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202)

麻酱饼最见功力,又得做得香而不腻,又得酥而不散,赵灵犀挽着袖子努力了大半晌,最后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烙出一锅渣渣。

汝南郡王赵允让扶额叹息:“幸亏狄家二小子眼瞎,瞧上了这妮子,不然非得老在家里不可!”

当然,这是玩笑。

自打入了冬,他身子一直不好,今日瞧着赵灵犀烙饼,倒是畅快地笑了好几回。

有了亲手烙的饼,这顿宫宴格外香。

席间并没有太多规矩,赵祯一惯喜欢边吃边同臣僚们攀谈。更何况今日都是赵家宗亲,就更不用在意什么了。

这边,赵祯和赵允让商量着宗正寺的事,皇后身边围着诸位王妃公主,笑呵呵地说起了各家八卦。

孩子们也三五一群地凑成一团,组建起各自的小圈子。

高滔滔的长子、未来的神宗、英俊而博学的赵仲针小少年主动找到小崽,问起了他的学业。

小崽认真回答:“学完了《诗经》和《论语》,先生说,明年读通了‘四书’,就能考太学,上了太学,拿到优等就可以回书院教书。”

赵仲针问:“你想做官吗?”

“想啊,想做包大人那样的大清官。”小崽举起自己的小圆手,在他眼前晃了晃,“可是不行哦,朝廷有法度,身有疾者不得入仕。”

赵仲针小心地托住他的手,轻声说:“会变的,总有一天会变的。”

小崽弯着眼睛笑笑,用自己的小圆手在他手心砸了砸,“不用太小心,一点都不疼。”

赵仲针也笑了,拉着他坐到孩子们中间,说起了《论语》里的典故。

其余崽子听得脑瓜疼,唯有小崽津津有味,觉得很重要的地方还要拿出小本本认真记下来。

这一招是跟司南学的。

瞧着他认真的样子,赵仲针越发觉得,“身有疾者不可入仕”这一条,必须改。

另一边,唐玄这一辈的年经郎君们正聚在一处喝酒聊天。

赵兴使坏,起着哄地灌司南。

底下那群小子一撩就着,跟他一起敬“表嫂”酒。

表嫂都叫了,这酒便不能不喝,却不是司南喝的,唐玄知道他酒量差,拦在前面替他喝了。

越是这样,郎君们越不肯放过他俩,轮番灌。

有人喝高了,扯着司南诉苦:“表嫂,你是不知道,玄哥小时候多牛逼,一个人能干翻好几个。他,还有他,再加上我,这里有一个算一个,谁没挨过他的揍?”

司南喝了几杯,也有些醉了,笑嘻嘻道:“不用问就知道,定然是你们心眼坏,主动招惹我家小玄玄。”

郎君们乐了,拉着他就要理论。

“走开,我的……”唐玄一把将人扣到怀里,从头到脚牢牢护住,不舍得让人碰到一点。

赵兴大着舌头,跟他较劲,“谁说是你的?写上你的名了?我还说是我的呢!”

唐玄冷嗖嗖瞪了他一眼,抱着司南的脑袋,吧唧一口,亲在脑门上。似乎觉得不够,又是吧唧一口,嘴对嘴亲下去。

亲完呼噜呼噜毛,得意地看向赵兴。

“服了,真服了。”赵兴执起手,拜了拜。

郎君们一通笑。

一边骂他怂,一边朝唐玄竖大拇指。

年轻人之间的热闹,被赵祯看在眼里,既欣慰,又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

皇后离席的时候,他也悄没声儿地跟了过去。

皇后一边数落他,一边吩咐嬷嬷给他准备了一碗热乎乎的甜汤,“加了熟杏仁和芝麻粉的,快喝罢,可别让人瞧见了。”

赵祯爱吃甜食,却不想让人知道,怕堕了他官家的威名。

这个秘密只有皇后知道,于是常常给他准备着,只要他过来就能喝上一碗。

从前官家很少来。

单是这一年,来得越来越勤了。

皇后嘴上不饶人,却处处心疼他。

这些,赵祯都知道。

看着小辈们成双成对,甜甜蜜蜜,他也愈发珍惜自己的结发妻子。

***

大年初二,本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越是民间越发重视,根本没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说。

司南觉得跟自己没关系,一早计划好了,初二这天啥都不干,要踏踏实实睡个懒觉。

踏实是不可能踏实的,刚刚出了日头,崔家寨就来人了。

好几个年轻的小伙子,进门就喊:“实叔派我们来接亲了,请姑爷去寨子里吃酒。”

司南指了指自己的,“你这声‘姑爷’是在叫我?”

