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帝君?”太白金星一张脸皱成了一团,“东华帝君历劫早就结束,回转天庭。”
神仙不可妄动情字,然神仙做久了,高高在上容易失却本性,固有历劫之说。大小众神,因此有了各种劫数,东华帝君近来确是渡了一场情劫,不过并非情爱的情,而是亲情的情。渡情劫的本意并非让神仙沉溺七情六欲,而是让他们感悟世间之情。神仙当无情,却又不能不知何为情。
“那、那他是谁?”小龙女吃惊道。
太白金星叹道:“这位是东华上仙!”
“东华上仙?我从未听说过九重天有这么一位神仙。”小龙女莫名有些委屈。
什么嘛!原来是她搞错了,如今返回去细想,似乎真有些不对劲。东华帝君于钟立权有恩,若东华帝君下凡历劫,钟立权的身份岂敢收东华帝君为弟子。能够让钟立权收为弟子,证明吕洞宾的身份不会比钟立权高。
难怪方才太白金星见到她与吕洞宾,先唤小龙女,再唤吕洞宾。吕洞宾只是上仙,小龙女虽然被罚下凡,却没有剥去神位,还是真君府地位斐然的小神君,在两人都没有神职的情况下,小龙女的身份略压了吕洞宾一筹。
吕洞宾:……对不起哦,我不够有名,但我对你也一无所知!不对,按照他们的对话,我不知道天庭的事情,是没有记忆的缘故。
“算了!”小龙女叹了口气,踮起脚,够不到吕洞宾的肩膀,便拍了拍他的胳膊,“既使你不是东华帝君,至少也和帝君同名,万万要做个修身养性的神仙,少与太白金星这等堕落的神仙混在一处。”
太白金星:我?堕落的神仙?
“牡丹仙子思凡是一回事,骗人家去偷什么玉簪,就太过分了。身为一个有格调的神仙,不该让人为你受过。王母娘娘最是小气,若那牡丹仙子真被你们骗去偷什么簪子,后果绝不是你能够弥补的。莫要听太白金星蛊惑,害人害己。”
“小神君,现在下凡受罚的是你,不是我。”太白金星咬牙切齿道。
“那又如何?下凡受罚只是犯了天规,又不等于犯错?”小龙女嗤笑道,“没有犯天规,不代表行的端做得正。”
太白金星想要反驳,不想吕洞宾却拍掌道:“好一个犯天规不等于犯错!洞宾虽然不是东华帝君,却也想交你这个朋友。”
吕洞宾心怀仁慈,听山神说小龙女因救人犯天规就颇为敬佩。小小年纪面临重罚却全无后悔,问心无愧,何等心性。
吕洞宾一本正经地作揖道:“在下吕岩,吕洞宾,号纯阳子,见过神君。”
小龙女见此,亦正色回礼:“杨清妙,又名敖乐乐,见过纯阳真人。”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而笑,颇有几分志同道合之意。
太白金星:好气哦!你们都是真君子,竟是我枉做小人!
吕洞宾保证他不会用不好的手段引诱牡丹仙子犯错,便与小龙女分开走了。至于,太白金星,没有说动吕洞宾,只能无功而返。
小龙女走出一段路,便停了下来,注视太白金星离去,才叹息一声:不晓得这百花宫惹了哪路神仙,嫦娥仙子设计百花宫不成,如今又有人盯上了牡丹仙子。
牡丹仙子,小龙女是认识的,当年心月狐转世为女皇,冬日号令百花齐放。因百花仙子不在,众花仙都有意屈从,唯有牡丹仙子宁折不弯,不肯退让。太白金星说牡丹仙子思凡,却不知道是真是假。
九重天那些位高权重的神仙,尚且觉得无聊,喜欢寻些乐子。如牡丹仙子这般小仙子,每日都重复着一模一样的事情,嫌弃枯燥乏味也是寻常。若牡丹仙子真的思凡,小龙女不会意外。可太白金星要设计牡丹仙子去偷王母娘娘的玉簪,这这罪名可就大多了。
思凡顶多被打下凡间,或许还让牡丹如愿。可是偷玉簪,以王母娘娘的性子是觉不能轻饶的。最轻大约是打入凡间,给她一个糟糕的命格。若是无人求情,入畜生道、饿鬼道也不奇怪。
太白金星与牡丹仙子何仇何恨,这般设计?对了,太白金星是玉帝的忠实拥迈,莫非是为了讨好玉帝,帮嫦娥仙子出气,顺便给王母娘娘添堵?王母娘娘素来爱重百花宫,尤其是牡丹仙子。若牡丹仙子为了外人去偷王母娘娘心爱的玉簪,等于是在爱面子的王母娘娘脸上扇了一巴掌啊!
