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司大人,我可以!+番外(187)

众臣工除了个别知情的,其余皆蒙在鼓里。在通正殿内等候时三五成堆的凑在一起互通有无。有消息灵便的早知今日朝会皇上便要宣布任命崔奉为征南军主将一事,纷纷凑到崔奉跟前刷刷好感。

也有心知肚明皇上用意的,不愿参与进贵族争斗之中,唯恐成了被殃及的池鱼,便悄咪咪的闭着眼睛拢着袖子躲在柱子后头补眠。

有好信儿的一直盯着殿门口,以袖掩面小声对身边的同僚说:“都这个时候了还未见谢大人上朝,怕是不愿见崔家风光呢。”

同僚甲点头回道:“此事你来我往斗了这么久,谢家撑不住了,谢大人不想被人看笑话呗。若换成是我,我也不来。”

同僚乙叹道:“到底是贵族之家啊,虽此次折了一局,却也不得不承认谢家势力之深。不过此事早了早好,不然恐对渭南百姓不利。皇上要收复渭南,可不是想收回一个千疮百孔遍地流民的渭南啊。”

兵部尚书元禹虽不赞同崔奉为主将,但渭南之事不能搁置。他曾上书推荐其他武将,然皇帝铁了心扶持崔家。元禹为大局计,也只能站在皇帝这边。众武将亦有不服,但元禹表了态,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少数坚持到底的武将在谢家显出颓势后,也早早表明态度。

元禹也同户部尚书章鸿提前通了气儿,关于出征的军费粮饷一应事宜,尚有许多问题要和户部沟通。

昨夜有人夜叩城门,元禹也得了消息。他掌兵事,而户部和顺天府所查之事刚有苗头,两位大人也只在私下探查,元禹并不知情。他只当是渭南军情急报,已换好衣服随时等候皇帝宣召,并派了心腹出去打听情况。却被告知皇上紧急召见了户部尚书和顺天府府尹,夜叩城门的是从淮中来的人。元禹瞬间就想到了谢家。

站在通正殿,元禹的心是不平静的。淮中若有动荡,渭南之事势必再生波澜。他看了眼谢宏的位置,在心底幽幽叹了口气。天下平定不过三十余年,贵族皇权之争就已到如此地步,当年齐国公期望的太平盛世,还会实现么。

被众朝臣惦记的谢宏此时正在家中大发雷霆。

谢祎瑟瑟发抖的跪坐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道:“五叔,可怎么办呀,前后足足三十九辆车的盐呐,全被劫了!”

原本一切都在谢宏掌握之中。他事先派人悄悄从各地大肆购盐囤积,又给了几大散商好处,使其大宗购买杨苗两家的屯盐。为了不使杨苗两家生疑,这些盐在买入手时便叫族人悄悄运往营州谢家一处盐仓。之后杨苗谢三家售给各地大盐商的盐也在次日出发。

谢宏本想来个监守自盗,在淮口设伏,将这批盐私下截获。一来可以逼迫皇帝放弃崔家,二来可以趁乱侵吞杨苗两家盐田。为了替自己脱罪,谢宏做了周密安排,不会让人怀疑到谢家头上。即便皇帝心知肚明此事与谢家有关,他也没有证据问罪。

盐关系民生,李淮等不了太久,一定会向谢家低头。谢宏的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却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两批盐竟然在七峰山被劫了!

被劫也就算了,还将谢宏的周密安排破坏的一干二净,让方德那个棒槌一下子就查到了谢家头上。

不止如此,这批盐是要交付给各地盐商的。谢宏已经同几大盐商打了招呼,这批盐会以低于以往一成的售价售出,但需要晚些时候交付。这样一来,杨苗两家的盐商不知详情,势必会逼迫两家交盐,抑或赔偿。谢宏本也没打算将盐还给两家,两家损失惨重,势必元气大伤。

然而一切都毁了,前后两批盐,他谢家占的可是大头啊。谢宏只要一想到给那些盐商的赔偿,还有被劫的盐,就觉得心肝脾肺肾一抽一抽的疼。

他狠狠的揉了把脸,试图让自己清醒清醒,最好醒过来发现一切都是在做梦。可谢祎抽抽搭搭的哭声还是给了他一巴掌,告诉他什么是现实。

谢宏烦躁的吼道:“哭哭哭,出了事儿就知道哭,还不快传信给淮州,不惜任何代价,务必找回被劫盐车。”

谢宏瞪着猩红的双眼,咬牙说道:“记住,不惜任何代价!”

