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阁案录+番外(96)

“唐岳,你难道能绑了我不成?”闻韬声音有些发颤,但嘴角却扯了一个笑。

唐无衣无声地走过来,将闻韬整个的埋进自己怀中,低声道:“我在这世上已经没有一个亲人了,如果真是我们所想的最坏的情况,能在死前知道大哥和蒲先生被害的真相,我也死而无怨了。可是你,韬韬,你还可以回昆仑,还可以过你想过的生活。”

“可我不想回去。”闻韬的声音不大,但是很坚定。

唐无衣当然知道闻韬的个性,在倔强这一方面他们是半斤八两,是典型的不撞南墙不回头。他想起自己在少林杀了金王爷要自首,大哥就直接一掌把他劈晕。此刻他也有那么一瞬间想把闻韬劈晕,由他自己来面对后面的事。但是他终究不是唐景啸,唐景啸会为他做决定,他却不想这样对待闻韬。连闻韬要不要正式入东都阁他都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考虑,更不要说这样生死攸关的决定。即使心中百般的不愿意,他还是会把最终的决定权交给闻韬。

“我知道你的心意。可是即使我们心意相通,你也不用为我做这样的事。”唐无衣道,“你能好好活着,我才觉得安心。”

“可是,我并不要你觉得安心。”闻韬抬眼望着他,有点无赖道,“你要因为我一直觉得不安心才好呢。”

唐无衣也不由得被他逗笑了:“你这么多年的道都修到鱼肚子里去了,季门主是真的要被你气死了。”

闻韬笑着轻哼了一声,唐无衣心下却明白,闻韬是一定不会走的了。他既然做了决定,自己也就只能竭尽全力地护他周全,护自己周全。

“好,那我们明日一起进宫。”唐无衣道。

第二日二人到观政殿的时候已经过了辰时,虽然手持金牌进了宫,但在观政殿外还是被内侍拦了下来,李枢正在和大臣议政,没时间见他们。唐无衣倒也不急,垂手等待。约莫过了一刻钟,杨吉从里面出来,见了唐无衣和闻韬,不急不徐见礼道:“唐阁主,闻道长。”

唐无衣回礼:“案子查得有了一些眉目,不过有件事需要请教圣上,麻烦杨总管通融。”

杨吉垂手笑了笑:“唐阁主是陛下钦赐的特使,哪里要奴才来通融。只是,陛下正在和吏部尚书、吏部侍郎议事,一时半会不得空。”

“无妨。”唐无衣道,“我们在此等候就好。”

杨吉像是有些可惜道:“要是燕王在,保准一时半刻就好了,就不用劳烦唐阁主等这么久了。”

“哦?燕王不在里面吗?”唐无衣听出话中玄机。

“奴才多嘴了。”杨吉道,“燕王偶感风寒,这两日在燕王府休养,没有来议事。”

唐无衣若有所思,才出了端午宴的事,燕王就偶感风寒,这时间未免也太巧了。何况,李枢和李栩感情深厚,若是真的生病了,一定是在宫中由太医照料,万不会在王府中。李枢和李栩之间一定是出了什么龃龉之事。

唐无衣料想这已经是杨吉最大限度能透露给他的消息了,他不便询问详情,却心念一动道:“陛下登基之时,杨总管已在陛下身边伺候了吧。”

杨吉闻言原本和煦的表情很轻微地颤动了一下,淡淡道:“奴才是卑贱之人,承蒙陛下错爱才有幸侍奉左右。唐阁主莫不是要请教陛下一些旧事?”

唐无衣见杨吉一点就通,也不避讳,直言道:“正是。此案牵涉到了陛下登基前的一些旧事,唐某只好亲自请教陛下。”

“哦。”杨吉故作恍然之色,闲闲道,“陛下日理万机,旧事不一定记得清楚。”

“那依杨总管之见,唐某应该找谁去请教呢?”

