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元白不知何时在薛远身边睡着了,等醒来的时候,他正被薛远抱着坐在窗前的美人榻上。
身前盖着薄毯,窗外的月亮弯弯,好似一只远航的船。
薛远的发丝从身侧滑到顾元白的胸膛前,惨白的月光如晃动的水波。顾元白靠着薛远的胸膛,听着外头的蛙叫,闲适地享受当下的宁静。
头顶抵上薛远的下巴,薛远松松环着圣上,“我知晓圣上的心意了。”
顾元白悠悠道:“竟才知晓吗?”
薛远忍不住低头吻了吻他的发丝,突然道:“我愿心甘情愿地去,也想早早地回。折磨自己也让圣上难受,实在不应该。我不会再如此,圣上,只是我在走之前,还有件事想求求您。”
顾元白问:“什么?”
薛远拉开腰间的腰带,松垮的衣衫散落,露出一片结实胸膛,他将美人榻旁的匕首捡起,去掉刀鞘,捏着刀刃递给顾元白,目光通透,“臣想让您在臣身下留个印子。”
顾元白握着匕首惊讶,薛远勾起唇,坚定道:“还请圣上赏臣这个恩赐。”
良久,刀尖碰到他的胸膛之上,顾元白低声道:“会疼。”
薛远摇摇头,“刻吧。”
顾元白狠下心,随着心意在眼前这一片皮肤上飞舞出一个“白”字。还好这个字笔画简单,血刚流出来,顾元白已经收回了匕首。
薛远静静看着他,顾元白拿着手帕擦去血迹,还有一些顺着他的腹部流入裤腰之间,顾元白让人拿来了药膏,仔细抹上,道:“朝中的年轻官员都想要借此次立功,我真不想让你白白错过。我知你想要立功的原因,也知道你为何不想走,无非是舍不得……枢密使数次与我举荐你,他推举你外调,外调三年回京,那时候再升阶便容易了。可三年外调和三年丝路,丝路功劳更大对不对?”
薛远鼻音嗯了一声。
血逐渐止住,顾元白缓缓道:“两情若是长久,也无需吝啬朝暮之间。”
薛远的手抖了一抖。
“若是不关乎我,只重走丝绸之路这一件事,你会去吗?”
薛远呼出一口气,毫不犹豫:“我会去。”
境外的那些国家,薛远早就想去见识一番了。
顾元白无声笑了笑,“安心走吧,朕就在京城等你回来。”
“圣上知晓我出行的目的吗?”薛远慢慢开口,“我先前总在想值不值。离开了你三到五年,和我本意已有所分歧。”
顾元白笑了笑,“男子汉志在四方,薛远,朕也不是寻常男子,朕是皇帝。天下会在朕心中占据很大的位置,离别是难过,朕说实话,我不舍得你离开。可是你做的是为国为民的好事,你只有这样做,才能光明正大地站在我身边,让我更加无法抛弃你,你也更加有了底气。”
“你不想让我留下污名,”顾元白实打实道,“但要真的这样做,你在明面上便和我毫无私情。哪怕我以后不喜欢你了,厌恶你了,你那时候才是真的哑口无言,说都没处说,只能把委屈吞回肚子里。”
说着说着,顾元白的面上升起真切的担忧:“我要是以后真的不喜欢你了,你也要给自己留一个退路。让我没法动弹你,你若是想走就能走,若是不想走也能留在朝堂中做自己的好臣子。”
一个人的野心有可能会使自己变成另外一个自己,顾元白的意志力压着权力给他带来的诱惑,但他不敢保证自己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若是他真的喜新厌旧,薛远又该怎么办?
只这么想了想,就觉得心口疼,感到不适。
薛远鼻音倏地浓重了起来,“元白,别不喜欢我。”
“我只是说一个可能性。”顾元白认真地回道。
薛远的表情缓缓变了,眉尾微皱,嘴角下压,又是那副让顾元白觉得心口揪疼的神情。
顾元白定定看了他片刻,上前在薛远眉心落下一吻,低声:“薛九遥,我曾同你父说过一句话。天下是朕的天下,你是朕的人,你做的事不是为自己而做,而是为朕而做。其他人朕不放心,其他人看过的国家,也不是你眼中看过的国家。”
他的声音也好似被月光波涛荡过,“安心去,全须全尾地回来。京城每日快马送信,我等你与我说说境外风光,送我各国小东西。”
“去吧,回来时,再也没有人会因着你夜宿宫中而弹劾你了,”顾元白轻声,“我也不用这么担心你的以后了,因为你总有办法留在我身边,对不对?”