谢韬瞬间明白父亲的意思。贵族之家都有私军,但楚景帝时,私军便被废止,养私军者罪同谋反。解散的私军皆由朝廷登记在册,是为良民。

上有法度,下有对策。贵族之家虽解散了私军,但仍有许多人无家可归,又等不到朝廷分地,便又以护院或佃户身份重新回到主家。只要不超过朝廷规制,一般官府不会过于严苛,毕竟谁家没几个护院呢。

而每逢天灾人祸,贵族圈地,流民无数,这些人皆被贵族收为隐户,不需向朝廷缴税。这些隐户渐渐的便成了贵族的私军。这也是为何乱世中贵族总能‘顺应民意’揭竿而起。

贵族圈地使百姓无地耕种,当百姓活不下去时,王朝也即将腐朽崩坏。可以说很多朝代都是亡于贵族,又兴盛于贵族。至少在齐国以前的历朝历代中,从未有一次农民起义是成功的。

如谢家这等老牌贵族,私军数量可达万人。淮中是谢家的根本,两批盐若追缴不回来,谢家的损失要比杨苗两家更惨重。但私军是谢家经营百年的结果,绝对不能轻易暴露。

谢韬顶着压力苦劝道:“父亲三思啊!”

谢宏气的不轻,这会儿理智已稍稍回笼,深吸了一口气,吩咐谢韬:“你立刻启程回淮州,清查族中盐仓屯盐数量,这些盐给我看紧了,一粒都不能丢!”

他理了理衣袍,目光阴鸷道:“我这就去上朝,想看我的谢家的笑话,门儿都没有!”

第159章

李淮目光沉沉的坐在通正殿正中央的龙椅上。他轻飘飘的扫了眼谢宏的位置,见他竟然来上朝了,心中甚是诧异。

众臣工敏感的察觉到皇上的眼神不对。再看同皇上前后脚到通正殿的户部尚书同样黑着一张脸,便都将头狠狠低下去,恨不得埋进地里,不想让皇上看到自己,以免遭了无妄之灾。

崔奉意气风发的等着打谢家的脸,他此时正激动着,根本没有察觉到大殿上微妙的气氛,还暗中朝兵部侍郎递了个眼色。这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由兵部侍郎在朝会时牵头提出此事,余下朝臣附议。

兵部侍郎刚要出列,却收到了顶头上司元尚书的眼色,一时竟有些犹豫不决。崔奉见他磨磨蹭蹭的,忍不住瞪他一眼。兵部侍郎差点儿哭出声,就在他硬着头皮要出列时,忽听前方谢大人高声喊道:“皇上,臣有冤!”

兵部侍郎嗖的一下把挪出一小步的脚收了回来,提着的那口气就不上不下的卡在喉咙,憋的他嗓子生疼。他就说嘛,争吵这么久的事儿哪就这么顺利解决了。

崔奉脸色阴沉的盯着谢宏的背影,就听谢宏声泪俱下高声禀道:“皇上,今秋从淮中运往各地的盐才出淮口就被劫了!还请皇上为淮中做主,抓住罪魁祸首啊!”

众朝臣闻言皆大惊失色。盐的重要性不必赘述,只是在这个档口……

有反应过来的朝臣纷纷看向谢宏,目光复杂。有人鄙视谢家所为,有人竟隐隐羡慕谢家财大气粗有底气,有人则嫉恨谢家挡了路。一时间,众朝臣的脸色可谓精彩纷呈。

因淮中地理位置偏远,早在楚时便有了折中的法子,盐由淮中自行运出至连州。连州是北方大州,四通八达,各地盐商均在连州等候收盐,然后再各自运回至本地州府。只有散商才会亲自到淮中收盐。

出了淮口是营州,营州再往南才是连州。营州是淮中门户,一直都在淮中贵族经营之下。所以谢宏说盐在淮口被劫,朝臣皆皱紧了眉头,一脸的不相信。

户部尚书章鸿及时出列道:“巧了,昨夜淮州府尹方德心腹余震连夜叩开城门,提交了淮州谢氏监守自盗,截获盐车的证据。如今人就关在刑部天牢,随时可以审问。”

紧接着便有大臣出列附议道:“盐乃民生根本,谢氏一族世代居于淮州,掌盐近百年,不会不知盐对民生国计的重要性。若证据属实,实乃罪大恶极。臣请皇上彻查此案。”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谢宏要气死了,不是很有底气的吼道:“余震一面之词,岂可尽信!”

上一篇:凤凰太子下一篇:将军袍

江甯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