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由分说赶走了行人。
在姬息姑执政的第十年春季,这时候也是周王朝历法的正月。姬息姑在中丘会见了吕禄甫和姬寤生,并提出结盟的想法。
当日,姬息姑在凉亭里与吕禄甫、姬寤生寒暄,说:“鲁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愿意主动挑起无端的战争。不过,宋国有罪于周天王,这是鲁国不愿见到的。”
吕禄甫知道当年宋郑之战,鲁国并未营救宋国,于是说道:“宋公性傲慢,无礼仪,得罪的不止是周天王啊。”
姬寤生提意说:“宋国实力强大,周天王也因为他的嚣张不敢轻易动他,导致他胡乱发动战争讨伐各国,这种行为需要制止。幸而周天王发下命令,不谷希望齐国与鲁国可以协同郑国一同出征攻打他。”
三人相互对视,从各自的眼神中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二月二十五日,姬息姑、吕禄甫与姬寤生三人在邓地结盟,三人决定了彼此向宋国出兵的日期。
姬息姑回到都城之后,召见了各位卿大夫。
姬翚自告奋勇地想要带领鲁国军队出战。
看到姬翚自荐,想到他是个骁勇善战之人,虽然也有莽撞自大的缺点,但瑕不掩瑜,姬息姑点头同意了。
转眼到了五月,姬翚事先带领军队同吕禄甫、姬寤生会合。
姬翚带领军队一路快马加鞭感赶到宋国,他见到的是满地的鲜血和死去的士兵,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他跨过尸体,直击宋国城池,很快大获全胜。
在六月某一天,姬息姑在老桃会见了吕禄甫、姬寤生。
三人继续探讨进攻宋国的战略战术,以及打下的宋国领土的分配问题。
六月初七这一天,姬息姑率领军队在菅地击败了宋国的军队。
鲁军上下欢呼雀跃,不久听到郑国军队已攻占了宋国的郜地,还将郜地送给了鲁国。
姬息姑心内火热,鲁国的疆域又拓展了,这绝对是喜事一桩。没想到郑国自己攻下了宋国的城池,还这么大方的送给了鲁国,郑公真是豪爽啊!
不久,郑国又进攻了宋国的防地,宋国的残兵败将很明显斗不过郑军,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大败,郑国又占领了防地。
这时,姬寤生考虑到如果把防地纳入郑国的版图,那么就会被其他诸侯国认为他以权谋私,打着周天王的旗号侵略别国的土地,这样名声会下降,说不定还会成为周天王罢免他卿士一职的借口,他不能因小失大。
所以,防地他也不能要。
不如将防地再送给鲁国,相信鲁国先后获取宋国的郜地、防地,一定会和宋国结下难以化解的仇怨。这样,郑鲁两国的盟约会更加稳定,绝不会因为各种因素而破裂。以后郑国再向宋国出兵,完全可以叫上鲁国,有好处可以共同分享。
至于齐国的好处,齐国打下宋国的土地可以归齐国处置,这样的好处已经很大了,不是吗?
姬息姑很快又收到了防地,心情更加舒畅。
他暗道:这郑公真是个正人君子,一点儿也不贪求土地,反而犒赏了我国,真是难得啊。可以说郑公这是得到治理政事的本体了。
子与夷见连连失去了郜地、防地,心中大为恼火。他连忙派遣行人去卫国游说卫公,毕竟两国曾提前做过共同抵抗郑国的约定。
宋国行人来到卫国后,见到了卫公姬晋。
姬晋因郑国打的周天王旗号,不敢轻易出兵,唯恐被安上藐视周天王的罪名。如今见宋国行人前来,他十分尴尬。
宋国行人表示,郑公是个心胸极其狭窄的人,看他对自己的亲弟弟的举措就知道了。如今卫国并未响应郑国的号召,没有带兵攻击宋国,已经深深的得罪了郑公。不如趁现在郑公率领郑国军队驻扎在鲁国远郊这个良机,同宋国一起进攻郑国,说不定能一举灭掉郑国呢。
姬晋考虑到郑公确实是个心眼极小之人,他按兵不动难保不被郑国秋后算账。而且他和宋公早有盟约,不如趁此良机攻入郑国吧,说不定能某些好处呢。
想到这儿,姬晋点头答应了同宋国一同出兵攻郑的计划。
宋国行人大喜,连夜赶回宋国回复宋公。
宋国军队同卫国军队连忙趁姬寤生疏忽大意的时候向郑国进攻。随后蔡国军队跟在后面进攻了戴地。
这时,宋、卫两国才想到和蔡国联盟,蔡国非常恼火,早干什么了,现在蔡国都要摘果子了,宋卫这时横插一脚,这不是要分享胜利果实吗?