小伙子们憋着笑,“南叔,您可真逗。”

唐玄极有自觉,临时抓出一把碎银子,分给小子们做“接亲钱”,然后码好探亲礼,带上崽子们,拉着自家少年回娘家去了。

小伙子们骑着自行车在前面带路,唐玄骑着三轮载着司南和一车礼物,槐树骑着另一辆,车斗里坐着一群小豆丁,欢欢喜喜“回娘家”去了。

出了城,司南还在愤愤不平,“你是不是早就知道?”

不然为什么探亲礼都准备好了?

还换了身新衣裳!

唐玄笑着说:“上次乡亲们给我准备了见面礼,我回家跟叔叔们说了,叔叔们怪我礼数不周,仔细打听了十里八乡的规矩,今日这探亲礼也是他们准备的。”

其实很感动,却不想认输。

司南咕哝一声:“我跟你说,今日只是去探亲,不是什么‘回娘家’,明年大年初一到司家寨过,初二去郡王府。”

“好。”唐玄宠溺地应下。

因为有足够的实力和自信,所以根本不在意这些虚的。

路上看到娘娘庙,两个人不由想到去年清明节那场雨。

司南撞了撞唐玄的肩,“你说实话,你是不是就是那天瞧上我的?”

还说会给他回信。

还要做他男朋友。

啧!就是大尾巴狼!

唐玄想了想,摇摇头。

要说瞧上,兴许很小的时候就瞧上了,不然不会跟狄咏抢人……只是没抢过。

至于动心,分不清了。

少年重新出现在他生命中的那一刻,他的视线就没从他身上移开过。

司南扒着他肩膀,在他耳边吹了口气:“你猜,我是啥时候瞧上你的。”

唐玄笑,“扣下我的钱不还的时候。”

司南也笑了。

可不就是嘛!

那天他骑着马,穿着红衣裳,那么好看!

过了娘娘庙,就看到了崔家河。

崔家河从西流到东,把山北边的这片谷地分成了两个村子,一个是崔家寨,一个是白家堡。

原来河上只架着一个木板桥,是司旭花钱修的,上次汴河涨水,泄到崔家河,把桥冲坏了。

司南掏钱,修了座结实的拱桥,十年八年都坏不了。

刚要上桥,便听见一个苍老的声音:“是司小东家吗?”

司南一怔,循声看去,发现不远处的大槐树下站着个花白头发的婆婆。

婆婆挑着担子,佝偻着身子,眯着眼睛看过来的样子,莫名眼熟。

“是卖菜的婆婆。”二郎一眼就认出来了。

小孩子的世界比较简单,稍稍特别点的事都能牢牢记住。

司南也想起来了。

还是去年清明节,他带着二郎从崔家寨出来,在路边遇上这个婆婆。

婆婆挑着两筐菜,要到城门口去卖,眼瞅着就要下雨,司南不忍心,干脆买了下来,还偷偷送了她一袋粮食。

看着婆婆挑着担子往桥边走,司南忙迎了过去,“婆婆,您是想进城吗?让我家小子送您过去。”

婆婆摇摇手,“不不,不去城里,就等你。上回得了小东家的恩情,老婆子不敢忘喽,晒了些菜干,你千万得拿着。”

一边说一边把竹筐往司南怀里塞,生怕他不要假的。

司南心里酸酸涩涩,筐里多是野菜,有长有短,有老有嫩,用茅草一捆捆绑好了,晾晒成干,不知收集了多久。

“婆婆,这些都给了我,您吃啥?”

“有蘑菇,还有肉,不愁过不了年。”婆婆扶着他的手,笑呵呵地说了起来。

司南这才知道,他和唐玄搞的那个“蘑菇山”无形中帮了多少人。

这位婆婆家的儿子早早没了,儿媳妇跟人跑了,只剩下她和一个小孙子。眼瞅着日子就要过不下去,刚好听到蘑菇山招工的消息。

不要青壮,就要老人和孩子,每天摘摘木耳、晒晒蘑菇就能拿工钱,过年过节还发肉、发粮食。

孟冬十五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