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他家可是有一个自幼寄居的表小姐,古代嘛,表妹表哥啥的,很容易出事的。
也许,这个人也是个“好表哥”?
刘芳把自己选好的人告诉了成文帝。七公主,八公主见此,也选好了人,把名单交给了成文帝。
成文帝看了她们的人选名单,挑挑眉,倒也没说什么,就吩咐拟旨了。
第二天,三家驸马人选府邸都接到了圣旨,作为当家人肯定高兴的,只是当事人,就不一定了。
杨安伯府的杨洛,果然如刘芳所想的那样,他心里爱慕的是自己的表妹,自然不愿意娶刘芳,在家里闹腾不过父母,他竟然带着表妹私奔了!
气得杨安伯夫妻俩都快厥过去,只是小儿子如此抗拒,他们也不敢真的压着他去迎娶公主,不然,到时候,家里还不得翻天?
无奈之下,他们也只能进宫,向成文帝与皇后说明情况,当然,言辞之间肯定是哭诉为主,尽量把自家的罪责减轻。
成文帝倒也没有为难他们,只是也不可能轻松放过,把杨安伯的一切职务都夺了,还降了他们的爵位,成了子爵。
杨安伯一回去就病倒了,堂堂伯府,因为儿子的冲动,就此成了子爵府,简直是坑爹的典范。
杨安伯府,哦,不对,现在是杨安子爵府,彻底成了京城的笑柄。
刘芳这位六公主,也成了京中众人怜悯的对象。
本来成文帝还打算给刘芳再挑选一个驸马的,却恰好大公主回京了,事情就这么被打断,短时间内,他是没心情关注刘芳的婚事了。
刘芳暗自松了口气,古代想要不成婚,还真是需要花费很大的心思。
不过,她看着自己院落里
的那些稻谷,笑了笑,总归,她也是有法子,可以过得自在的。
大公主一回京,先进宫去见了成文帝。
成文帝一看到这个英姿飒爽的女儿,就头疼。
“你就真的打算在边关待一辈子了?”
成文帝目光沉沉地盯着她,一副暴怒准备发作的样子。
大公主淡定地回道,“父皇,您知道儿臣的性子,何必再多问呢?”
成文帝“啪”地一下拍了案桌,指着她道,“你简直是放肆!一个公主,成天想着都是怎么跟军营里的男人混在一起,成何体统?朕不仅仅是你的父亲,还是皇上!
朕命你,这次,一定要选个驸马出嫁!如若不然,你也不用再回去了。朕就不信了,你还敢抗旨!”
大公主看了看被成文帝拍了的案桌,依旧神情淡定,道,“父皇,您这样,有什么意思呢?边关的问题,您比谁都清楚,儿臣在那里守着,不正好合您的意思么?”
成文帝看着她,看了很久很久,最后长长地叹了口气,道,“你是姑娘家,何必把自己活的这么累?朕又不是没有儿子,你又不是没有哥哥。而且,因为你,你的妹妹都跟着学了,这次六娘就学你,还在朕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哼!”
大公主淡淡一笑,道,“父皇,这样难道不好么?您看看二妹的日子,难道就过得好?”
二公主喜好书画,嫁到临平侯府,也是嫡出的二公子,那位二公子倒是心甘情愿娶她,可好景不长,才短短两年就喜欢上了一个花楼女子。
二公主虽然性子温和,可毕竟是皇家公主,哪里愿意忍受驸马出轨?一扭头就告到宫里,直接跟驸马和离了,带着自己的女儿住在公主府中,除了年节,基本都不愿意进宫。
除了她,三公主成天为了难缠的婆家人烦恼,四公主倒是还好,可也因为没有生育儿子,如今正被婆家人暗地里埋怨呢。
至于五公主,当初选的是自己家的表哥,日子倒是过得不错。
毕竟贵人的娘家,成文帝给面子赐了一个伯爵,实际上也就是空有名头,还是普通人家。况,这个伯爵也只是能承袭三代,并不是世袭罔替的。
五公主到底是真正的天潢贵胄,下嫁过去,自然
是被婆家人供起来了,日子过得悠哉悠哉的。
要不是梁贵人娘家没有合适的人选,其实,刘芳也想嫁过去,这样才是最最省心的选择。
成文帝被大公主撕开了几个女儿所谓的“挺好”的婚姻的假象,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他哼了一声道,“朕的女儿,堂堂公主,自然不用将就,可你也不能就这样说不嫁就真不嫁吧?成国建国才多少年?现在就有你这位公主如此作为,以后的百姓不都得跟着你学?国策国律还怎么推行?啊!”