因此,宋、卫两国与蔡国没有达成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姬寤生率领军队包围了三国军队,三国军队因为不合而失败,最终成为了郑国的俘虏。
九月,姬寤生率军攻入了宋国。
子与夷无望地看着郑国军队的深入,此刻,他已失去了卫国这个援军,他面临的是失败的结局。
到了冬季,齐国和郑国的军队共同攻入郕国,讨伐郕国的理由是郕国违背了周天王的命令。
郑国军队此次大获全胜,各诸侯国皆刮目相看。
第五十二章 子都争车
这一日,姬息姑正和姬允交谈,提到了鲁国是所有诸侯国中从祖辈到至今都一直保留周朝礼仪和规矩最完整的国家,称之为“礼仪之邦”。他劝姬允在行事之时要不忘礼仪,只有一言一行符合于礼,别人是挑不出错的。
姬允懂事地点点头。
这些年来,姬允渐渐长大了,姬息姑对他的教育时刻也不放松,毕竟再过几年他打算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隐居,政事也该交还给姬允了。若是姬允不明白事理,鲁国的政治一定会败坏,这样他是对不起先君的。
最近,姬息姑收到了消息,滕侯姬逸和薛侯任尚将要前来鲁国朝见他,他赶紧命人做好周全的准备,免得到时候招待不周。
“滕侯和薛侯即将到来,阿允正好学习一番招待外宾之礼。”姬息姑想了想,打算让姬允在旁学习,亲眼见到的比亲耳听到的更为真实。
“多谢阿兄指点!”姬允满是期待地眨了眨眼睛。
姬息姑看着姬允可爱的样子,心情更加愉悦。
“阿允可知滕侯和薛侯为何会来朝见?”姬息姑问道。
姬允搔了搔头,迟疑道:“皆因阿兄对他们两国采取友好宽厚的政策,使得两国皆认为我国乃是礼仪之邦,所以愿意亲附于鲁。”
姬息姑笑道:“此其一也,还有一点阿允需知,国力强盛才是重中之重。”
这时姬允恍然大悟,他攥紧了拳头,说道:“阿兄,我记下了!”
不久,滕侯与薛侯一同到达鲁国。
在朝见姬息姑前,二人都在争着朝见的次序。
薛侯任尚认为他的祖先分封在前,所以朝见时应排在前头。滕侯姬逸认为自己是周朝的卜正官,是姬姓国。薛侯又是外姓,如果自己排在异姓国的后面那简直是滕国的耻辱,所以应排首位。
任尚与姬逸争得面红耳赤而且各不相让,弄得鲁国的侍人不知道如何是好。
姬息姑听说了此事后,就和大夫姬翚商议道:“羽父,此事该如何处理?”
姬翚道:“鲁国乃为姬姓国,哪能教外姓国排在同为姬姓的国家前面呢?不如臣去跟薛侯说合一二。”
于是姬翚对任尚说道:“承蒙二位前来问候寡君,外臣替寡君对二位表示感谢。”
任尚说:“大夫正好为我二人评评理,谁应该居上,谁应该居下呢?”
姬翚早就料到任尚会有此一问,不慌不忙的说道:“俗话说‘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王室有规定,凡是没有与主盟国同姓的诸侯都应该居下位。假使寡君前往薛国,必不会与任姓诸侯一争上下。君王若肯加惠于寡君,且让滕侯居前吧。”
任尚觉得姬翚说的在理,就同意了让姬逸先行朝见姬息姑。
姬息姑先后接见了姬逸、任尚二人,心中涌起一番豪情,若是鲁国更加强大起来,会不会达到万国来朝的地步呢?
鲁国当前的实力也就是中等水平,不进则退。去年多亏了郑公,得到了宋国的郜地、防地两块土地。若是跟进郑国的脚步,会不会所得更多呢?
到了夏季,姬息姑和姬寤生在郲地会见,商讨进攻许国之事。
姬息姑一听姬寤生打算伐许,瞬间明白了这件事的原因。许国之所以被郑国盯上了,实在是与地理位置有关,许国地处中原,乃兵家必争之地,又与郑国毗邻,姬寤生能不视其为囊中之物吗?况且许国又那么弱小,根本无力与郑国抗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