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将起
大汉光和七十八年, 天师道张角被放逐,汉帝刘宏为表天下安宁,改元中平。
中平年六年,开年无事, 当了两年东郡代理太守的某曹姓士人忧心忡忡, 只觉得大公子替手下买官——虽然钱只出了一小半, 另外一大半是手下自带的财产——的行为, 活生生是庶族寒门地主家的傻儿子。
看起来就像是要为他人做嫁衣的架势,只不过这位也是真沉得住气,硬生生闭了两年的关。
这里心里吐槽得欢, 殊不知他的言行, 早就被闭关中的唐无易探知到了。
提前投资就是会有这样的问题, 老板还没发迹, 就算他本人慧眼识英, 他手底下的人, 也难免会怀疑自己别有用心的。
唐无易从南北朝、隋末世界穿回来的时间, 倒没有这人猜测的这么久。
不同世界之间的时间流逝是不一样的, 而他所穿越的上一个世界,是一个中武世界, 就算他在那个世界待了几十年, 在这个世界内的时间流速, 也不会那么久。
事实上, 他的投影穿回来的时候, 离他对外宣称闭关, 也没过去多少时间。
他这两年里,纯粹是将自己的肉身与精神力磨合得更加统一,毕竟, 这肉身虽是他自己的肉身,精神力也是他自己的精神力,二者相互分离练功,能量总是有些失衡的,还是要更加统合一点,让精、气、神三者结合得更纯粹才好。
他到达大宗师的路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毕竟宗师境只要悟了的,成为大宗师,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个问题,对于低武世界的人来说可能还有难度,但是对于在高武世界、完全不用过分担心寿命的人而言,根本就不是事儿。
大宗师之后,就到了选择的时候了。
中武世界的人,只有破碎虚空这一种选择,到了新世界,了解了新境界之后,再徐徐图之,慢慢修炼。
从前的凡人流小说里,甚至其他各种类型的小说里,就特别时兴这种换地图升级的方式。
但是像他这种开局就高武,自身带系统的人,就要从一开始,就考虑清楚,习武之路的方向是什么。
唐无易的《太易道典》涵盖他所学的各类武学,是他从习武之初就为自己量身定做的。
量身定做,参考的都是各个阶段的神功秘法,威力自然不浅,但是每个阶段都需要自己创造功法,就不能无脑地把等级莽上去。
大宗师之后,按仙道的分类,便算是初初成仙了,也就是仙人境,根据系统的划分,也已经是天人五境的第一境道基境了。
所谓道基境,就是大道之基已然初成,也有道种境这种说法。
到了这个境界,一直开启灵魂投影模式修炼,就不大合适了,他是走武道修炼流的,又不是仙道修炼流的,神魂与肉身分隔太久,境界高起来了之后,委实是个麻烦。
每次穿梭世界回来都要特意调整适应自己的肉身强度,对他来说,这已经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了。
不过好在他大宗师巅峰之后,系统开启了新功能,穿梭世界时,如果采用真身穿越,他能够主动调节不同世界之间的时间流速,这也就意味着,他再也不用担心闭关的时间问题了!
不过目前,唐无易还不准备开始自己的穿越路程,战神图录到手没多久,这门功法研究起来,倒是挺有意思的,他还没研究完。
而且,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要拯救大唐世界的男人,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光顾着布局了,拯救世界的任务还没做呢!
