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后宫安宁和睦,未来女婿被赏了子爵的爵位,顾淑妃只觉顺心顺意,笑声也比平日畅快了不少。
裴皇后笑着打趣:“淑妃今日满脸喜色,莫非是有什么喜事?”
康宁公主红着一张清秀的脸庞。
她远远地见过朱启珏几面,对他俊俏的脸孔印象颇深。父皇为她定下这门亲事,她心中也十分乐意。
顾淑妃抿唇笑道:“臣妾这点心思,如何瞒得过娘娘。皇上重赏平西侯,赐了平西侯次子爵位,臣妾心里也十分欢喜。”
可怜天下慈母心。
裴皇后听着顾淑妃的话,心里有些感慨,下意识地看了身侧的程锦容一眼。
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捷(二)
程锦容似有所察,抬起眼,冲裴皇后微微一笑。
裴皇后心中欢喜,又有些酸涩。
女儿就在她身边,却不能叫她一声娘。这份遗憾,再多的赏赐也弥补不了。可比起过去十几年的母女分别煎熬苦楚,她能和女儿团聚,已是老天恩赐了。
裴皇后将心中杂念压下,和颜悦色地对顾淑妃说道:“平西侯府的二公子,此次也领着公差去了边关。如今边关打了大胜仗,情势一片大好。或许他们很快就能回京了。”
顾淑妃笑盈盈地看了康宁公主一眼:“立不立功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平安回京。说来,当日皇上下旨赐婚,朱二公子隔日就离京远行,未能进宫谢恩。等他回京了,臣妾得厚着脸皮,召他前来说说话。也让康宁和未来驸马正式见上一面。”
康宁公主俏脸更红了,羞答答的垂下了头。
裴皇后看在眼底,很自然地想起了寿宁公主。
和柔顺乖巧听话的康宁公主一比,寿宁公主冲动易怒又愚蠢糊涂。
顾淑妃显然也想起了寿宁公主,略一犹豫,轻声说道:“娘娘,臣妾听闻寿宁公主一直在‘学规矩’。”
顾淑妃说话十分委婉。其实,寿宁公主被宣和帝厌弃,不是什么新鲜消息了。宫中内外,无人不知。
堂堂大楚嫡长公主,被软禁在公主府里,跟着教养嬷嬷“学规矩”。而且,那两个嬷嬷皆是宫中出了名的厉害人物。骄纵任性的寿宁公主落在她们手里,不知要吃多少苦头。
有些长舌的在背地里嚼舌,少不得要牵连到裴皇后。
裴皇后眸光一闪,淡淡道:“不是本宫不心疼寿宁。只是,她说话行事无状,触怒了皇上。本宫也不敢为她求情。”
裴皇后态度冷淡,摆明了不想多言,顾淑妃颇为识趣,很快扯开话题。
康宁公主轻咬嘴唇,鼓足了勇气说道:“母后,女儿想和程太医说会儿话。”
裴皇后对康宁公主那点少女心思了然于心,笑着点头应允。
康宁公主悄然松了口气,冲程锦容笑了一笑。
程锦容回了一个亲切友善的笑意。
……
康宁公主在宫中存在感稀薄。程锦容在宫中近两年,时常见到来给裴皇后请安的康宁公主,不过,两人几乎没说过话。
康宁公主和程锦容进了偏殿,将宫女们都打发退下了,康宁公主才红着脸轻声道:“朱二公子是贺校尉的表弟,听闻他们两个亲如兄弟,程太医和朱二公子也相熟。”
这位康宁公主,着实温柔羞涩,打听未来夫婿的性情脾气都这般小心翼翼。
程锦容目中闪过笑意,点了点头:“是,不瞒公主殿下,我和朱二公子确实熟络。”
不等康宁公主张口询问,又说了下去:“朱二公子是家中次子,颇受长辈们宠爱,往日惫懒贪玩。去年御前侍卫大选的时候,他倒是格外硬气,拼着受伤挨揍,也撑到了最后,得了皇上青睐赞许,做了御前侍卫。”
“他在御前当值一年多,行事仔细稳妥,从没出过差错。”
能入宣和帝的眼,朱启珏靠的不仅是出身,也不全凭一张俊俏的脸孔。
康宁公主听得入神,羞怯之意渐渐褪去。
“他在宫中当差尽心尽力,不过,出宫后和几个好友在一起时,就是另一副样子了。”程锦容笑着将贺祈等人相处时的趣事说了几桩。
康宁公主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几个倒是有趣。”
康宁公主容貌不算顶尖,比起寿宁公主来颇有不如。不过,她性情温柔,举止斯文,没有半点公主的跋扈霸道,让人望之生出好感。
朱启珏能尚康宁公主,实在是他的福气。
程锦容和康宁公主闲话许久,气氛轻松融洽。
康宁公主忽地轻叹了一声:“程太医,我整日住在宫里,不知宫外如何。其实,我心里一直惦记皇姐,想去公主府看看她。不过,母妃不允我随意出宫。”
寿宁公主任性刁蛮,时常欺负康宁公主。姐妹两个感情平平。
不过,康宁公主温软善良,自寿宁公主搬进了公主府,心里时时惦记。顾淑妃管束得紧,她有心想打探几句,都无处可问。
程锦容看着康宁公主,温声说道:“皇上是寿宁公主的父亲,皇后娘娘是她的亲娘。如果不是寿宁公主犯下大错,皇上和娘娘岂会重罚?”
