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年前自皇陵出来那面容枯槁的模样不在。
此时的他,又变成当初养尊处优的小公子。
“皇上,这次委派给臣什么任务?”
“臣一上来就是正二品,朝臣会答应吗?”
“什么时候出发?皇上觉得臣能胜任吗?”
一连四五个问题,吵的苏琉玉脑袋都炸了。
她手指点了点杯盏。
“朕好渴。”
“臣给您倒茶。”
“朕饿了。”
“臣马上安排。”
当初拉拢苏琉玉,太子胤宁就没丝毫架子。
两人一起批奏折的时候,端茶倒水伺候人完全是他的工作。
此时这种事情是拈手即来。
“皇上快吃个鱼,你也太瘦了,再吃个肉。”
胤宁殷勤的替她布菜。
他想入朝想了很久了。
现在是又高兴又忐忑,生怕做的不好,想向苏琉玉请教请教。
苏琉玉也有耐心,从畜牧养殖到建厂外贸一步步开始讲到出口生产大国,把胤宁听的完全一愣一愣的。
大魏这两年,变得这么快吗?
他根本不敢置信。
“酒的市场已经被朕拿下了,承包列国酒业不在话下,我们大魏商人去列国,必须有个保障。”
她又道:
“不仅仅是酒,咱们畜牧养殖,比如那羊毛,也有大用处,还有牛奶,肉罐头,这些都能加工建厂,带动产业链,以后出口的东西只会更多,大魏商人也会遍布各国。”
她是走一步想百步的性子,人家相处不深的只会觉得她在画大饼。
但胤宁不会。
因为她的计划和新政都是那么有效益。
水利农耕,不过一年就长了一倍,以后沿河荒地再慢慢开垦,大魏南方粮食,会更多。
更别提,如今建厂畜牧,他听的心情激动,恨不得赶紧把大使馆开遍列国,让他大魏文化,大魏贸易行驶的更加通畅。
“大魏国内百姓有朕护着,国外大魏百姓,就靠你护着了。”
就靠你护着了!
六个字,把胤宁激动,想现在就把皇上赶走收拾包袱出发了。
“皇上,你快点吃完回承明殿吧,臣要收拾行李了。”
“......”
这小子也太好忽悠了吧。
被卖了还这么高兴?
“这次出去,怕是要几年,这几年,是要吃苦的,身边没伺候的人,还路途遥远。”
打个预防针还是有必要的。
胤宁一听,赶紧摆摆手。
“我又不是没吃过苦,以前饿个几天都......”
他瞬间闭嘴了。
关在皇陵又冷又饿那段日子,是怎么都不想提。
“委屈你了。”苏琉玉叹了口气,给他夹了一块肉:“等你几年后回国,享正二品官职和俸禄,府邸朕也给你安排好,宫里伺候的人也可以带出去。”
“皇上,你要赶我走!”
胤宁那激动的心情一下子又焉了。
“你如今是朝臣,哪有住在后宫的道理?”
“人家小宋大人就可以。”胤宁小声道:“还有新军营莫统领也住着呢。”
苏琉玉想抽死他。
“你回国后,是正儿八经的在朝文官,好不容易这次立了功,有了立足之地,要是为了住哪里,受到弹劾,有必要吗?”
胤宁不说话了。
确实没必要。
他偷偷看了眼她。
明黄龙袍加身,衬的她尊贵又沉稳,眉目精致的不像话,似乎每一笔,都是造物所钟,出尘绝艳。
大魏顺帝,在这后宫,谁不尊敬仰慕。
这半年被身边伺候的人烦的要死,说那些有的没的,自己倒是当了真。
“臣知道了,臣这次一定做好。”
必定不会辜负她调遣用心就是。
苏琉玉满意了,用帕子擦了擦嘴,站了起来。
“初一动身吧,大齐使臣非要等杂志出来,真的服了他了。”
苏琉玉抱怨一句,让外头伺候的人不用跟着,直接回承明殿了。
胤宁看着她的背影,收敛心神,不知在想什么。
倒是双喜跑了过来,看到自家公子情绪不好,小心翼翼开口。
“要不,奴才去留一留?国酿还有一坛,皇上是能喝几杯的。”
“算了。”他摇摇头,刚准备站起来,又看到苏琉玉吃了一半的鱼:“这盘子鱼还没吃完,不如给皇上下个酒?”
