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刘邦崛起的过程中,他的嫡系力量, 也就是他的老乡,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
要知道,刘邦和项羽不能比,但是实际上,他家也算是贵族之后,史书明文记载,刘邦祖上来自于魏国,最开始是三家分晋前晋国大夫士会,也就是范武子的后代,刘邦的祖父,在史书上被记载为“丰公”,据考证,乃是丰县的县令。
所以刘邦才能有一个在许多后人眼中,像是混混一样不务正业的年轻时代——他祖父做过县令,他能被举为亭长,怎么着,在他家乡那一亩三分地上,也是有权力的。
刘邦起家的时候,他的家乡,丰沛的父老们积极响应,三千子弟兵,是后世明文记载的。
虽然看起来和那些大家族不能比,但是一批能信得过的嫡系力量,就是最大的资本。
说完刘邦,再说开局一个碗的明太&祖朱元璋。
这位出身不可谓不凄惨,但是,人家有一个资本——长得帅!
古人都是颜控,长得不周正的,当官都比别人困难一点,像传说中的钟馗,不就是因为相貌太奇异,应试落选,愤而自尽的吗?
看明朝历代皇帝的画像,朱元璋和他的儿子、孙子,相貌有着肉眼可见的相似之处,某得览御颜图的文人记载“成祖之容,大类太&祖,但两颐间多髯二缕,长垂至腹”。
而如果真的像流传的黑图上,朱元璋长着一张鞋拔子脸的话,别说他的子孙后代怎么用一两代就能优化了相貌、基因,就是一开始,他都不可能有被大佬赏识、和马皇后结婚的机会。
虽然民间传说中的马皇后是个大脚,容貌似乎也并没有美若天仙,但是她是郭子兴的义女,光这一点,就已经足以让她的婚姻成为举足轻重的大事了。
马皇后的父亲是郭子兴的生死之交,郭子兴给她挑夫婿,必定是精挑细选。
朱元璋发家,就是因为在郭子兴的手下屡立战功,但是,好老婆的存在,也非常重要。
刘邦和朱元璋两个人,都在起家之初就有了自己的班底,刘邦是老乡,朱元璋是郭子兴手中的那一股红巾军势力。
那么唐无易作为一个连本世界土著都不是的人,想要争龙,自然也要为自己好好筹划一番。
大乾朝廷不是异族统治,儒家统治下,地主阶级极为强大,也就是说,想走朱元璋那样开局一个碗的路线,在各郡宗族势力昌盛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成功。
当然,他可以选择接收现在的王虫虎遗留下的义军,但是,那样就要从开头就开始争霸之路,没有时间种田发展自己,还要面临朝廷最后的疯狂反扑,唐无易又不傻,当然不会选择这样做。
而且,他毕竟不是本世界的人,虽然有系统的遮掩,各方幕后势力看不出他的来历,但是,谁知道天道会不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就算是普通人,都会有排外的情绪在,更何况是一个世界。
举个例子,一个外来人来到了一个村子里,村民们或许很友善,或许很排外,但是,不管这个村子里的村民性格怎么样,外来人一来就想当村长,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如果这个人真的要当村长,就要取得村民的认可,要么有人为他摇旗呐喊,要么他先花一定时间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现在,唐无易要参与争龙,就和骤然来到村子里的外来人要当村长一样,要得到这个世界的认可。
他是一个外来人,想要一来就有人为他摇旗呐喊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参与争龙,向世界展现自己的能力,顺便收拢此界人心。
但是一穷二白参与争龙,又不可能,怎么着他也要先把底子搭起来。
可是现在,天下即将大乱,已经没有那个时间,让他从零开始。
考虑到这些方面,有一个土著马甲,就很重要了。
一个虽然很神异却是陌生人的外人,与同乡子弟,振臂一呼,常人选择后者的可能性比前者要大得多。
毕竟,和同乡混,出头了之后,荣华富贵一定有保障。
