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生讲这番话时,始终眯眼望着河流的方向,畅想着一步步怎么干活,也就没注意村里人听到他这番话的反应。
他不知道就这几句话,在村里人的心里留下了怎样的震动。
或许,宋福生即便知道了也无法完全理解,这大概就是现代人和古代人的差距。
“我要下河洗个澡!”
“你洗啥澡啊?这么大岁数。”
“别拦我。”村里任七叔一把年纪,脱鞋就下了冰凉的河。
心热,他心太热。
福生,不,团长,种地苦啊!
一桶桶水,肩挑手提弄到地里,几桶水浇下去,直起腰一看,一片片大地看不到尽头,都需要用水浇。
团长,你弄出这东西,还要给村里人也弄,你知不知道对我们有多重要。
任族长眼圈发红,一手拍在宋福生的肩膀,宋福生才回头。要不然他还在畅想呢。
“福生福生,有福气的后生,你往后一定会有大福报的。”
恩?
宋福生看到任族长说完这话还肯定的点点头,扭身望向后面的村里人。
结果越来越多的人,在冲他点头。
宋福生在人群中,寻找妻女的身影。
小小的米寿,也许并没有听懂大家的话,却笑的格外骄傲。小身板挺的直直的。
妻子佩英,在悄悄地对他竖了竖大拇指。
宋福生心想:怎么就成了这样?我是个庸俗的人啊。
钱佩英与她老公同步,此时望着老宋笑心想:
以前一直觉得,惦记将自个家日子过好的宋福生,很有魅力。
她也一向认为,别管闲事,自家都没忙明白呢,管别人干啥。
可今日,她有点不那么想了。因为这样的老宋,怎么就格外有魅力呢。
宋茯苓是冲她爹笑着点了点头。
老爸,就该这样。
一家打墙两家好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今日,给村里人感动的,这事最先受益的是马老太。
“这都啥呀。”
“菜种子。”
你一包,她一包,马老太想买的菜种子被凑齐了。
“你说你是咋教的儿子呢?”九嫂子她们满眼羡慕问道。
马老太用开玩笑的语气先说,告诉你们啊,给我菜种子奶豆腐也不许缺斤少两,不合格我照样扣铜板。
然后才满脸带笑道:
“因为我是寡母呗,打小就说与他们哥几个听,你们可没爹指望,就得自个强。
没想到一个个还成。
俺家老大,憨厚,能吃苦,不争不抢让着俩弟弟。
老二,能干,认干,你给他安排啥活都放心,不睡觉都能给你干完。
老三,你们也晓得,聪明。”
葛二妞打证言:“十里八村就没有比他聪明的,比别的孩子抓挠都早。”
得,村里人本来就挺羡慕的,问两句以为马老太能谦虚,没想到马老太比谁夸的都来劲,更让人嫉妒了。
回过头,任三叔的大儿媳一边摆碗筷,一边就将这事学了。
她主要是想说,能给团长当娘的马老太,果真是不一样的。
旁的寡母一提自个“寡”,那都恨不得苦着脸学往事。
到了马老太这,笑呵呵的,一点不回避就说,真不是个一般人。
任三叔呼噜噜喝口粥:“那你们就都学着些。”
几个儿媳:爹,让我们学“寡”吗?
任三叔的几个儿子拿筷子也愣住:爹,你是在咒我们吗?
任三叔一点也没发觉儿子儿媳在瞪眼瞅他,给孙子夹口咸菜条放碗里,呼噜噜吃完自个的就朝外走,边走边说道:
“爹差差一个,娘蹉才蹉一窝。要是有个好娘,家里至多窝囊一个,剩下的娃都能是那好样的。谁给她娶进家,那才叫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任三叔走了,留给他儿子儿媳的是一桌子人面面相觑:啥意思,爹想娶后老伴?相中团长他娘啦?
“他爹,用不用问问哪?”
