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孟云晖年纪轻轻便能顺利考取秀才,就连县太爷都高看他一眼,孟家人肯定会把他当成宝贝疙瘩一样,举全族之力培养他科举入仕,没想到孟十二竟然能够当面支使年长的孟云晖去干下人的活计。
看屋里几个孟家仆人神色如常,一点都不惊讶,可以想见孟十二肯定不是头一回当面给孟云晖难堪。
想来是因为五娘子常常到孟家打秋风,每次来葫芦巷她都会作小服低,刻意讨好奉承孟娘子。孟十二在一旁见多了,觉得五娘子家是个靠自己家过活的穷亲戚,自然看不起五娘子,连带着也看不上孟云晖。
而孟云晖呢,纵然一身读书人的傲骨,不愿低声下气,但一来功名和见识都比不上族叔孟举人,以后还有很多需要倚仗孟举人的地方;二来家境穷困,常年靠亲戚们接济过活,确实欠下不少恩情,在孟家人面前先就矮了一头,所以只能听任孟十二欺压讥讽。
宝珠连声啧啧,还在为孟云晖惋惜:“咱们家要是有个秀才少爷,大官人他们肯定得欢喜疯了!“
李绮节想起李乙看孟云晖的眼神,都可以用*去形容了,心里冷哼一声,暗暗道:可不是,阿爷恨不能把孟云晖抢回李家供起来呢!
被李绮节腹诽的李乙正坐在院子当中的一张雕花圈椅上,支使伙计们打扫房屋。屋子虽有门房时时看顾整理,但数日不曾住人,灰尘都积了厚厚一层,得赶在天黑前打理干净。
看到李绮节进门,李乙问道:“孟家七娘可好些了?“
李绮节径直走到灶房里,给自己倒了杯滚白水,嘘几口气吹凉,一气饮尽,隔着敞开的门窗道:“阿爷不必悬心,孟姐姐没有大碍,过几日应该就能痊愈。“
李乙放下心来,点点头,继续盯着伙计们忙活。
宝珠跟进灶房,在袄子外面加了一件灰布罩衣,挽起发辫,扣上包头的布扣子,抄起火钳,拨了拨炉子里烧得噼啪作响的炭火:“咱们家夜里吃藕汤,我看厨屋西角还挂着半枝鲜藕,能炒一大碗,三娘要吃粉的,还是脆的?“
灶台上的沙铫子呜呜呜呜喷着细小的气流,里面炖了一大锅藕汤,是他们刚回葫芦巷时门房熬上的。沙铫子是用了多年的旧物,黑漆漆的,外面是一层层堆叠的积年油污,油星顺着看不见的缝隙往外流,被火气一烤,烧得滋滋作响。
沙铫子受热均匀,带有天然的孔缝,熬汤的时候,肥腻的油花会慢慢渗出铫子,熬好的汤汁浓酽鲜甜,一点都不腻。沙铫子外面越脏,说明用的时日长久,熬出的藕汤越醇厚。
李绮节挽起衣袖,小心翼翼掀开盖子,轻轻嗅了一口,馥郁浓烈的骨香和藕香扑面而来,舟车劳顿的疲惫顿时一扫而空,晕船的眩晕感也去了一大半:“别炒了,留着做藕夹吃。“
宝珠答应一声,拿起木升子,舀了大半升米,预备炊米造饭。
李绮节提着裙角,缓步上楼,走到李子恒的房间前。
李子恒大大咧咧,房间从来不上锁,她轻轻推开房门,蹑手蹑脚走到架子床边,随手在枕头底下一摸,果然找到一只包在帕子里的小荷包。
李绮节:……
定情信物随便瞎放,大哥也太不讲究了!难怪孟春芳会疑神疑鬼,担心两人的私情暴露。
李绮节哭笑不得,把荷包塞进袖子里的暗兜里,暗叹一声:李子恒和孟春芳,一个年轻冲动,一个瞻前顾后。前者被孟举人羞辱了一顿,就不愿再到孟家受气。后者只是送了个荷包,险些把自己活活吓死。
真不知他们俩当初是怎么看对眼的。
说不定就像戏文上演过的,两人可能根本没有说过话,只一个眼神,一个荷包,就认定对方和自己心意相通,然后各自撺掇着长辈许下亲事。
一受挫后,又立马偃旗息鼓。简直和过家家一样,算得上哪门子的有私情啊?
