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皆入今宵酒(105)

“皇上,老夫有一事要请皇上明示。”薄宏定虽然生气,张口还是称了皇上。

“叔父坐下说。”裘凤城耐着性子道。

“不必,有根钢杵子支在肚子里,吐不出来怕坐下戳烂肠子,还是站着好。”薄宏定道。

裘凤城一笑:“那您说吧。”

“老夫敢问皇上,我这三司是要被裁撤了吗?”薄宏定一眼不错地盯着裘凤城。

裘凤城皱了皱眉:“这话从何说起?三司乃是大齐民生经济命脉,裁撤三司?朕是不打算过日子了啊?”

薄宏定哼了一声:“既然这样,为何赈济黄岭、都桑小国这等本应三司出使之事,皇上却交给了管相?”

裘凤城现在终于明白了,薄宏定此来原来是为了管兆旌出使一事。

薄宏定这话说的没错,赈济属国广施恩惠,确实该是三司出钱出人的事情。但是此次赈济,裘凤城还交给了管兆旌另外一件事,就是要到黄岭、都桑并周边的土山番并陈南小国去传业。

所谓传业,其实就是带去了一百名大齐各业的出色匠人,以三年为期,向属国传播中原文化并手工、农业、制造等技法,除此之外自然还有书籍赠与、文化传授之事。这样的事情三司一众满脑子经济学问的人做不了,薄宏定也做不了,需要一个精通文化,能识断属国意向的人来完成。而历来这样的传业之举因侧重不同并没有定数,全凭皇帝之意,所以考虑再三,裘凤城还是决定让中书门下,当朝宰相管兆旌前往。

一来,这是裘凤城继位以来的第一次“传业”,需要隆而重之,广施恩惠。管兆旌位高,可让属国见到大齐对于他们的重视;二来管兆旌虽久居中书门下之职,但是功绩大多只在文政,于经济仕途,并与属国交往上管得极少。自胡成候一脉倒了,裘凤城急需一个立得住的人,这个人既不可能是薄宏定也不可能是李记,这两个人虽然衷心于大齐,但是他们忠于的未必是自己的大齐,更何况两人一管经济一掌兵马,实在已经是位高权重,不可一世,自己需得令立一人为心腹,以达到制衡朝野的目的。

这个人选,管兆旌十分合适。

其实这并不是皇帝裘凤城最初的想法,裘凤城最中意的人,一度其实是他的国丈——翠少平。

因着皇后翠忱,皇帝和翠家有着天然的统一立场,只是这个立场在一直以来是有妨碍的,是有瑕疵的,这个妨碍这个瑕疵就是翠家的二女儿,翠姜。

翠家的两位姑娘嫁给了裘家天下最尊贵的两个人,这让本就身居参知政事,位极人臣的翠家一时风光无两。只是,这也表明了,翠家在朝堂上将从此没有真正的立场,至少私心里是如此的,至少裘凤城是这样认为的,因为翠少平是知道皇储真相的人。

如果有一天,真相被揭开,自己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失了皇位,那么翠少平和他的家族也并不会因此倾覆,因为他还有翠姜,那个灵窍如狐的女子。

裘凤城始终相信,只要翠姜想,总有一天,翠姜会成为东靖王的正妃,即使薄檀湖身后有强大的薄家,她依然不是翠姜的对手。就比如现在,翠姜从裘凤游的侍妾,一跃成了侧妃,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其实是质的飞跃,翠姜有了名分!她曾经是自己的侧妃啊,被裘凤游带走的时候无名无分,现在竟然堂而皇之的有了名分,而且是一个尊贵的名分!这样的进展让裘凤城十分恼火,因为裘凤游此举明显就是在奖励翠姜,奖励她在扳倒胡成侯的事件里立了功。

于是进一步,裘凤城想,胡成侯是谁,胡成侯是自己依仗的人,是自己贵妃的父亲,是自己的姨夫,可以说是这个朝堂里对自己最没有二心的人。

可是……他们对付了胡侯!这是证明他们在试图瓦解皇权势力吗?当初裘凤游为了他娘的性命放弃了皇位,他就真的甘心吗?

裘凤城疑惑,帝王的心容不得疑惑!