这是一个高武三国世界,那么大事件的发生时间,和正史上自然是有区别的。
当今汉帝刘宏,在位的时间已经超过一百五十年,依照光武帝再兴大汉后,大汉的历代天子,以堂堂武帝之修为,在位时间超过两百年的都屈指可数的情况来看,皇帝已经到了该立太子、培养太子的时候了。
高武世界,看重修为是避免不了的,就连皇室也不能免俗。
皇朝末年,皇室总会陷入直系后继无人的怪圈,如今的这位皇帝,膝下也只有两个皇子——这已经比先帝桓帝一个皇子都没有的情况好很多了。
两个皇子里,长子刘辩为嫡子,然而不为汉帝所喜,次子刘协为美人所生,为汉帝所宠爱。
两位皇子都未曾封王,宫中、朝中,以“史侯”、“董侯”称之。
照唐无易所说,汉灵帝要么就快刀斩乱麻,封幼子为太子,反正废皇后这件事,他也做过不只一次了,要么,就认命,不然的话,以皇后、国舅为代表的外戚集团,也不会善罢甘休的。
但是此人迟迟未决,以至于长子作为皇位的天然继承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帝王教育,次子虽然可能继承皇位,也不能光明正大地接受帝王心术的教导,也没能拉拢足够的助力。
朝中未稳,天下各处又有黄巾余孽在作乱,以后世视角观之,就是一副皇朝末年图。
更要命的是,刘宏还恢复了导致日后诸侯割据的州牧制度。
所谓的州牧制度,在这个时期,应当被称为“废史立牧”,也就是汉帝刘宏在宗室的建议下,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结果却造就了汉末一批实际割据的诸侯。
这位提出建议的宗室,就是太常刘焉,未来的益州牧,刘璋的父亲。
刘宏卖官鬻爵已经有多年了,因为官员上任花费了许多钱财,那自然要变本加厉地从百姓身上盘剥回来。
“废史立牧”的建议,是刘焉因当时的益州刺史盘剥太甚,以至于天怒人怨,才提出来的,按照这个世界的时间进程的话,似乎不应当发生的那么早。
不过,州牧的出现,就说明离天下大乱又近了一步,作为一个异界奸细,唐无易是昏了头才会反对这件事。
汉帝刘宏想钱想疯了,就连官员的正常升迁,他都要收钱,因此不少官员被逼得弃官而逃。
唐无易想了想,他这东郡太守,是走的官方买卖,因为用的是曹操的名额,因此牵线也是曹家在宫廷的势力负责的。
这个价钱没打折扣,皇帝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东郡的这个名额来。
但是在皇帝的生意线里,地方官的售价是朝官的一倍,他这东郡太守,皇帝迟早会再把主意打到这上头来。
唐无易不介意花钱,但是他介意钱花的不是地方。
虽然曹家派来的代理主官,是代他理事的,但是好歹里头也有曹家的投资,每次当东郡一年的赋税报上来的时候,结合当时曹操赞助的钱财,唐无易都能听到那位曹家的代理主官心疼的呼吸声。
担任地方主官的收入和付出,在不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的情况下,真的很不成正比。
于是,虽然彼此之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唐无易还是给出了自己诚挚的“祝福”:希望汉帝赶紧驾崩!
万万没想到的是,半年的时间不到,汉帝刘宏真的快驾崩了。
彼时唐无易终于调整好了自己,出关理事,同时听到了自己认下的老板曹操被召去京城任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消息。
之前已经说过,这个世界分为炼体与炼神,炼神一般属于文臣、谋士的专属。
曹家的代理太守,之前不是很看重唐无易,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唐无易之前展露出的修为,以炼体为主。
炼体和炼神两种修炼道路,其实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但是,因为各种条件限制,炼神流的修炼功法,都是世家大族或者底蕴深厚的书院才有的。
纵然已经是武道世界了,但是识文断字,依然是区分不同人社会地位的方式之一。
种种条件结合起来,走炼神流修炼道路的人,以谋士、文臣的身份投奔主公,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一个炼体的文人,说要给主公当谋臣,这说服力,就没有那么强了。
纵然唐无易报出的身份很唬人,有一个牛逼祖宗的没落士族子弟,很有逻辑,也依旧改变不了别人用有色眼光看待问题。
然而,唐无易现在成功修成了大宗师,精、气、神三者合一,外在体现经过他的完美伪装,就变成了他已经废除了自己的炼体修为,走纯粹的炼神道路。
不是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傻子,不想要炼体、炼神一起走,而是修炼起来,炼体、炼神一同修炼,晋升同样等级要耗费的时间比别人多,所得的功法也不见得一样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