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峥摇头,“这蝗虫与蚊子都是遇到了药物可能就直接逃走了,这种灭杀的效果很快就会扩散开,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蚊子还有办法驱赶走,蝗虫目前驱赶走,又会在其他地方聚集在一起。无论是幼虫还是成虫都没办法。”
王太医说道,“当真不能用番邦人的法子?”
沈誉认真地解释,这家禽能够吃蝗虫,他手下去海外的人只是听说,并没有亲见,现在西南的事情已经在眼前了,现在也没办法带人去番邦找办法灭蝗。
此时佥都御史看了一眼沈誉,忽然说道:“西南本来就穷困,他们自己是出不起钱去养家禽,但是沈老爷可以。”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沈誉身上,沈誉看着佥都御史,干笑着说道:“于御史,您说笑了,我做生意赚得也不多。而且刚刚也说了,这用什么家禽,我也不确定,怎么让家禽吃蝗虫,可能还要想办法,没有那么容易。”
于御史笑道:“沈老爷,您不必谦虚,我也不是来算您的越洋商行能赚多少的,只是……猜测您有一些钱。至于说养什么家禽,我倒是知道,买一大群鸭子就可以了,可以用鸭子来吃蝗虫。”
赵翊林奇道:“于御史何处此言?难道于御史去过海外?”
于御史摇摇头,“回殿下的话,在下并未去过海外,只是在下幼时家贫,娘亲咬牙供我读书,这读书的钱从哪儿来,是我娘养鸭子一点点攒出来的钱。”
“很多人并不爱养鸭子,觉得鸭子的翅膀能飞得高,如果剪掉了翅膀,这母鸭就不爱生鸭蛋了,还得日日去小河里游泳,要喂食也麻烦。喂养得多了,还会吃光河中的小鱼小虾。大部分人都是喜欢养鸡的。”
“我娘觉得,鸭虽然麻烦了一些,但是生得肉多,价格卖得更高,我娘就试着在旱地养鸭子,她像是放牛一样,把鸭子赶到了山上。”
“山上什么多,也就是这种蚂蚱、蝗虫多,我娘养的鸭子最喜欢吃的就是这些,刚开始我娘养的少还不觉得,后来我娘的鸭子群养得多了,村民都觉得就连虫子都少了不少。而且吃够了这些虫子,鸭子偶尔下水嬉戏并不会吃鱼和虾。”
“放鸭和放羊有些像,只要找到里面的头鸭,控制住,驱赶鸭群就可以了。我在休沐日的时候,都会给娘减轻负担,正好也放过鸭子,所以我也很清楚,这鸭子只要不给吃别的东西,赶到了农田里,它就会扑棱着翅膀过去吃蝗虫了。”
说到了这里,于御史笑着说道:“沈老爷不必谦虚,若是买上……数万只的鸭子,从祁贵入内就开始吃蝗虫,一路再去广越,在去云滇,差不多就够了。”
“而且其实沈老爷也不是只进不出,只需要出一次钱买上鸭子,这鸭子去了农田里自己会吃蝗虫,产下粪便百姓们还高兴,而吃虫子的鸭子格外肥美。最后再把鸭子宰杀卖掉,岂不是正好?”
王太医看着于御史的模样打了一个寒噤,这位佥都御史看着斯斯文文的,没想到想到的主意居然是这个风格,按他的说法这鸭子才做了大贡献,转眼就把鸭子给吃掉……
反而是沈誉是商贾思维,若是买鸭子只需要买幼鸭,一路赶着去了西南,这样一路吃,还当真可行。
“于御史有兴趣做这买卖吗?”沈誉兴致勃勃地说道,“我这边倒是直接买鸭苗也可以,不过几位若是想要出一些银子跟着买也可以,这鸭子买了多少只,最后一只卖出去多少钱都算入到其中。”
一只幼鸭价格很便宜,差不多十几文钱就可以买一只,一次性买上万只鸭子,只怕还不要十文钱,等到鸭子这样吃蝗虫长大了,变成了成鸭,就是二十几文钱一斤,一只鸭子可以卖上百文钱,若是按照于御史的说法,这鸭子还会比一般的鸭子更重,说不定两百文钱一只成鸭都有可能。
于御史立即说道:“沈老爷,能不能赊账?在下囊中羞涩,可也不想错过这样轻松而又赚钱的买卖。”
轻松?
