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来想去, 她决定亲手为孩子缝制一顶帽子……对,这个相对做衣服来说, 应该容易些。
然而就在阿胡将几只婴儿帽的样品翻找出来后,姬丹才恍然意识到——看似小小一顶帽子,对她而言同样是个不小的挑战。
“有没有更简单点的花样?”
阿胡为难:“这几种已经是最简单的了……”
她不好说若实在觉得难,不如就先做几个光秃秃的缎面,其余交给她来,反正最后仍算贵人做的便是。
姬丹正丧气之际,忽然脑海内灵光闪现:“对了,我记得心兰姐有一块手帕上绣了只食铁兽,可爱别致得很,而且花样也不难。”
“那奴婢马上就去找杜良人借。”阿胡说完,遂动身前往兰舍。
杜心兰听闻后,二话不说便将自己的丝帕给了阿胡。
姬丹取出针线盒,然后对着丝帕的纹样一绣就是一下午,总算勉强打了个底,又对比了一下针脚,此刻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多少有点进步的——以前连针脚的粗细优劣都分辨不出来,现在起码能看出自己的针脚多么差劲,多么不忍直视。
好在那食铁兽颜色黑白分明,造型简单实用……姬丹仔细端详着丝帕上精致的绣工,十分羡慕杜心兰的心灵手巧。
等等,这针脚……她猛然忆起几个月前与扶苏在冷宫附近的深塘边偶然拾得了一个香囊,那时虽光线昏暗,加之香囊已然陈旧破损,辨不出上面的纹样,但那些针脚她还是依稀记得的。
那针线手法和这丝帕上的绣工如出一辙,难道说那只香囊…也是心兰姐的?
扶苏为何会遭到蛇群的追逐?
满月宴上为何突然惊现毒蛇?
那毒物为何又好巧不巧地出现在白长使的身上?
那只香囊最后恰巧被扶苏拿走,而白长使的衣服上则莫名沾上了不知名的“香粉”……
想到这,姬丹脑子里不由得“嗡——”一下。
·
“先生找我可有什么事?我待会有晚课,新来的夫子可严厉了……”扶苏来不及用晚膳便被姬丹悄悄约了出来,其实他也很想念对方,毕竟两人有好些日子没单独见面说话了。
“有事,急事!”姬丹知道如今见上一面不容易,于是长话短说,“我就问几个问题,上次我们捡到的香囊还在你那里吗?就是在冷宫外荷塘边捡的那个……”
“那个香囊啊……唉,被我弄丢了。”
“弄丢了?”
扶苏挠挠自己的后脑勺,有点可惜道:“其实我挺喜欢那香囊的,主要是香味很特别很好闻,当时拿回去之后我便把里面的香包取了出来,让弦月姑姑重新缝制了一个小袋子,此后便一直戴在身上。谁知道后来不知怎么的就找不到了……”
“那,原来的缎面呢?”姬丹急忙问道。
“早扔了啊!”扶苏疑惑不解地看着她,“原先的袋子早就破得不成样子了,谁会留着呀。”
姬丹心知从这一点入手已然不可能,便换了个问题:“那你可还记得香囊是什么时候丢的?”
既然扶苏很喜欢,又一直随身佩戴,怎么会无缘无故丢了呢?况且这孩子一向做事井井有条,不像是个丢三落四的人。
扶苏歪着脑袋努力思索了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真想不起来了,我只大约记得弟弟的满月礼前还在的……嗯,应该没有记错。那天母妃正好为我做了一套新衣,身上的配饰是弦月姑姑一件一件为我戴上的,香囊也是她亲手为我系在腰封上的……”
姬丹感觉自己似乎抓住了什么,下意识地按住他的双肩:“真的?你再好好想想,满月礼那天你真的戴了那个香囊?”
“是啊,本来我也没留意,现在经先生这么一提,回想起来还真是……我回去之后就发现找不到了,对了,会不会是不小心落在了先生您那里?”扶苏的肩膀被按捏得有些疼,相比这个,更令他奇怪的是为何对方忽然提及那个香囊。
难不成,那玩意儿有什么玄机吗?