所谓“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在华夏文化中,乡土情节是极重的,大人物发达了之后,也一向喜欢提携家乡后辈。
唐无易精挑细选过后,选择了在冀州魏郡的郡治邺县选择自己的化身身份。
魏郡诸县处于冀州、兖州、豫州三州之交,乃是有名的繁华之所,其郡治邺县更是天底下数得上的大城。
托之前唐无易回顾过曹操发家历史的福,他想到了曹操后来的大本营,就是原来袁绍经营的老巢——邺城。
从曹魏开始,邺城成为了好几个皇朝的都城——虽然都和都建康的南朝各朝一样,都是些短命政权——邺城之地位,可见一斑。
虽然不能和大乾的两京——长安、洛阳——相比,但邺城在司隶之外,在天下各郡之中,也是数得着的。
大乾的底蕴,都在司隶,而当战火燃起的时候,先占据司隶,尤其是都城长安所处之地的,毫无疑问,将会拥有巨大优势。
邺城曾是某国陪都,潜力巨大,所在郡魏郡边上的邯郸郡曾是诸侯国,诸侯王绝嗣后,封国赵国废除,转为邯郸郡。
而且邺城是天下大城之中,最靠近两京、司隶所在的大城之一,在这里开局,好处很多。
既然是一郡的郡治所在,这里强大的家族,都是货真价实的郡望之家,比之只能在一乡一县称尊的、勉强够得上豪族的边的那些“寒门”,要厉害得多。
当然了,寒门是有门庭的,有祖灵庇荫,最次也是家境殷实的地主,并不是后人认知中的平民百姓。
其实唐无易的选择还有好几处,之所以最终定了邺县,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选定的那一家,恰巧也姓唐。
这户人家因为嫡支已经几代单传,旁系也不多,声势已经渐渐衰败下去,祖灵也不甚强势,根据唐无易窥探到的未来,不出意外,这个家族将会因为嫡系继承人的离世,成为乱世中成功者脚下一颗不起眼的垫脚石。
衰败的世家,唐无易鸠占鹊巢,虽然也要有因果牵连,但是和鼎盛的家族比,这个因果就小了不少。
唐无易要借人家的家世一用,可不是真的要替人家做孝子贤孙,所以肉&身其实还是唐无易自己的,只不过照着唐家早亡的少主的模样进行了微调,日后会慢慢调回他本人的样子来的。
毕竟他是要创仙朝、做天帝的男人,顶着一张不属于自己的假脸,算怎么回事!
唐无易和唐家的因果,日后是必定会还清的,但是,现在,他还要借着邺县唐家少主这一重身份,招募乡勇,名义嘛,就用响应朝廷号召剿逆吧!
*
“汪巢,济阴冤句人,本以贩盐为事。太平中,仍岁凶荒,人饥为盗。初,里人王虫虎聚盗,起于濮阳,攻剽城邑……五年九月,斩虫虎首献于阙下……汪巢昆仲八人,率盗数千依让。月余,众至数万。
……
朝廷以宣威、博野等军十万守关。时禁军皆长安富族……自少迄长,不知战阵……出值万计,佣雇负贩屠沽及病坊穷人,以为战士……官军乃大溃。
大定二年二月……晋侯大败贼于龙尾坡……是岁诸侯之师,四面俱会。”
——————《乾书·列传一百五十·逆乱》
“荒帝太平中,汪巢乱,州郡各举义兵,帝收邺之子弟以应……哀宗大定中,梁逆欲以魏王封,帝不奉诏,诸臣仍以晋侯奉帝。大定四年,哀宗为梁逆弑……诸臣劝进,帝不允,如之者三,乃即晋王位。……延康元年春正月,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晋,建元延康。”
——————《晋史》
第一百零三章 熟人
大定元年, 新年号,新气象,趁着大乾又换了一位皇帝、又换了一个年号的时机,天下各大门派静极思动。
除了提前下注的门派, 一些没动静的门派, 也想着要开始扶持对象来争龙了, 不求开创社稷, 只要称侯、称王,割据一方,让他们有气运能分, 就行了。
文始派高徒裴矩,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被师门派下山去的。
他要去投奔的对象唤作唐元, 已有雄踞一州之地, 而且收拢另外两州, 指日可待。
这位在天下争龙大势之中, 是个热门人选, 更妙的是,原本被认为是热门人选的是出身徐州的王建——这位如今称的是鲁侯, 名义上还是压只居刺史之位的唐元一筹的——所以投资这位的势力不多, 他们现在参与, 还来得及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