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迷他爹(快穿)(225)
皇帝派来的太监和侍卫都知道姜二爷别看无官无职,却是宫中德妃和贤妃的生父,更是陛下万分看重的神医,于是这一路上伺候叶珣有那么点无微不至的意思。
尚未谋面,叶珣对皇帝的印象已经挺不错。回京的路上他故意走走停停,采购了好几箱子药材,太监和侍卫不仅不敢催促,还全力满足叶珣的各种要求。
一行人终于站到京城城门之外的时候已近年底。
按规矩叶珣该先进宫面君再提回家休息,不过他还没进城皇帝派来的使者已经等在驿站,传达皇帝口谕:姜先生先去家人团聚。
待使者离开驿站,原主的大侄子也找了过来——现在是上午,原主的大哥和三弟都在衙门办差,就只有在国子监读书的大侄子专门请假来接人了。
靖安侯府消息灵通:家中子弟钻研医术,八成会被看作不务正业的典型,但花费十几年时间游历天下终成神医,还是“学成出山”立即声名鹊起,获得赞誉无数,连皇帝都要以礼相待的神医……对待这样的神医,靖安侯府上下不能不慎重。
原主的大侄子对二叔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这次再见,他登时醒神:那件事……全家束手无策,也许在二叔这里就不算什么了。
这个时候,姜二爷回京的消息已经传到德妃和贤妃宫中。
绑定贤后系统的德妃反应不大,她都忘了父亲的模样,她现在只为陛下越发不可理喻而心情郁郁。
皇帝不按理出牌,她就完不成系统任务,就没办法医治或是缓解皇帝的症状……如此简直恶性循环。
拥有宠妃系统的贤妃正因为昨晚陛下拒绝了她亲生熬制的甜汤而要死要活,“他是不是……又不爱我了!从他听说我爹要回京就对我不冷不热!我爹他……克我!他克我!”
宿主又开始被害妄想,原地说车轱辘话,宠妃系统都无话可说,甚至想着不如解绑放过彼此。
话说靖安侯府作为二流勋贵,距离宫城不远。叶珣踏进侯府,皇宫大部分都在小毛球的扫描范围之内,小毛球在识海里四处乱滚,“珣珣你快来看,有个超新鲜的东西!”
叶珣从善如流,扫了一眼,就在便宜小女儿贤妃头顶看见了三个灰色大字:恋爱脑。他都好奇上了,“窃运者让出宠妃系统,能给接下来的宿主安排个人设?”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故事不长,下个故事老叶要给本土玛丽苏当爹哈。
感谢愿母亲健康长寿和小小燕子飞啊飞老相好的霸王票,么么哒~~~~~
第174章 系统宠妃她爹之三
现在问题来了, 贤妃脑顶这明晃晃的“恋爱脑”,世界意志看不见吗?还是说它视而不见?
小毛球给出了答案,“它看不见。我刚才问它,它震惊的样子不似作伪。”而后就是它的判断了, “这次的甲方实力不太强, 可能是咱们做任务以来实力垫底的那个。”
实力弱, 对自己世界的掌控力也弱, 天罚的强度更不用期待。
叶珣笑道:“挺有自知之明。”既然感觉应付不来,果断去请外援……他现在是妥妥的高级外援,出场费着实不低。
他跟着便宜大侄子往侯府正房走, 不耽误和小毛球闲聊, “咱们接触过的世界意志眼光都不错。即使是锦鲤世界的世界意志和我审美略有差别, 都不是不能理解它的选择。”
小毛球回话说:“就我目前收集到的信息, 老侯爷和你便宜兄弟都比较靠谱, 不存在自家女孩儿不合适还硬往宫里送的可能。”
叶珣叹息一声, “尽力挽救吧, 实在不行再说放弃。”
小毛球道:“是的呢。珣珣你不能因为个人好恶就拒绝增长见闻……我说的不光是女主, 还包括男主呀!”
