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面哪有银子重要?真金白银到手,她还需要看外面那些长/舌/妇的嘴脸?别人等着看她的笑话,她才是只等着穿金戴银、狠狠打那些人的脸。
不过很可惜的是,田婉儿并不会赚银子,真正会赚银子的人是姜菱。那么,王福山喜不喜欢就一丁点也不重要了,王大娘要娶过门的儿媳妇只有姜菱,再无第二人选。
不可否认,王大娘的几句重话狠狠戳在了王福山的心坎上。想着田婉儿方才的态度和说辞,再想想最近田婉儿的诸多反常举动,王福山确确实实沉默了下来。
最终,王福山没再反抗,老老实实跟着王大娘离开了姜家村。
虽说顺顺利利的送走了王福山,可王福山到家里来找她的事情或多或少还是影响到了田婉儿。尽管田婉儿说了,王福山找她是为了迎娶姜菱的事情,但是只看田家众人的反应就知道,他们并不相信。
田婉儿也不敢过多的强调。毕竟她这个借口找的着实不够高明,也确实没什么说服力。王家人不知道她和姜菱关系不好,田家人还能不知晓?王福山娶姜菱,关她什么事?找她有什么用?总不至于还指望她能从中帮忙撺掇说和,成就一桩美好姻缘?
这样的说辞,别说田家人了,田婉儿自己都觉得害臊,说不出口。
也是因此,田婉儿的情绪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时间就不敢轻举妄动,没能找去姜家。
等到她大年初三终于整理好心情,雄/心/满满想要去求得姜三海原谅的时候才被告知,姜三海已经提前离家、去镇上了。
更让田婉儿无法接受的是,姜三海居然还带走了姜菱!
姜菱人不在姜家村,王家还怎么说亲?王福山不能把姜菱娶走,她还怎么回姜家?她不回姜家,又哪里来的日后?
光是想想,田婉儿就觉得不能呼吸,整个人都快要气晕过去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明明前世根本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姜菱一直等到姜三海考中举人,才得以离开姜家村的。而且姜三海这个时候带走姜菱,是打算将姜菱安置在哪里?
私塾吗?肯定不可能。那就是姜三海的友人家?
不,不行!姜三海那些同窗各个都是非富即贵,能够帮忙收留照顾姜菱的人家肯定家境极好。换而言之,姜菱这是被带去镇上享福了?
姜菱确实在镇上享福。自打来了镇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被姜二嫂一手包办。她每日只需要坐吃等喝,闲着无聊就带着大壮和二牛出门去逛街以打发时间,日子过得着实悠哉又闲散。
姜二嫂却是不在意姜菱这般逍/遥/快/活。反正姜菱在姜家村也是什么事都不干,家里的活根本轮不到姜菱动手。更别说他们而今能有新宅院住,全都是托了姜菱的福,姜二嫂心甘情愿伺候姜菱,随姜菱想怎么玩都行,她一丁点的异议也没有。
家里两个女人不吵架、不起冲突,姜二哥和姜三海自然不会故意挑事,各自相安无事,还真过的很是默契又舒坦。
等到初八过后,姜二哥开始去酒楼张罗忙活,姜三海每日又要去私塾,新日子就越发的步入正轨,甚是安逸了。
田大娘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去私塾的。
半日后,私塾所有人都知道,姜三海休了结发妻子,狠心将其赶回娘家,冷血无情的不顾其死活,只一门心思惦记自己的前程,妄为读书人。
“这这这,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谁乱说的话?让他给本公子站出来!”周凌一拍桌子,就要找人算账。
于玉瑾的脸色也变得严肃了起来,转头看向姜三海:“姜兄,咱们今年八月就要参加院试,事关你的名声,需得小心处理,万万不可大意。”
“有劳两位同窗费心,此事我会尽快处理妥当,澄/清谣言。”姜三海认真向周凌和于玉瑾抱拳,感激之意溢于言表。
“我们陪你一起去找夫子。”周凌立刻说道。
于玉瑾跟着站起身来,一副奉陪到底的态度。