薛远:“对。”
我总有办法留在你身边。
顾元白爱怜地亲了亲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恒在,朕便在。放心去飞吧,朕永远在这。”
薛远抱住了他,亲了回去。
*
来年二月,春草飞生,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一切准备就绪。这一日,人山人海齐聚在街市两旁,盛况空前。
军队五千人,马万匹,放置着各种等待贩往各国的物资车辆绵延不绝,自发跟随商户三千者户。锣鼓喧天,送行重走路上丝绸之路的人们热火朝天,情绪高潮。
顾元白就要在这里送行薛远。
第160章
顾元白策马,一直将队伍送到京城之外。
众位官员下马,行礼后劝道:“圣上,您快回吧。”
“诸位一别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顾元白笑了,目光轻轻地从他们身上略过,“朕再多看你们一眼。”
大恒官员们闻言一怔,面露触动:“圣上……”
年轻的官员们受不起这样的一句话,他们眼眶已红,竭力让自己不要表现出失态。
监察处官员江津笑道:“圣上,您放心,我等都会安安稳稳回来的。”
顾元白眼中在几个人身上打过转,移到江津身上,“你身为领头人,要好好照看好他们。”
江津俯身沉声:“是。”
陆路的领头人正是江津、薛远同一位中年官员,他们中薛远的官职最高,掌着五千士兵之权,另两位也各有自己所有监管之处,但无一列外,他们对大恒君主都有外力无法阻挡的忠心。
顾元白挑选人时思虑众多,未启行之前他们三人便有意熟识彼此,几顿饭下来对彼此的性情心中了然,此行也轻松了一些。
三人都不是拖累别人的人,既然大家都很理智,都想要效率高点早点回来,目标一致,那此行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江津和孔奕林一走陆路,一走海路,皆参与了此次重建丝绸之路的盛事。他们二人心思缜密,鸿胪寺的官员们与各国交涉时有他们在,顾元白也不必过多担心。
田福生上前低声提醒:“圣上,时候差不多了。”
顾元白颔首,道:“走吧。”
众人行礼,情绪激昂,薛远在人群前方抬起头,多看了顾元白一眼又一眼。
其余的官员已经被江津带着退下,留给他们一君一臣最后说话的时间。
顾元白垂眼看他,脸侧的细白狐裘轻柔如风,衬得他一个眼捷波动,就能在薛远的心中荡起一片涟漪。
还未离开,薛远就已经留恋起来,他看了顾元白许久,这会儿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分别了还要酸溜溜地写首分别诗,不是为了让对方知道自己多么舍不得,是为了找个东西宣泄自己心中的情感。
他不说话,顾元白也不说话,时间缓缓流逝,背后的江津大声提醒,“薛大人,走了!”
薛远猛得被惊醒,他俯身,“圣上,一别经年,您要平安。”
顾元白应了一声,“别磨蹭了,快去吧。”
薛远还是行了大礼之后才起身,他看了最后一眼顾元白,转身朝着万人长队而去。身着盔甲的身影还是从前那般高大,脚步却匆匆,像是后方缀着匹野兽。
立大功,有显赫的大功劳在,顾元白以后厌倦他,他也可以待在顾元白身边了。
然后赶快回来。
二月的柳枝刚刚发出新芽,寒风中的迎春还没开花,尘土飞扬起冲天的气势,万马奔腾,逐渐变成一片小黑点。
顾元白呼出一口浊气,又慢慢笑了。
分别不是什么大事,薛远终究会有回来的一天,趁着彼此年轻,现在走了也挺好。顾元白可以全副身心扑到国事上去,短暂的单身世界也许也很美好?顾元白或许可以将南巡一事定下,他想要瞧一瞧大恒的路修得怎么样,滋生贪官最多的地方现在又是如何。他建起来的驿站有没有四通八达,下达的政令落实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