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快穿+番外(675)

作者:拈花无裳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了,还想着玩儿!上官晁,你什么时候才知道要长大?!”

人家是娶媳妇儿,你倒好,净想着给自己找个玩儿伴了!

这都什么冤家!

上官晁:……

行吧,母妃生气了,自己还是赶紧溜了吧,越反驳越是要挨打。

不过,他最后还是说道,“母妃,您什么时候不叫我的小名了,我就长大了。平康,平康,我已经长大了,这个名字幼稚不幼稚……”

一边说,他就一边跑了,最后的话音都是远远传来的。

刘芳:……

她现在打死他,会不会更省心?

还真是冤家!

第549章 庶妃记92

选秀过程严苛, 现在离终选还有几天,第二天,皇后又让人来鸾福宫宣召刘芳过去凤栖宫,还是为了几位皇子选妃的事情。

刘芳过去凤栖宫, 给皇后见礼后坐下, 皇后拿了一本名册, 让青瓷递过去给她。

“这些,大概就是最后要参加终选的秀女,纵然这几天会再有变动,也不会太大,你看看吧。我已经派人去查过了她们的家世, 性情,大致上都没有什么问题。不过, 你还是先看一看, 心里有数的好, 这上面都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另外, 梁氏,姚氏那边, 我也让人送去了名册, 你们几个呢, 就商量商量,看看最后都要定下谁。”

还是先商量好了,免得到时候争起来,那就难看了。

刘芳明白, 她接过名册,俯身道,“谢娘娘费心,这些时日,劳累娘娘了。”

皇后抬抬手,道,“我毕竟是他们的母后,这本应是我的分内之事,倒也说不上什么劳累不劳累的,我只愿他们以后生活和美,那就不枉我现在的这一份心了。”

刘芳笑着道,“有娘娘把关,选定的人选定然是好的。若以后他们自己过得不好,那是他们无能,与娘娘又有何干呢?说到底,咱们做长辈的,尽了心,剩下的路,还得他们自己走。”

皇后感叹,“是啊,以后的路,还得他们自己去走。”

这种事情,作为长辈,只能是尽力选好人,尽量选对人,这就行了。再多的,只看他们各自有没有缘分,或者说,缘分对不对了。

有时候,好的婚姻还真需要一点点运气的。后世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现在?

皇后随即又说道,“对了,裴氏可知道小四选妃之事?”

刘芳点点头,“是臣妾特意让昊儿过去告知她的。”

皇后摇头轻叹,“这个裴氏啊……罢了,随她去吧,只要她别再影响小四就好。”

这些年,因为孩子们的关系好,皇后和刘芳的关系,其他人的关系也都挺好的。

虽然她不喜欢热闹,但日常也喜欢和她们闲聊一下。

其实晋宣帝原本没打算进行选秀,还是皇后说了,不选秀,那就要她这个做皇后的举行赏花宴,邀请那些有待嫁女孩的人

家带女孩进宫来参加,暗中挑选。

这种宴会,不可能一次就能得出结果的,肯定得举行三五次,甚至更多,这折腾的,还不如选秀来的快。

皇后这么一说,晋宣帝想到一年到头宫里啥也不用干,就光是宴会都很多了,各个节日,还有后妃们的生辰,整岁的总得过吧?还有皇后的寿诞,晋宣帝自己的寿诞等等,加起来,也不少了。

光是这些,就已经够皇后忙活的了。所以,别看皇后平时挺闲,实际上,该忙的事情一件不少。

选秀这样的事儿,她也就是后面终选这会忙一忙,前面的初选,复选都有内务府,尚宫局,礼部,太医院盯着,倒也不用她怎么管。

所以,相比较之下,当然是选秀这个方式比举行暗中挑选的赏花宴要更加省心省力。

皇后没有多留刘芳,再闲谈几句,也就让她回去找梁氏,姚氏她们商量了。

刘芳把廖氏也叫来了,不过,没想到清月,朝阳两位也过来了。

朝阳一进来行礼后就道,“还望娘娘见谅,臣妾也是想取取经,看一看这甄选王妃的选秀是怎么个章程,以后也能有些经验。”

