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番外(146)

裴英娘看她未梳高髻,穿藕荷色对襟上襦,红黑间色裙,衣着简单,未饰簪环,料想是刚听说自己在含凉殿就赶紧过来了,来不及换衣梳妆,心里一热,起身迎上前,“阿姊。”

李令月走到裴英娘跟前,按着她坐下,不许她起来,上上下下打量她几眼,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缓口气,忍着笑道:“英娘,你打扮成女道士,像小孩子偷穿大人衣裳,看起来更像娃娃了!”

裴英娘心中的感动不翼而飞,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取笑她的道装!她都拉下脸皮顶着两朵大红花来吸引注意了,李令月就不能放过她吗?

她轻哼一声,扭过头和李治说话。

李令月扯扯她的衣袖,她爱答不理。李令月再接再厉,揪揪她的头巾,她依旧不回头。

李令月怕她生气,围着她讨饶,“好妹妹,你理一理我呀。”

裴英娘听她说得可怜,瞥她一眼,纡尊降贵般,缓缓道,“我像娃娃吗?”

李令月眼珠一转,笑嘻嘻道:“我错了,英娘不像娃娃,更像是菩萨跟前的仙童!给你戴上花冠,就更像了!”

说完打趣的话,怕裴英娘不依,飞快挤到另一边,和李治一起笑成一团。

裴英娘看着笑得红光满面的父女俩,算了,难得回一次宫,不和他们计较了。

仙童也好,娃娃也罢,至少不难看不是?

热热闹闹吃完一顿饭,有两个女儿相伴,李治果然吃得香甜,比平时多用了一碗肉粥。

饭后,李治惦念着刚才提起的海棠花,裴英娘让宫人们在海棠树下铺设簟席香案,供香炉,设棋盘,父女几人围坐庭前,一边下棋,一边赏花。

正正经经下棋,裴英娘可谓盘盘皆输。

李令月坐在旁边围观,一边看,一边吃醍醐饼,一边饮茶,一边叹气。

叹得裴英娘眉头紧皱,想一把掀了棋桌:观棋不语真君子,阿姊你再叹气,再用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我,我要打人了!

“阿姊,你来执棋吧。”又输了一盘后,裴英娘拍拍手,不由分说,把仿佛成竹在胸的李令月拖到棋桌前,按在李治对面,“让妹妹看看阿姊的棋艺如何。”

李令月干巴巴笑了两声。

李治笑而不语。

这回轮到裴英娘一边看,一边啃醍醐饼,一边饮茶,一边叹气了。她有些纳闷,李令月到底是哪里来的底气嘲笑她不会下棋?

李令月蔫头耷脑,暗暗瞪李治一眼,阿父太无情了!这种时候也不晓得让她几局,好歹得让她在妹妹面前赢一盘挣点面子吧?

日光西斜时,尚药局奉御在殿外求见,亲自催促李治服药。

待李治吃过药睡下,裴英娘和李令月告辞出来。

裴英娘要赶在日落前回永安观,李令月拉着她说了好一会儿的私房话,才舍得放她走。

蔡四郎等人身份低微,不能进内宫,只能在宫门前守候。

等到裴英娘出宫门,蔡四郎立刻套车,“贵主,纸匠、工匠还要送进宫吗?”

“不必,带他们回醴泉坊。”

裴英娘带纸匠进宫只是为了向武皇后展示出她绝无私心的姿态,她料定以武皇后的处事风格,不会真的扣下纸匠。

其实武皇后扣不扣人,结果都是一样的。宫中有擅长雕版印刷术的匠人,醴泉坊的工匠只是改进了造纸和雕版而已。刊印书籍费时费力,但基本工艺简单易懂,不像火药之类的绝密技术有严格的配料方子,裴英娘的第一批线装书一旦问世,不出两个月,别人就能仿制出一模一样的来,甚至比她的做得更好。

与其到时候陷于被动,不如她主动向武皇后献书。

这是裴英娘和武皇后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她能够安安心心折腾,除了李治的扶持之外,亦离不开武皇后的默许。

北方世家林立,地方豪强根深叶茂,每逢战事,颠沛流离的老百姓们躲进豪强的庄园之中,为豪强充当仆役,以期躲过战争。豪强们只关心家族安危和家族财产,对朝廷的废立不大在乎,谁打下江山,他们就忠于谁。