他慢慢在自己的想象里,觉得自己想的一切都是对的,是有一股势力在包围自己!是裘凤游的势力。

在对裘凤游的忌惮中,他冷落了可能和裘凤游车上一丝丝关系所有人,包括翠忱,转而将宠爱和封赏转移向了北扬王时期的几个旧妃,比如,沈妃,静婕妤,虽然这几个人的母家并不显赫,但是安分。

但是后来……

裘凤城的这个疑虑打消了,让他打消这个疑虑的人,是一个叫霍云的人。

这个年轻人刚刚出现在裘凤城面前时,裘凤城一心只沉浸在得到“算生子”的喜悦里,在礼节性接见的过程中,裘凤城渐渐发觉这个和自己大哥裘凤南年纪相仿的人,谈吐不俗,文墨皆通,如清风雅月一般的温和气质里有让人无法忽略的气场。

裘凤城着人查看霍云的出身境况,知晓他不过是个孝廉举子,虽然出身东靖,但实际上是还在父皇当朝时期就已选定的,皆因突然的国丧才延缓了进帝都的时间,实实和裘凤游半毛钱关系也没有。这一点让裘凤城感到很放心,但是有一点是裘凤城在意的,便是霍云现在在翠少平府上的,虽然只是个订书,但这个订书竟千真万确地参与到了胡成候一事中。

裘凤城觉得遗憾。

霍云告诉他——不用觉得遗憾,自己是翠少平的人,更是皇帝的人!

裘凤城在霍云如此直率坦诚的话语中惊诧了……

“翠姜小姐不会接受东靖王裘凤游的安排前往东靖为侧妃,原因是她生病了,还有一个原因是,翠相不愿意。”霍云道。

“翠相……不愿意?”裘凤城道,“翠相为何不愿意?他不愿意,那翠姜的态度呢?若是她自己愿意……”

“小人不知。”这个问题霍云不愿解释,干脆回道。

裘凤城点了点头,是啊,他怎么会知道?犹自思索着,裘凤城眼底有一丝欣喜。对于翠姜没有远赴东靖之事,他曾经怀疑过,听闻翠姜头上受了伤,但是并没有多重,为何忽然就送到了狸木林那样静僻的地方去养伤?原来果然是有蹊跷的。

如今看来,这是翠相的意思,也许还不只是翠相的意思……

霍云始终低着头,他知道裘凤城在高兴,这高兴让霍云眼中飘过一丝肃然的冷杀。

裘凤城没有注意霍云,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恢复到正常的议事状态:“既然是这样,那想来你是替翠相传话的吧?”

霍云的目光始终落在龙案之上,没有丝微闪烁:“正是。霍云今日有三句话要和皇上讲。”

裘凤城点了点头,他很愿意听。

“一、请皇上明鉴翠相之心,翠相之女皇后为长,而翠姜为次,皇后身家关系翠家荣辱,而翠姜不过亲王侧妃,即便有朝一日为王妃,又怎能与皇后之尊相比?不过,为免皇上忧心,翠姜且从此不会前往东靖,以明翠家立场。二、请皇上知晓,外戚祸于人心久矣,非一朝一夕能除,故,翠家不可重用,只可暗中辅佐,以彰皇权清明,帝心慎独;三、胡侯跋扈狂狷,除之实乃陛下大幸,从此君威甚固,朝堂安宁,君可长久谋划,必不忧矣。”

“这是翠相的意思?”裘凤城道。

霍云点了点头。

“那这有何不可直说?”裘凤城笑道。

“因为陛下现在有一件大事在眼前,此事不宜与翠家有何瓜葛。此事落定之前,翠相不宜私下面圣,故派霍云前来。”霍云道。

裘凤城拧紧了眉头,在他听完霍云的话之后,几乎心中是豁然开朗的,他觉得他之前想的是有失偏颇的,翠少平的决定和他的分析,有道理,也有决心。

那么翠相说的事……

霍云抬起头一笑,笑如无尘之镜:“乱世之功莫如拓土阔疆,□□定国,盛世之功最是传道受业,百行俱兴。皇上,今年是有属国报了受灾的。”

“可是赈灾之事,当属三司……”

“但是传业之事,从无定规。皇上既想立皇权之势,管相位高权重,为人刚直,颇有上古之风,当为首选!”霍云抱拳颔首。

裘凤城觉得忽然有人说中了自己的心,他何尝不是这样想的?!他觉得震撼,又觉得似乎忽然在某个悬而未决的角落里,多了一重依靠。

“你……你与翠相可有过往来历?”半晌,裘凤城忽然问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