“闭嘴,问个屁,装没听着。”啥时候爹自个主动聊这事,啥时候再研究。
也得亏任三叔的大儿子没听婆娘的去问问老爹,要不然就得挨揍。
任三叔:谁说要娶后老伴啦?都多大岁数了,土埋半截脖子,你骂谁不正经呢。
那您怎么总夸她。
夸几句咋的啦,他对马老太,那是纯男人对女人的欣赏。
不能欣赏吗?
“老五哇,”任三叔拐进任族长家。
任族长家也在喝粥,地没种呢,不吃干的。任族长在村里这些岁数大里排行老五。
“三哥,吃了没,没吃过来吃些,坐。”
“吃了,那啥,我家老大他媳妇说了这么件事,”任三叔就将村里那些妇女给马老太菜种子的事说了:“我寻思过来与你商量,咱是不是也需要表示表示?”
“表示啥?”
“水车。虽说明年才能给咱们整,但是不能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做人不能那样的,对不?我就想,河对岸那伙人,正愁他那一百二十多亩地的粮食种子呢。眼下去外面买粮都买不着,更不用提好种子了。咱们村里这些户,给凑凑?”
任族长拍了下腿,“还是三哥想的周全。”
任三叔笑了笑:“别看得给匀出不少种子,但我想着亏不着。”
没一会儿,任族长二儿子给任七叔他们几人也叫来了。
这些老头当即表示:“确实亏不着,河对岸那伙人讲究。远的不提,就咱要是给他们这些种子,信不信?那伙人在饭食上就不会亏待村里去那面干活的小子们,吃都能给吃回来。”
“那是,福生团长那小子,一向不差事。”
宋阿爷和宋福生带着家里的这些人,共同望着村里人。
两伙人中间摆的是一袋袋粮食种子。
第四百七十四章 几亩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有了这些感人的种子,宋阿爷就定下来隶属于他们这伙人的一百二十四亩田该种些啥了。
谷子种两亩。
两亩小米,够胃肠不好的娃子们吃不?
够啦,咱家娃皮实,就没有胃肠不好的。
种玉米三十亩。
“得那样,得。”几个上岁数老爷子一起点头认可。
小麦三十亩。
要种那些面粉吗?
产量低呀。
低也得种,从胖丫往下数,都馋。
也是,那……中!
高粱十二亩。
“大豆五十亩。”
宋茯苓问她妈还有啥讲究没?
钱佩英告诉五谷不分的女儿,荒地,也就是咱老百姓俗称的生茬地,那种从来没种过粮食的地,头一年种大豆好,能养地,肥地,种过大豆后,第二年就能差不少。一般有荒地的人家都尽量种这个,甚至全种。但是咱们这些人不能总买着吃啊,没办法,产量低也要种些其他粮食。
宋茯苓点点头:“其实咱家种豆子好,咱做辣椒酱,生豆芽,都需要豆子呀。”
宋阿爷他们那面也还在商量,“团长?”
“阿爷,早就说过,在家就别团长团长的了。”
“啊,福生,一天都给我叫乱套了。那什么,我看山上给划出的那片地方,除了种辣椒,咱再好好寻寻开垦一大块。”
“种啥?”
几个老头立马七嘴八舌道:
“种花生。”
“头伏萝卜二伏菜,还得种萝卜。今年可不能再买的吃,卖咱一个铜板一袋子也不买,就没听说过吃菜还花钱的,不合适。”
“对,种大白菜,今年咱们可要多种些。”
“好,”宋福生一锤定音,那咱们就这么定啦。
说实话,听着就累,家里一百多亩的田,官府划定指定的五百亩辣椒地,自家还要在山里再拓荒种花生种菜,瞧大伙摩拳擦掌的样,还是拓得越多越好。
这一大片地,你想想都干出界,跑五福村去了,就能想象有多大块地方了。
如果想象不出来,他家五谷不分没种过地的小硕士,正好算出了公式,让她来告诉你。
宋茯苓:将家里的这些地用脚丈量?走,她是不能走的,
但是,她是会坐家里算。
按照国际足联规定的标准球场计算,六亩地是半个足球场大小,不算自家山上将要开荒的,只算山边荒地,假设有只有六百亩田,那么就是五十个足球场大。
五十个。
我的天。
“爹,弯腰伺候这么多田,要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