清月的十二皇子上官旬,朝阳的十三皇子上官明,今年快十一,倒也真的没几年就要选妃了。

现在她们过来取经,虽然早了些,但也算未雨绸缪了,倒也正常。

刘芳笑着道,“那正好,你们过来也可以给些意见,咱们集思广益,尽量给孩子们选一个最合适的王妃人选。”

“是。”

其他人都没有意见,于是她们便都坐下,看了那本名册后,就开始讨论起来。

清月看了上面的人选名单,倒是感慨道:“皇后娘娘费心了,竟然选了这么多人出来。”

终选名单现在一共是三十五人,人数虽然看起来不多,但里面有不少勋贵之家的,也有一品大员,世家出身的。当然,也有二三品官员家,普通寒门翰林家……但基本都是清贵出身,也都是家中嫡出,可见皇后娘娘是真的用心挑选,并没有因为各个皇子长成了,就开始考虑会不会影响太子地位,或者说,会不会因此而引发夺嫡党争这些。

可见,皇后是真的完全按照各人性情来挑选的,并没有

掺杂太多的利益相关的想法。

这样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清月,朝阳两人对视一眼,各自都放心了,要是以后到她们的孩子选妃时能够像现在这样,那她们就满足了。

刘芳笑着道:“如何?可有想法?”

廖氏就真的是完全沉默着没有说话,就等着其他人说。

梁氏看完后指着一个六品翰林家出身的秀女名字道:“这个我觉得不错,娘娘您觉得如何?”

刘芳侧过头去看了一眼,见上面写着:六品翰林文家之女文氏讳莹,嫡出,家中排行六,幼女,上有三位同属一母的嫡出兄长,另有一位同属一母的嫡出姐姐,再有一位嫡亲叔父的堂姐。

再看仔细的家庭生平,原来这位文氏的父亲,当年是家中长子,可他天资聪颖,自幼就靠着放羊的时候在村中学堂中偷听,就能偷听来不少东西,学会了启蒙课本上的所有字以及文章,更明白其中具体的释义,同时,也颇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因此,这位文氏的父亲后来就被一家人寄予厚望,倾全家之力来供养他上学,最终考上了进士成了翰林院的翰林。据上面所写,这一位,还是先帝时期的探花呢。

可这位文翰林的运气真是不大好,正是衣锦还乡之时,却突然听闻家中闹洪水,老家的父母家人竟然都已经被淹死了,就剩下当时才出生没有多久,文翰林弟弟家的那一个女儿。

文翰林悲痛欲绝啊,真是恨不得自己一起去死了算了。可是看到自己的妻儿,还有那没了父母,嗷嗷待哺的侄女,他实在不能轻言生死。

如此,这个侄女就被文翰林给收养了,一直抚养到现在。

巧合的是,文翰林家的幼女文莹今年十五,文翰林的侄女,文莹的堂姐,她不过才十六,两人竟然都是这一次的秀女。

梁氏看着这个文莹道,“我家小五啊,性子憨厚,还是选这样性子单纯的姑娘好。”

姚氏一看,点点头,“这个确实性情与小五相投,那我就选这个吧。”

她指了指文莹下头的那一个:唐安伯府之女唐氏讳英竹,嫡出,家中女排行三,上有同属一母的嫡出长姐,及庶出长姐,各一。另,有同属一母的嫡出兄长一人,庶出兄长

三人。下有同出一母的嫡出幼弟一人,庶出幼弟无。

这就很有意思了。

这一位唐英竹出身虽然相对更好一些,可她的家庭十分复杂,嫡出的,庶出的,最后还特意点明了一句:庶出幼弟无。

再看看她的详细生平,果然,唐安伯是晋朝比较老牌的勋贵之一了,太祖时期就因军功得了这样一个伯爵之位,位列三品。因为这个伯爵是双字封号,比一般无封号的五品伯爵,还是高很多的。另外,这可是一个能够世袭罔替的伯爵之位,可见,虽然说是伯爵,其实唐安伯府在京中勋贵圈内,还是挺有地位的。

只是,现在的这一位唐安伯并没有多大的本事,不过也没有招惹过任何灾祸就是了。胆子小,却好色,政务上毫无建树,身上除了一个承袭的伯爵名头,就什么也没有了,文不成武不就的。可唐安伯有一个毛病,京中众所周知,他非常喜欢美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