双喜赶紧点点头:“公子说的对,奴才这就去。”
他马上朝院子外跑了出去,只是没一会又失望的回来了。
“皇上说要去御书房批折子,如今秋收,好些朝政要忙,不能饮酒误事。”
胤宁眼眸暗了暗。
“她向来朝政为先。”他叹了口气:“罢了。”
以后入了朝,赐了府邸,就是正式文官朝臣,两人君臣有别,应该不会再这样私下独处了。
其实也好。
他自出生就想为大魏百姓做点什么,皇上能允他入朝已经足够了。
到此为止,不能再肖想其他的。
他起身,定了定神,走到桌案前。
开始亲笔绘制列国版图。
又理了一遍各国的人文,提笔开始筹谋。
要做,自然要做的最好。
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傅心思昭然若揭
秋收的喜悦还没散。
各州府的酒厂已经开始忙上了。
“咱们皇上就是厉害,这一下子谈下这么多酒,可要忙上一阵了。”
“皇上说了,先紧着咱们大魏百姓,第一窖不给别人。”
“看到这紫果出的酒没有?咱们老百姓买,和梅花琼露一个价,但要卖给别国,那可要百两。”
这句话,引起了厂里众人的好奇。
“为啥啊,那别人知道,岂不是要生气?”
捧着玉仙酿的那人白了问话的人一眼。
“这你就不懂了吧,皇上说了,这百两的酒包装要更大气,还配玉盏同饮,而且明年才出口,发酵要更久一点,味道自然更好。”
众人了然,自家皇上就是聪明。
“对了,咱们厂子进这些糯米干嘛?”有人又问了一句。
最近可是全国各地都在大量收购糯米。
难道这糯米也能出酒?
众人很疑惑,包括刚刚说话的人也不知道。
“糯米自然可以做酒。”
突然,一个穿着青衫的读书人举着新买的《长白杂志》高兴的喊了一句。
他们读书人可以来酒厂做临时工,是以,一下学就跑了过来。
这会听这帮子婶婶疑惑,那读书人激动的解释了一句。
“这杂志说了,这新酒,是黄色的酒,叫做花雕,还有两个雅名,叫做状元红,和女儿红。”
“状元红?女儿红?”
厂子里的工人一下子把读书人围了起来。
“快说说,这是啥意思。”
“这寓意就很大了,比如说状元红,家里有人读书考学那一年,买坛酒埋在家中,等中了进士,才开坛宴请众人,陈酿芳香,大喜之酒。”
“还有这女儿红,家里小妹出生,买坛酒埋入树下,等成婚那年,再宴请亲友,那味道,书上说色浓味醇,极为好喝。”
谁家没有女儿啊。
谁家没有儿子啊。
这寓意喜庆,一下子吸引众人。
“我要给我幺妹买一坛,等她出嫁,再拿出来。”
“我家壮哥儿肯定要读书考学的,等出了窖,我也买一坛,埋在家里。”
皇上做的酒,当然都好喝,完全颠覆了传统那些寡淡清酒。
“听说这黄酒还有不同喝法,夏天取酸梅饮酒,冬日烧煮还要放点姜丝,而且这酒常喝还有滋补之效。”
这么多喝法。
众人又好奇了。
好想尝尝看啊。
不仅是厂工,这次黄酒的喝法还有故事那是放到了《长白杂志》上头。
引起百姓特别关注。
“书上说,酒味甜、酸、苦、辛、鲜、涩,如人生尝百味。”
“书上说,这封坛之法,是大喜必备之酒,陈酿后,别有一番滋味。”
“书上说,这是古酒配方,味道和国酿和玉仙酿大不相同。”
这能知道,但尝不到,可把人给急死了。
要等出窖,起码还要等到年节才行。
但听人口口相传,早就把这酒虫给勾引上来了。
那是心痒的可以。
“对了,你们看头条了吗?”
突然,长白书斋一个激动的声音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