镇,有个7岁的小女孩,每天骑着红色脚踏车上学。有一天放学,她发现自己的脚踏车不见了。
‘我的脚踏车呢?’小女孩哇哇地大哭起来。
这时,一个戴大帽子的,穿着很奇怪的人走到她面前,对她说,‘不要害怕,我就是大名鼎鼎的侦探糊尔摩斯,我是来为你服务的。’
小女孩说,‘我从来没听过糊尔摩斯,我只听说过大名鼎鼎的侦探福尔摩斯。’
糊尔摩斯气急败坏的说,‘为什么每个人都把我跟那个混账家伙搞混呢?反正,我知道谁偷了你的车,就是那个恐怖危险的丹尼!’
‘哇!’小女孩叫道,‘你怎么那么快就知道小偷是谁呢?’
糊尔摩斯说,‘这没什么了不起的,他就是我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名字,所以一定是他。’
说完,他转过身,差点儿绊倒自己,消失了。这时,福尔摩斯出现了,他脱下披风,扶正帽子说,‘我不同意那个笨蛋糊尔摩斯说的。真正的侦探不会只凭着脑子里的第一个名字就下结论。我会列出一张嫌疑犯的名单然后寻找证据来捉贼。我现在就去寻找线索。’
到了晚上,福尔摩斯又现身了,同时带来了他的结论,他说,‘首先,我猜想是危险的丹尼,但当我搜集证据时,我发现丹尼今天因为逃课受罚不能出来,所以不可能是他。
然后我想也许是狡猾的史蒂夫,但当我搜集证据时,发现放学后他直接去了游戏厅,也不可能是他。
后来,我在你停车的地方,发现了坏贝蒂的发带,然后我去了坏贝蒂家;她妈妈告诉我,贝蒂骑着一辆崭新的红色脚踏车出去了;说是因为她表现好,学校给她的奖品。
最后,我终于找到她,正骑着你的脚踏车,吓唬比她小的小孩呢。’
小女孩高兴地拍手,‘你真是比那个糊尔摩斯聪明好几倍!’
讲完这个故事后,现在问问你自己的‘内在小孩’,如果自己的脚踏车被偷了的话,是愿意请哪个侦探来帮忙呢?
要描述一下,为什么福尔摩斯的方法更好。
让孩子意识到,福尔摩斯之所以能够成功破案,因为他列了一张犯罪人的名单,并且寻找到证据,根据证据判断谁是小偷。
相反,糊尔摩斯只是相信脑子里的第一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