成国建立的确不长,仅仅三十多年,太祖在位仅十多年,成文帝在位也是未到二十年。
由于前朝多年战乱造成人口大面积减少,在古代而言,人口锐减,可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太祖建立成国之后就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律法,鼓励民间女子嫁人,而且是必须嫁人,否则就要被罚款,甚至是要坐牢流放。同时也鼓励寡妇再嫁,而且官府还给补贴嫁妆什么的。
这项律法,其实就是为了增加成国人口的。
甚至为了这项律法,太祖也同时限制了贵族,富户等有钱人家的纳妾人数,详细地制定了什么人才可以纳妾,又只能纳多少人等等。
当然,这项律法中间的猫腻很多,成文帝也知道,所以,至今一直很难真正推行。
可自己的女儿却在天下人面前闹出一个不嫁人的事情来,这简直就是让成文帝下不了台。
为此,成文帝这些年做了不少事,才彻底把影响平缓下来。
可是,现在,这个女儿还是固执己见,成文帝只想叹气。
大公主笑笑,道,“父皇,不急,您再等儿臣两年,两年后,儿臣就听您的。”
成文帝看着她,道,“真的?两年后你就听朕的?”
大公主点头,“嗯,两年后,儿臣就听您的。”
成文帝见她确实是认真的,也就松了口气。
倒不是他一心想逼着自己的女儿嫁人,可一国的律法,在皇家人都不带头遵守,未来成国也只会如前朝那样,最终被旁人推翻。
他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只考虑个人得失,不能只考虑自己孩子的心情,还得考虑,对国家的未来,对天下百姓的影响。
所以,即使大公主的想法,作为,其实他打从心底里欣慰,赞赏,可他也不能任由她真的这么干。
况,作为公主,难道嫁了人就不能在边关领兵么?
成文帝嗤笑:朕的女儿,只要她想,嫁了人一样可以!
就是吧,必须得先嫁人。
第190章 第3章
大公主从成文帝的御书房出来, 就回了青阳宫。
刘芳三人正站在门口等着, 一看到她走过来,一起行礼道, “长姐。”
大公主笑笑,对她们还了一礼,然后看着刘芳道, “六妹这次选婿受委屈了。”
刘芳笑着摇头道, “多谢长姐关心, 妹妹并没有感到委屈, 父皇已经为妹妹主持公道了。”
大公主含笑点头,“这就好。”
七公主笑着对大公主道, “长姐, 我好想你啊!你赶紧给我说说,边关里的事儿,我听说你把凉国的人都打得哭爹喊娘的……是真的吗?”
大公主笑笑, “这传言太过了,这次的战役,是因为边关战士的英勇, 我不过是其中一个。七妹别听他们胡说。”
七公主却还是一脸崇拜地道,“长姐这是谦虚了,我可是都听说了, 你一个人就把他们的统帅给抓了,这还不够厉害的吗?”
大公主笑笑,道, “好了,先进去吧,晚上还有家宴呢,我还得去洗漱更衣。”
七公主这才停下了话头,三人一起跟着大公主进去,各自洗漱准备不提。
等晚上的家宴,包括太子在内,所有人都对大公主的功勋大吹特吹,成文帝虽然没说话,可那骄傲的样子,刘芳看得出来,他其实是很高兴的。
这样挺好,不是吗?
大公主回京,一来是为了这次与凉国的战役,二来是为了回京过年。
毕竟两年没回来,趁此机会回来团聚也是正常。
大公主的生母王贵人十分高兴,每天一大早就派人来找她过去说话,一开始还是讲一下想她之类的话题,后来就开始催婚了。
大公主无奈,只能是能躲就躲。
太子也十分高兴大妹妹的回归,一有空也会找她说话,谈谈边关的事情,一时之间,大公主倒是很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