那时场面大乱,人仰马翻,混乱中弄丢一样小小的配饰倒也正常,可事后阿胡她们将殿前午后仔仔细细打扫了不止一遍,并未拾到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扶苏的香囊并非在阿房宫弄丢的。
“席间大乱之际,是谁在你身边?”如同拨云见日,略微在脑海中理了下思路,姬丹感觉自己不再像是雾里看花,一切亦渐渐变得清晰。
“当然是母妃啊!”扶苏陷入回忆中,“其实母妃最怕蛇了,我能感觉到她手脚都在打颤,但仍然紧紧抱着我往外跑。所幸有杜良人从旁帮忙……”
心兰姐?!
宛若重重迷雾的屏障被撕开一道口子,真相随之触手可及……
“当时黑灯瞎火的,大家都跌跌撞撞、自顾不暇。杜良人一手抱着二弟,还腾出一只手搀扶母妃,看上去倒是镇定得很。不过我听说她少时行医,游历四方,胆子想来应是比寻常人大些。”
姬丹心如擂鼓,不敢置信,扶苏接下来那些话她也根本没什么心思再听下去。
照扶苏的说法,若香囊一直挂在他的身上,那么唯一有机会拿走的只有心兰姐……
筵席上突然出现的毒蛇、冷宫里袭击扶苏的蛇群、还有多年前那些无端坠入荷塘溺死的亡魂,这一切的一切,当真都是心兰姐干的吗?
·
姬丹回到阿房宫时,阿胡刚准备好晚膳,一见她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不禁忧心忡忡:“贵人这是怎么了?脸色怎的这么差……要不,奴婢请太医令或者寒女医过来瞧瞧?”
阿胡的话提醒了姬丹,她从恍惚中回过神,眼睛里恢复了一丝清明,摆了摆手:“无事……”话音未落,又想起了什么,遂抬眸道:“你去问寒若借几册与蛇毒有关的医书过来,要快。”
尽管不明白对方怎么突然间对医书感兴趣了,不过阿胡还是照做,不一会儿工夫就将姬丹要的书籍统统带了来。
关于解毒制毒属于医术中的旁门左道,更是被正统医家所不齿,是以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典籍少之又少,阿胡从寒若那里只借到了两卷书简。
姬丹此时也没什么心情用晚膳了,便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了房间里。
阿胡只好让人把饭菜先撤了,然后守在房门外,以免姬丹什么时候觉得饿了可以第一时间告诉她。
尽管这一类的医书很少,但是寒若给的两卷书所记录的内容详尽全面,姬丹花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在其中一卷的字里行间发现了有关蜀山小青龙的记载。
“巴蜀烟瘴之地,草木林深,人迹罕至。蜀地之龙,遍身翠碧如翡,头似烙铁,毒烈可致幻。蜀人善巫蛊,亦避之。以声为引,可控。惠文王时,司马错伐蜀,败于龙阵,后错灭蜀,曾以此为奇,遂引入关中,得名‘蜀山小青龙’……”
短短数十字,却看得姬丹心惊肉跳,尤其是“以声为引”“可致幻”那两句。
她居然差点忘了,“杜”乃蜀国国姓,而杜心兰正是蜀地人!
第209章 上门对质
寒食之后, 雨水渐丰。
如牛毛般的细丝中,姬丹持一纸伞,沿着一条小径疾步而行。
偶尔有晶莹的水花随着她轻踏的步伐溅起, 沾湿了纤尘不染的鞋面。
雨落河塘, 涟漪微泛。
远处山腰薄雾依稀, 近处兰香阵阵……
须臾间, 兰舍已在眼前。
杜心兰在灶房里一门心思揉面,葱白十指异常灵巧, 不出几下便将揉好的面团分成数十个大小均等的圆球。
公子高靠在灶台旁边,嘴巴咬着手指头,微微扭头安安静静地瞅着母亲忙活。
“不许啃手指。”杜心兰温和地拍掉他的小手,说着拿起那些小圆球将其一个个按压成薄薄的面皮,再用木制小勺舀了些事先拌好的莲蓉塞进刚刚按好的面皮内, 将其托于掌心,三两下便捏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 又舀了些红豆沙,包成了一只威风凛凛的小虎。
公子高耐不住眼馋,伸出手就要去拿那小老虎。
“把手洗干净,一会就好。”看着儿子那副小馋猫的样子, 杜心兰忍住笑, 伸手在他额前轻轻一弹,留下一个面粉印子。
公子高听话地迈着小步子高高兴兴跑了出去,杜心兰手下不停,不消片刻便将剩下的馅料全部包完, 紧接着又将那些小动物形状的面点如数装盘, 同先前淘好的米一起放入大锅中蒸熟,动作比御膳房的厨娘还要熟稔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