“哎~果然九重天与凡间也没甚区别,总是少不了阴谋诡计。”小龙女轻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
世上纷纷扰扰太多,多思无益,小龙女一人一虎继续自己的历劫之路。
与吕洞宾分开走后,小龙女走走停停倒是看了一桩热闹。自小龙女在渭水雷击佛寺,佛门很是低调了一阵子,然经过百年休养生息,佛门再次昌盛起来。
尤其是安史之乱后,战乱频频,寺庙僧尼不必纳税不必服兵役、徭役,以至于民间佛门势力大增。佛教势力的泛滥,导致服徭役、兵役人丁减少,国库赋税有损。恰当今唐天子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的极力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会昌五年,皇帝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
经数月努力,大唐各道州县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勒令还俗的僧尼26.1万人,释放寺庙蓄奴15万人,及没收大量寺院侵占土地。这次大规模毁佛,让朝廷实力大增,皇帝对毁佛之事越发狂热。
对于这次毁佛,小龙女并没有太过意外。早在游历之初,小龙女就发现佛门势力膨胀太快,佛门不似道门,道门对发展信徒并没有十分狂热,便是出世的弟子也喜欢去拉拢权贵,极少深入民间蓄地蓄奴。
可是佛门却非常热衷发展中下层信徒,对于蓄地蓄奴也极为狂热,但凡得了机会,便要寺庙遍地开花。如此一来,便等同于和朝廷争夺人口、赋税,于是才会有一次又一次的灭佛。
不同于前两次灭佛,佛道各有损失,这次灭佛只针对佛门。小龙女作为道门的神明,却不曾以此为幸事,反而看到了隐忧,于是前往京城拜访赵归真。
小龙女以散修身份求见赵归真,私下略透漏了些身份,与赵归真密探了一番。次日,赵归真进宫与皇帝提议,出家之人可免徭役。兵役,然需要交纳双倍的丁税。
小龙女从赵府离开后,又拜访了道门各大流派。
不久后,朝廷颁谕,日后只有入牒的道士和和尚可以免兵役、徭役。然道士、和尚需要翻倍交纳丁税,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一下男丁以三倍交纳,其他老弱妇孺以双倍交纳丁税。道观、寺庙拥有的土地亦有严格规定,且不准蓄奴,拥有土地必须寺庙之人亲自耕种,不得雇佣佃户。
各大道观主动配合朝廷重立籍册,度牒,带头交纳丁税。佛门为了不被朝廷取缔,只得紧跟道门步伐,交纳丁税。此制一出,极好地避免了百姓为避税服役出家。
第186章 兰若寺
唐武宗死后, 继位的是他的皇叔宣宗, 宣宗继位后重拾佛教,敕复佛寺,却没有废除寺庙、道观的丁税。统治者不管是支持佛道发展,还是发起灭佛(道)运动,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唐武宗灭佛是因为佛寺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朝廷的赋税徭役,唐宣宗重拾佛教,也并非就是笃信佛教,而是大唐藩镇割据加剧,战乱频起,朝廷需要用佛教的教义来安抚百姓, 接受他们被统治者盘剥的命运。
皇帝求长生便会信道,因为道门追求今生,多有求长生之人。不管这丹术、长生之术效果如何,至少是希望。统治不稳,想要掌控百姓就会推崇佛教,因为佛门求来世。佛家会教导信徒忍耐你今生所有苦痛, 等待来生福报。
宣宗复佛教是为了愚昧百姓,巩固统治,没有取消人丁税是因为出家人交纳人丁税符合朝廷的利益。朝廷复佛教传法, 却不会愿意看到武宗灭佛前那样佛寺广蓄奴蓄地,占据大量人口和土地。
小龙女建议佛寺、道观交人丁税, 短期看佛门道门都有损失, 然从长远考虑却能避免了大规模灭佛(道)。道门和佛门要发展信徒, 需要的是广大信教的普通百姓,而非那些为了避税出家的和尚、道人。
只要佛法道经能够在民间流传,信徒还在,无论是灵山还是九重天都不会在意佛寺、道观的和尚、道士多寡。神佛争夺的是信徒的信仰之力,并非心不诚的佛门、道门弟子。这也是为什么小龙女唆使武宗向道观、佛寺收取人丁税,无论天庭还是灵山都没有反应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