当晚,李绮节再次登门孟家,当着孟春芳的面,把茄子形荷包扔在火盆里,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至于大哥李子恒回来后会不会生气,暂时不在李绮节的考虑之内。孟春芳只是个懵里懵懂的小姑娘,和一发脾气就跑得无影无踪的李子恒相比,她理应拥有优先处置荷包的权利和自由。
亲眼看着曾让自己夜夜梦魇的荷包化为灰烬,孟春芳轻轻吁了口气。
李绮节把火盆移到墙角的面盆架子底下,拍拍手,重新坐到架子床边:“好了,荷包已经烧了。我们李家手里没有能够要挟到孟姐姐的东西,孟姐姐现在可以对我说实话了吧?“
孟春芳像忽然被闪电击中似的,浑身一颤,笑容凝结在眼角眉梢,眼底浮起一丝惊惶和难堪:“三娘……是我对不住你。“
☆、第36章 百家米
李绮节连连摆手:“孟姐姐很不必如此,婚姻嫁娶之事,各随其意,杨家和孟家议亲,碍不着我什么。“
她早该猜到了,杨天保的母亲高大姐一直非常喜欢孟春芳,曾多次拿孟春芳和她做比较,嫌她不如孟春芳贞顺稳重。出了小黄鹂的事,高大姐急着给杨天保再订下一门亲事,及早成家,好让他收一收心。看遍整座瑶江县城,孟春芳无疑是高大姐最满意的儿媳妇人选。
说不定此刻高大姐正在家中沾沾自喜,觉得自家完全是因祸得福,虽然小黄鹂那个小妖精不好打发,可却借机把面上和气乖巧,内里则刚强、不服管束的李三娘换成了言行举止处处招人疼的孟春芳,她夜里做梦都能笑醒好几次。
杨家和孟家在商谈亲事,所以孟娘子会在李绮节面前心虚。
而孟十二有底气对孟云晖颐指气使,多半是因为他自觉家里攀上了一门好亲,有个当官的亲戚,自然就不把穷秀才孟云晖放在眼里。
至于孟春芳,她急着销毁送给李子恒的荷包,一来是后悔当时太过冲动,坏了规矩。二来,是怕杨孟两家联姻的消息传出去,李子恒恼怒之下,会报复她。
孟春芳眼睫交错,手指揉搓着绸面上一朵淡紫色海棠花,神色黯然:“三娘,你真的不怪我?“
李绮节淡然一笑:“亲事是孟婶婶他们答应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姐姐不相干。就算是姐姐自己点的头,那也无妨。我和五表哥的婚事已经作废,他愿意娶谁是他的事。同样的,孟姐姐愿意嫁给谁,是孟姐姐的自由。“
孟春芳眼里沁出星星点点的泪光,苦笑道:“三娘,我和你说句心里话,我不怕大郎生气,我、我只怕你瞧不起我……“
李绮节一口打断孟春芳:“孟姐姐,你晓得我家和杨家为什么会退亲吗?“
孟春芳满腔的愧疚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便被李绮节的话全部堵了回去,怔了半晌,心里一时滋味难明。
从父亲和母亲前几日和她说已经应下杨家的求亲开始,她茶饭不思,辗转反侧,不知道该拿什么面目去面对曾对自己有恩的李绮节,然而李绮节根本不想听她的解释,不是因为恼恨,而是她真的一丁点都不在意。
孟春芳望着神色坦然、落落大方的李绮节,柳叶眉渐渐舒展开来,把在脑海里颠来倒去、默念了一遍又一遍的歉意咽进肚子里,怅然一笑:是她着相了,三娘这样的人品风格,杨天保既然是她主动放弃的,她自然不会因为杨家选择孟家而对自己怀恨于心。
她并不隐瞒,如实道:“我晓得,我爹娘也知道。“
她娘是怎么说的?少年公子都爱风流,在外拈花惹草是常事,等成亲之后就好了。一个出身低贱的花娘,能大得过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
李绮节眉头紧蹙:“孟姐姐既然知道,还愿意嫁给杨天保?我哥哥脑子笨,性子直,这辈子确实不能让姐姐戴上贵夫人的珠冠,但他知道踏踏实实过日子,我们家人口也简单,姐姐进了我家门,就能自己当家过日子,最重要的是,姐姐和哥哥彼此又投契。“
孟春芳眼神一黯:“三娘知道我爹是怎么斥责大郎的吗?“
李绮节当然知道。
孟举人是读书人,骂人也是文雅的骂法,他骂李子恒的话并不算很难听,说来说去,大概的意思不过“愚昧无知,难成大器“八个字。
用字都不算恶毒,比起“癞□□想吃天鹅肉“来说已经柔和多了,但对一个兴冲冲上门求亲的半大少年来说,孟举人的八个字,无异于把他踩在脚底下肆意辱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