“这么说虽然凉薄了些,不过,微臣还是想劝公主殿下。等皇上彻底消了气,允寿宁公主进宫了,殿下再去见寿宁公主也不迟。”
康宁公主颇能听得进劝慰,点了点头,不再提寿宁公主。
……
这一日过后,边关频频传来捷报!
元思兰几乎每次上阵,都要带些伤。不过,都是些无碍性命的轻伤,有神医程望亲自照料,务必令元思兰有力气上阵“劝降”。
鞑靼骑兵士气低落,军心不稳,连吃败仗,死伤惨重。
鞑靼可汗卜赤被气得病了一场,更是雪上加霜。
边关连连打胜仗,战局明朗,京城百姓们雀跃欣喜,朝堂百官振奋鼓舞。重回朝堂执掌户部的梁尚书,如今什么也不说了,每天忙着筹措粮草准备军饷。
能彻底打败鞑靼,边关便能迎来数年十数年的平稳安定。于国朝于百姓都是一件大喜事。这等时候,就是让梁尚书跑断腿掉光头发也乐意。
宣和帝心情也极好,下旨重赏平国公府和平西侯府。
“养病”一年的大皇子妃贺氏,终于“病愈”,可以踏出院门。别的府暂时没走动,只回了一趟娘家。
大皇子亲自陪贺氏回了平国公府。
年少的贺四郎磨炼半年,说话行事颇见沉稳。陪着大皇子在外院说话。
大皇子妃进了内堂。
魏氏依旧卧榻静养,不能出来见人。朱氏挺着越来越大的肚子,站在太夫人身侧,一同行礼:“见过大皇子妃娘娘。”
大皇子妃没理会朱氏,快步上前,双手扶起太夫人,语气十分亲热:“祖母快些免礼。”
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一)
太夫人还是稳稳行了礼,然后才起身,打量大皇子妃。
大皇子妃容貌肖似郑氏,生得美丽端庄,只看外表,怎么也看不出是个心思恶毒之人。被软禁在院子里一年未曾见人,大皇子妃瘦了一大圈,胭脂水粉也遮不住晦暗的气色。
此时,大皇子妃满面笑容,话语间十分亲昵:“我病了这么久,一直未曾出府。劳烦祖母心里惦记,不时登门探望。如今我病好了,自是要回来看看祖母。”
大皇子妃粉饰太平,太夫人也未揭穿,顺着她的话音笑道:“娘娘一片心意,我却之不恭,便领受了。”
大皇子妃扶着太夫人坐下,嘘寒问暖。话题很快便扯到了大皇子的身上:“……父亲和大伯父在边关领兵打仗,大郎兄弟三个也都去了边关。如今府里来往,都要靠年少的四郎撑着。殿下特意陪我回府,还叮嘱我,说府中有什么事,只管和殿下张口。”
太夫人不动声色,含笑和大皇子妃应对周旋:“娘娘和殿下的美意,老身先谢过。”
“老身耳聪目明,还没糊涂。一定会好好约束府中下人和亲兵,绝不允他们惹祸。娘娘只管放心就是了。”
大皇子妃心思不正,大皇子也不是善茬。之前因宣和帝动怒,大皇子对大皇子妃十分冷淡。
现在平国公兄弟在边关屡立战功,平国公府被厚赏,风光无限。大皇子这时便记起这是自己正经的岳家妻族了,张口就要照拂……哼!
这等话虚伪至极,想沾光借势才是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