他对爱搞事作妖的主角向来没耐心。
大概是在锦鲤世界对待季念薰的态度太深入小毛球之心,要不是他在那个世界独挑大梁, 自己活成了金光灿灿的世界之子, 那个世界的任务结果如何都还不好说。
小毛球再次提醒他, 无非是觉得那个世界他付出和所得不那么成正比, 如果好好带带季念薰, 收益会高出不少。
尽职尽责小管家小毛球会惋惜不稀奇, 不过叶珣却觉得到了他现在的境界心念畅达更为重要。皇帝实在不值得一扶,就培养皇帝和便宜闺女的孩子,为了打磨戒面在这个世界多留几年也无所谓。因为小嵘闭关的阵势越来越大, 他估计等小嵘出关,再用聚魂石辅助修炼一段时日,可以预备进阶元婴。
话说他跟着便宜大侄子走了挺长一段路,才踏入侯府正院——这明面上是侯府,实则规模堪比一般郡王府了。
见过厅堂之中高座的靖安侯夫妇,叶珣的看法是:靖安侯靠谱,靖安侯夫人靠不靠谱就是随机事件了。
陈文竟早就写信回京,把他一通狂吹。靖安侯从老哥们那里听说二儿子出息了,他第一反应就是不信。然而等皇帝亲自派人去把二儿子接回京城,他终于知道传言不虚。
于是在二儿子回京之前,他就召集全家人商量出了应对之策:皇帝喜怒无常,心病越来越厉害,已然人尽皆知。而且皇帝今年二十八,居然落得个膝下无子。
不是皇帝生不出,而是皇帝所有的孩子都活不过三岁。这如果不是宫中环境太险恶,就是皇帝的身体有大问题。靖安侯虽然送了两位孙女入宫,也的确想借着两个出色的女孩子让家族更进一步,可如今……就挺后悔。此时面对厚积薄发的二儿子,他不免愧疚,语气着实温柔。
晚上,原主大哥和三弟分别从衙门归来,一家子在宴席上态度很是明白,他们和靖安侯想得一样:做个广受追捧的神医就好了,宫里烂摊子破事儿都积在一块儿,水太深也实在没必要冒险。
这一家子大多都挺有人情味儿,面对便宜家人的苦口婆心,叶珣按照原主的生硬语气道,“不会连累你们的,我心里有数。”
好好的接风宴因为这话而有些不欢而散的意思。
晚上原主大哥就和大嫂嘀咕,“二弟怨上咱们了。”
原主大嫂说了公道话,“换我也怨,两位娘娘进宫家里帮衬了多少?二弟都快五十的人了,可就这俩闺女。”
原主大哥也不能说两个侄女当初自愿入宫,家里见宫中水深除了送些银子就没怎么帮忙也是实情,“我以前没瞧出二弟这样在意女儿。”这话也不知是在嘲弄谁。
相似的对话也发生在原主三弟夫妇之间,倒是靖安侯老两口散席后各自安歇,连句话都懒得说。
靖安侯夫人生了包括原主在内三子一女,她和一般的老太太不一样,不偏疼儿子孙子,而是对做了齐王继妃的小女儿言听计从。
齐王妃听说纨绔二哥摇身一变成了神医,由皇帝亲信接回京城,不由心动想请二哥给宫中一直身子不自在的太妃,也就是她婆婆瞧一瞧。
齐王妃和二哥关系不好,上门央求必然被拒,就想让母亲帮着说和。
老太太自然许诺,刚刚在宴席上本想开口,两次三番都让侯爷以眼神制止,她当着儿女不敢也不能给丈夫没脸,但心里难免置气,想着明天亲自和儿子说:儿子还能拒绝她这个亲娘的要求?!
于是叶珣真的拒绝了,当着嫂子弟妹和一众侄媳妇拒绝得有理有据,“母亲忘了昔日齐王差点害陛下断腿终身残疾?我记得小妹不顾父兄阻拦执意要生米熟饭嫁给齐王,可她记得我两个女儿已经入宫伴君了吗?”
叶珣说完扬长而去——不走仕途路就这么无所畏惧。
原主都把老太太的话当耳边风,叶珣就更不在意老太太是不是气了个倒仰。
而分列老太太两边的嫂子弟妹她们齐齐面露忧色,实则……心中畅快极了。老太太为了女儿没少胡乱使唤人。
当然,老太太身为侯夫人,不至于糊涂到因为闺女几句话就敢跟皇帝对着干。这不是皇帝无子还眼瞅着越来越疯,皇帝那些封王的兄弟们都看到了机会吗,尤其是齐王妃刚生了个儿子……侯夫人让女儿一说,也跟着动心了:外孙做皇帝总比曾外孙强啊。
母子两个短暂交锋,不出一刻钟,全部经过都传到了靖安侯耳朵里。
不同于老太太连番办下蠢事还能精神奕奕战斗个好几十章的宅斗文,靖安侯直接让老妻到佛堂里冷静冷静,又赶紧打发心腹大管家去齐王府,直言不许女儿这阵子再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