长久以来,家族势力比官府的拳头更硬,朝廷官员费尽心思,也干涉不了地方事务。

裴英娘没有硬碰硬,她的人手基本在南方活动,彼时南方还未完全开发出来,经济落后,荒无人烟,被北方世家视为蛮荒之地,百里之内常常寻不到一处市镇。

有李治和武皇后保驾护航,又没有世家掣肘,裴英娘的计划很快铺展开来。

但世家们耳聪目明,消息灵通,很快嗅到隐藏在蛮荒背后的巨大利益,他们很快意识到南方不仅仅只有广州和扬州两处繁华地,积极奔走,上下钻营,想空手套白狼,攫取裴英娘的成果。

不是单纯的分一杯羹,而是彻底夺走所有商路。

如果没有武皇后在背后威慑群臣,裴英娘现在的生活哪能这么平静顺遂,光是商队打击山匪势力,和胡人、土人交易,就不知道触动了多少豪门世家和地方豪族的利益,二圣都站在她这边,他们才不敢轻举妄动。

这就是权势带来的好处。如果裴英娘还是裴家十七娘,她将举步维艰,才刚刚踏出第一步,就会招来别人的觊觎,果子还没成熟,很可能功劳就被人摘走了。

因为她是二圣养大的公主,是李治和武皇后扶持的养女,才能一帆风顺,按着谋划一步步开展事业,最终积攒下大笔财富。

裴英娘没有投身于争权夺利中,但她确确实实享受到了绝对权势保护下的安定顺遂。

这一点毋庸置疑。

所以,她更要尽己所能,保护自己在意的人。

忍冬搀扶裴英娘上车。

锦缎忍冬纹镶嵌珍珠鞋履刚踩上脚凳,有人从宫门里飞驰出来,勒马停在牛车旁,“真师。”

裴英娘扭头,认出来人,摘下垂纱帷帽。

第87章

来人翻身下马,喘了会儿气, 仰起俊秀的面孔, 拱手轻声说:“真师,谢谢你。”

裴英娘叹口气, 薛绍还是知道了。

她不怕武皇后发出敕旨, 因为还有收回的机会, 唯独担心薛绍听到风声以后会耿耿于怀。

感情中一旦产生裂痕, 不管怎么挽救, 都于事无补。

“我不是为表兄筹谋,之所以为表兄的两位嫂子请封乡君, 完全是在为阿姊打算。”裴英娘直接道。

薛绍苦笑一声,眉宇之间难掩惆怅抑郁,“真师帮公主, 也就是在帮我,再者说, 我和公主成亲在即……我代公主谢你, 也是一样的。”

李令月不顾武皇后的反对, 坚决要嫁给薛绍, 让武皇后十分不满。

其实薛绍迎娶李令月, 也担负了巨大的压力, 不论是曾照拂过他的常乐大长公主等人,还是他的两位兄长,之前鼓励他和李令月亲近,现在都不乐意看到他尚主——因为武皇后已经完全大权在握了。

而且尚主的驸马中, 只有寥寥几位和公主举案齐眉,夫妻恩爱,剩下的大多只能忍气吞声,被公主呼来喝去、任意驱使不说,还要忍受其他贵族子弟的讥笑嘲弄。

薛绍的两位兄长疏离皇家,和反对武皇后的宗室走得很近,对薛绍迎娶李令月之事态度冷淡。他们没有胆子给李令月脸色看,私下里偷偷劝说薛绍,要求他疏远李令月。

薛绍彷徨了一段时期后,选择重新回到蓬莱宫任职。

他被倭国使臣重伤的那段日子,一直闭门不出,便是在和两位兄长僵持中。

裴英娘当时冷眼旁观,心中想着,如果薛绍扛不住压力,自此不再出现在李令月面前,那他配不上李令月的衷情。

如果这段感情只是李令月一头热,还不如就此分开,免得以后伤害更深。

让裴英娘欣慰的是,薛绍义无反顾地回来了。

他对李令月的感情,并不比李令月对他的少,只是性格内敛,从不外露罢了。

裴英娘忆及往事,正色道:“表兄,你既然下定决心迎娶阿姊,就得担负起责任,以后一心一意和阿姊过日子。你那两位兄长的事,你能避就避,实在避不了,早点为自己准备好退路。”

薛绍脸上浮起几丝尴尬之色,沉默半晌,点点头。

两人没有其他话可说,拱手作别。

裴英娘坐进卷棚车,壮牛抬起前蹄,拉动车辕,缓缓驰出宫门。

她撩起帘子,回头张望,看到薛绍拨转缰绳,回宫去了,背影寥落。

罗青梅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