姜三海本是打算自行处理此事,见两人如此上心,他索性也不避讳,直接带了周凌和于玉瑾一起去找夫子。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8-08 14:25:47~2020-08-09 14:44: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光冢 5瓶;30725863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5章
姜三海在私塾的名声不言而喻。涉及到他的私事, 夫子们都是尤为重视的。
秉持着不能偏听偏信的原则,夫子们确实在等待姜三海的主动到来。如若姜三海退缩了,便也是心虚了, 无疑就辜负了夫子们对他的殷切厚望。
反之, 如若姜三海人来了, 身正不怕影子斜,他们这些夫子自然会拼尽全力护着姜三海顺利参加院试,不受他人的恶意诋毁和陷害。
对于休妻一事, 姜三海是否认的。不等诸位夫子变脸, 他便拿出了那一纸和离书。
没想到姜三海居然会将和离书带在身上, 夫子们诧异之余,却也很是满意姜三海的处事周全。接过和离书认真审阅之后,夫子们纷纷点头, 虽然并未夸赞姜三海做的好,但也明确表明了他们的立场。
“夫子, 今日这事是谁来咱们私塾闹得?咱们这里可都是一门心思的读书人, 又不是外面的菜市场, 怎么乱七八糟的谣/言都传过来了?”周凌不高兴的嘟囔道。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如若不让那妇人进来私塾, 而是放任她在私塾门外肆意谩骂, 更加对三海的名声不利。”皱了皱眉头, 说起那位来闹事的妇人, 夫子们自然是不喜的。
“可现下事情传的沸沸扬扬,咱们即便卖力澄清,肯定还是会对姜兄的名声有损的。”想到之前听到的那些风言风语,周凌的脸色很是不好。
这个世上最不缺的就是羡慕嫉妒别人比自己好的小肚鸡肠之人。以姜三海在私塾卓越的才学,不可能半点仇恨也不拉。恰恰相反, 因着姜三海出身不高,很多眼高于顶的同窗时不时就会冷嘲热讽一番。也不一定就是当着姜三海的面,更多的是背后私下里拉了小帮派。
某种程度上来说,踩着姜三海并不出众的出身和家世,这些学子轻易就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心理上达到了某种平衡,倒也能够做到表面上跟姜三海维持井水不犯河水的平静相处。
然而,姜菱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平衡。
一开始因着是姜三海的亲妹妹来私塾外面卖香囊,大家买的时候都没多想,喜欢的是真喜欢。不喜欢的除了跟风附庸风雅以外,只当是随意花点银子,潜意识里就当做是在施舍姜三海,心里别提多高高在上了。
再然后,一个春节期间,姜菱的香囊彻彻底底的火了,成为了小北镇最新的风向标,饱受风雅人士的追捧和喜爱。不单单是诸位师母,连他们的夫子,居然也开始佩戴起了白梅香囊。
而紧跟着,大家都听闻了姜三海搬出私塾,住进柳儿胡同的事情。
原本大家还以为,姜三海只是在柳儿胡同租了房子。待到有人求证清楚,知晓柳儿胡同的宅院是姜家买下之后,大家看向姜三海的目光自然就变了。
至此,一些原本因着姜三海家世不好而暗暗看不起他的学子们心里就不舒坦了,之前还没显露半分,今日借姜三海休妻一事反倒彰显的淋漓尽致,直让周凌听得恼火不已。
姜三海自己却是很沉稳,神色坦然的看着诸位夫子:“清者自清,学生无愧于心。”
“好一个清者自清!好一个无愧于心!读书人理当有这份气节,三海的心胸和气魄值得其他学生认真学习,向三海看齐。”夫子们赞许的点点头,毫不掩饰对姜三海的认可。
周凌不自觉就撇了撇嘴。倒不是嫉妒姜三海,而是觉得夫子们都想的太过简单了。
外面谣言传的那么难听,谁又能真的做到充耳不闻,权当没有听见?再者说,大家都是一个屋子坐着,闲言碎语总归是极为影响心情的。万一碰到那种故意挑事的,当面讽刺可怎么办?就一言不发的忍着?还是毫不客气的争执一顿?怎么听都觉得不像那么一回事儿。
“还是需得夫子前往知县衙门细细解释一番方可。”相比周凌,于玉瑾要更加的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