众人本来不解,听着于御史的意思,这鸭子越多越容易结成群,根本就不存在鸭子乱跑,而且当鸭群扩大,还会有野鸭子融入进来,差不多现在这个时候就可以买上一些鸭子,一路走,这些鸭子就可以吃已经生出来的蝗虫。
“这种赶路的鸭子淋了雨也不怕,并不会容易生病。”
于御史借款了一百两银子买鸭,其他人少到三两银子,多则五十两银子,也都参与了进来。
定下了买鸭的计划,到了长江流域的时候,差不多见着蝗虫已经开始乱蹦,沈誉就开始买鸭。
基本去一个地方,沈誉就把这个地方的鸭苗给买的干干净净。
大鸭子带着后面小小的鸭子一路吃着已经生出来的蝗虫,等到了西南之地,这鸭群已经达到了十万只,而这个时候,不少人都增加了钱财的投入,就像是于御史说的,吃了蝗虫的鸭子也长得太快了一些!
浩浩荡荡的鸭群过来,让已经接到了圣旨的祁贵布政使傻了眼。
在一片绿头鸭里,他的表情困惑到惶恐,这真的是太子一行吗?
第135章 熏鸭和鸭绒
从长江流域开始买鸭苗,一路上要赶鸭子过来,太子一行的速度陡然慢了下来。
这嫩黄嘴的鸭苗叽叽喳喳叫着,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扑棱着翅膀去荒地里,在田地里啄吃蹦着跳的蝗虫。蝗虫的两折长腿尚未发育好,它们的翅膀也先天不足不足以飞上天,幼小的蝗虫就这样被扁扁小小的鸭嘴给啄着入了腹中。
刚开始不少百姓还有些担心鸭子吃地里的粮食,等到沈誉头一个村子给了钱,让鸭群大快朵颐,不光是没有坏庄稼苗,还留下了不少白色的鸭粪,就让其他的村子也愿意让鸭群去啄一遍自家的庄稼田。
倘若是鸭子少一些,聚不成群,吃了自家的庄稼蝗虫,其他家的又会跳过来,就也没什么作用。只有当这鸭子成群结队把整个村子里蝗虫吃的干干净净,百姓们发现,就连吵人的蝈蝈声也没了。
太子队伍里的人也看出了于御史说得不错,这吃了蝗虫的鸭子长得格外快,刚开始还是尖尖细细的叫声,很快就是嘎嘎的声音,这声音还诓了不少的野鸭加入到了鸭群里。
鸭的羽毛铮亮,不少孩子喜欢这种羽毛,只是他们的爹娘不让他们去碰鸭子,“这鸭在吃坏虫子。可不许祸害,等会去捡羽毛就是了。”
当鸭子队伍离开的时候,孩子们才会去捡落在的一根根亮得出奇的羽毛,那段时间,几乎家家户户的孩子都有捡油光水量的鸭羽。
太子一行不疾不徐地走着,这些鸭群顺便就吃掉了蝗虫,也让两位太医和孙峥都放松了下来,开始用显微镜看其他的东西。
他们是让鸭子吃光了一个村的蝗虫再往前走,这走得自然很慢,而祁贵布政使生生等得瘦了一大圈,眼下都是青黑色。在收到了圣旨之后,他就在估算一行人过来的时间,按道理差不多十日内本应该见到太子一行,生生等了两个月的时间。
相互见了礼之后,祁贵布政使就问道:“怎么带这么多的鸭?”
祁贵布政使还记得当时这话一问,所有人眼中都带着点莫名的笑意,就连那位看上去有些严肃的于御史都笑着说道:“宋大人,您很快就知道了。”
祁贵布政使确实很快就知道了为什么会带着一群鸭,为什么会在路上耽搁那么多的时间。
祁贵布政使觉得那一幕在他今后的人生之中都无法忘怀——
小鸭子们迈开步子,冲入到了田地里,它们吃着嫩一些的蝗虫,而大鸭子则是扑棱着翅膀飞着捉住了要逃跑的大蝗虫。
这样一来,幼小弹跳能力不强的蝗虫就被幼鸭吃掉,而大一些的成虫就被成鸭吃掉,还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怕就是藏在深处的虫卵了。
祁贵布政使看得是瞠目结舌,让人觉得他深思都恍惚了起来,喃喃说道:“还能有这样的办法?”
“鸭子得多一些。”于御史看出了祁贵布政使的心动,开口说道:“这一次过来就是为了纳粮之事,西南既然多虫,晚些时候看看祁贵、广越、云滇哪儿适合养这种鸭子,可以让农户养鸭子过活,要是遇到了蝗灾之始,就可以像是现在这样赶鸭子吃虫。”
沈誉刚开始以为赶鸭子是个很赚的买卖,等到鸭群扩大到十万只,他就觉得这生意虽说可行,却也不容易持续,这次应该是气象真的不够好,又开始干旱了起来,蝗虫的卵孵化的很快,鸭群没有遇到什么雨水,自然也不容易生病,而因为干旱蝗虫生长得很快,给了鸭群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