杨吉微微一笑道:“奴才见识短浅,唐阁主身负皇命,奴才不敢造次。”顿了一顿,似是想起一件事道,“太后赐的玉皇李,不知唐阁主和闻道长享用过没有?按照宫里的规矩,得了永安宫额外的赏赐,最好去谢个恩,太后娘娘年纪长了,最喜见你们这些少年人。”

太后!怎么没想到去问太后呢?唐无衣想道,李枢弑兄登基的旧事,他怎么可能对着唐无衣和盘托出。这宫里知道此事详情,又多少顾念着先太子情分的,只有太后娘娘了。李枢和先太子李桓都是她的亲生骨肉,她必然比旁人更知道这件事的详情。念及此,唐无衣对着杨吉深深作了一揖道:“谢杨总管指教。”

第131章 5.23永安宫

永安宫向来是大周太后的居所,离大明宫不远,却避开了后妃聚集之地,既尊贵又清净。唐无衣小时候没少跟着父兄进宫,当时的太后是正宫皇后,子嗣既多,与先帝感情也好,正是风光无限的时候,格外喜欢世家中和皇子们差不多大的公子们,唐无衣自然也在其中,因为格外调皮对他印象颇深。

唐无衣和闻韬到了永安宫的宫门口,向宫人禀明道:“前日端午宴太后御赐了玉皇李,下臣特来谢恩。”宫人进去通报,不一会儿走出一位四十上下的嬷嬷,装束利落,走路带风,倒不像是深宫中浸润了一辈子的宫人,她开口道:“太后请二位进去。”

唐无衣和闻韬一前一后,走过那位嬷嬷时,闻韬突然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气味,还未等他记起来,二人已被带到了永安宫内。太后一生荣华,为人却谦逊淡薄,守礼持重,李枢几次要大修永安宫都被太后驳了回来,宫殿制式古朴,只在摆设上堆了各种李枢逢年过节进献的奇珍异宝。

“见过太后。”唐无衣标标准准行了礼,闻韬也有一学一。

太后头发花白,只戴了两只白玉发簪,对着他们柔和道:“小岳岳,今日怎么有空来看哀家?”

唐无衣面皮扯了扯,一本正经道:“前日得了太后娘娘的赏赐,今日特来谢恩。”

太后笑道;“不用拿这种鬼话来糊弄哀家,你都几年不怎么进宫了,前日在端午宴上,哀家差点都认不出你了。”

唐无衣赧然地笑笑,这深宫之中,又有谁不是七窍玲珑心呢?他便也不兜圈子,直言道:“太后娘娘,下臣奉皇命查案,特来求教前朝旧事。”

太后闻听此言,面色略略僵了僵,目光投过来,似乎落到了唐无衣的身后。“卫嬷嬷。”太后向身边装束利落的嬷嬷示意了一下,她将殿内的宫人都散了,关上了宫门。

“是为了你大哥的事吧。”太后道,“皇帝竟把这差事交给了你,太不像话了。”她轻轻摇了摇头。

唐无衣跪下道:“太后娘娘,是下臣自请查明大哥之事,还望娘娘成全。”

“此事本轮不到你查,你们年纪轻,资历浅,何苦搅这趟浑水。”太后皱眉道。

“陛下已命下臣五日内查明真相,还望太后娘娘成全。”唐无衣磕头道。

“罢了,他既让你查,你也躲不开。”太后重重叹了一口气,“你想问什么?”

“端午那日,有个皮影戏班子,演了一出《双龙夺珠》,影射了当今圣上和前朝先太子,下臣想知道,当日圣上和先太子,究竟为何反目?”唐无衣言之凿凿,一旁的卫嬷嬷已经倒吸了一口凉气。

太后却平静道:“他们兄弟二人从未反目。”

“可否有一西域外族女子事涉其中?”唐无衣问。

“何来此问?”

“皮影戏中有一西戎公主先后与二位皇子联姻,致使兄弟生隙,祸起萧墙……”

“一派胡言!”太后难得动怒,此刻的气势却是威严十足,“皇家颜面,岂可让市井之辈玷污了去。”

“所以,下臣恳请太后明言。此事若不查明,外面流言只会甚嚣尘上,下臣在洛阳也听闻了相似的童谣。”

“什么?东都也在议论此事?”太后诧异。

“正是。下臣唯恐有人借题发挥,背后恐有更大的阴谋。恳请太后娘娘务必将实情告知,下臣方可查出真相。”唐无衣道。

太后沉默良久道:“确有一位回鹘公主事涉其中。”太后娓娓道来,先帝在时,大周与回鹘汗国交好,回鹘汗国幅员辽阔,兵强马壮。两国交好,互通贸易,永绝兵患。为表诚意,回鹘可汗将长公主送至京都为人质,并与先太子缔为秦晋之好。然而还未到二人成婚,回鹘可汗遭部下背叛杀害,回鹘汗国四分五裂,叛军首领南迁设立新的汗国,欲与大周重新缔约,要求大周将先可汗的长女交出。

上一篇:南岸边边角下一篇:没骨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