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朝热火朝天地讨论水患之事不同,杨执幽幽地在寝宫里醒来,见到床边伺候的徐通,便问道:“你觉得杜氏如何?”
徐通沉吟了一下,道:“冷静自持,才华横溢。”
“你倒是对她评价很高啊!”杨执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虚弱地坐了起来,一连咳嗽好几声,他道:“还是凤舞眼光好,能够将她引荐到朕的面前。”
每到这个时候,徐通都沉默地听着帝王花式吹林皇后,这次他略微有些出神,心道:恐怕他和陛下都看错了人了,京都三秀,唯有这位第一才女才是真的品行端方,可比白玉。可惜……
杨执已经吹完了林皇后,又叹道:“既然你都说她有才华,想来这皇太后之位非她莫属了,但愿她能够为熙儿守住这个天下。”
徐通神色微变,劝道:“陛下,时日还长,何必说这个丧气话?”
“你别劝了,朕的身体,朕一清二楚,没多少时日了……”
寝宫里,主仆二人还在互相说着宽慰的话,前朝海棠已经一一安排了处理水患的章程。这番雷霆手段让百官信服,纷纷感叹:这位杜皇后的才学果真如传闻一般,当得起第一才女之名,不是风花雪月之才,而是真正的执政之能。
说到治理水患的人才之时,百官一下萎靡了,满满的朝堂,拿不出一个人来。
海棠也不介意,她早有猜测。杨执信奉平衡之道,擅长的阴谋权术,真正干实事的人,他还真没储备几个。
“举贤不避亲,众卿可有推举之人?”
冷淡威严的声音在正殿里响起,传入每位官员的耳朵里,众人一时犹犹豫豫,不知道这位皇后娘娘是真的求人才,还是学陛下另有深意。
在所有人唯唯诺诺,左顾右盼之时,突然同时想起了两道声音——
“皇后,臣举荐一人。”
“母后,儿臣举荐一人。”
一边是刚刚出列的丞相李源,一边是坐在海棠身边的杨熙,海棠略微扫了一眼丞相失望之色,又看了看杨熙心虚得乱转的眼珠子,心下了然。
不知道怎么触动了原主的情绪,脑海里闪过不少杨熙在杜海棠面前可怜兮兮求相助的画面,从六岁稚童到十六岁的少年,整整十年,原主无怨无悔地付出。
海棠拂了拂心口,无声叹道:我不会步你的后尘的,只是不忍见到饿殍满地、尸横遍野的惨象罢了。
稳住了心绪,问道:“丞相举荐何人?”
李源颇为惊讶,没想到这位皇后先问的他,他激动道:“臣举荐臣的嫡长子李观,这孩子虽未出仕,却有几分才学,能够胜任治水患之事。”
李子仪?
海棠面上无波,心里却是直道这运气真好,随便举荐的就是熟人。治理水患之事,她就没想到让陌生人去,毕竟还带着数十万赈灾的银子,交给旁人,她不放心。
另一边,杨熙有些着急,抢了海棠的话,道:“母后,杜家舅舅可是执金吾,手底下有很多人,他更厉害,让他去。”
这一下,朝堂之上安静了,百官心思各异。
皇后娘娘是让她兄弟去,学先代皇后重用外戚,还是会另辟蹊径用李家之子?
☆、盛世真白莲(13)
小孩子才做选择,海棠表示她全都要。
不用举棋不定,她大手一挥,直接命两个人进宫,察看是否能当大任。当然,此举只是走正常流程,让百官放心。
海棠的效率很高,暂时敲定了人选,就进行下一步,筹集物资,调动赈灾款银。百官看到她雷厉风行的作风,大受影响,纷纷各司其职。
众人被安排得满满的,带着任务离去。除了几个老狐狸,观望着外戚与清流的争斗,其他人早就忘记了此事。
显然海棠注定让这些老狐狸失望了。
当日,杜明扬就接到传信,匆匆入宫。也许是受到父辈的影响,他天生就是耿直热血的心肠,对于救济灾民之事,丝毫没有推辞的心思。
到宫门口,他见到衣衫飘逸的男人,不爽地道:“你怎么入宫了?”
就算海棠答应了和李子仪合作,杜明扬依旧不喜这个男人,无关人品才华,仅仅是这个人抢走了海棠的关注。
李子仪这次带了友人,没有介意杜明扬的态度,也没有故意戏称对方为“大舅哥”,反而有礼地道:“在下奉了中宫旨意,入宫商讨汴水水患以及赈灾之事。”这仪态可谓端方儒雅,在外人眼里那是翩翩浊世佳公子,是世人眼里的清流榜样,没有往日令人难缠的模样。
但是,在杜明扬看来,这个人就是个伪君子。
杜明扬也察觉到李子仪身边的俊俏书生,冷哼一声,道:“一起走吧。”
他不是给李子仪面子,是给妹妹海棠面子,毕竟这是她的人,不是吗?
杜明扬当先迈步,径直赶往议政殿,跟在李子仪身边的书生,诧异地望了一眼杜明扬的背影,道:“这位便是皇后娘娘的兄长吗?看起来有些高傲,不过不像传闻中跋扈的外戚呀。”
李子仪尴尬地摸了摸鼻子,道:“此人心思不坏,只是与我有些……嗯,怎么说呢,就是看我不顺眼。”
书生点点头,接话道:“这个我懂,就像我看我那油嘴滑舌的姐夫,让人气得咬牙切齿,奈何姐姐喜欢,又无可奈何的感觉。”
李子仪:……
感觉膝盖中了一箭!
杜明扬和李子仪到的时候,海棠正在批阅公文,光影里神色严肃,极其认真。一旁的太子杨熙也握着毛笔,在公文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时不时抬眼皮看一眼海棠,小心翼翼地动作出卖了他心里的不安情绪。
“妹妹,救治赈灾之行何时出发?”
人未到,声音先到,这点兄妹俩倒是如出一辙,都是讲究效率的性子,不会拖拖拉拉。
海棠放下手中的毛笔,捏了捏手指,道:“哥哥,你这性子也太急躁了,我何时任命你主持此事?”
“不是我吗?那是谁?”
杜明扬有些失望,倒不是害怕旁人争夺功劳,而是担心其他人不能够尽心尽力,让这些受灾的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
海棠没有故意卖关子,道:“安排你领北军五万人前去汴地,救助灾民,做善后安抚工作。同时考虑到你这性子,给你安排个军师随行,路上有不懂之处,也有个商量的人。”
杜明扬毕竟年少,性子耿直爽朗,缺少了几分心思,而李子仪那个黑心肠的,连她都敢戏弄的人,安排给杜明扬正好,性格互补。
不用海棠多说,杜明扬想起在宫门口见到的男人,整个人都不好了。
“你安排何人给我当军师?不会是那个谁吧?”
言语里满满的嫌弃,他想来也猜到了这个军师是何人。
恰好李子仪带着好友在外面求见,听到杜明扬言语中满满的嫌弃意味,他微微挑了挑眉,道:“我可不就是那个谁,杜公子可是失望了?”
杜明扬想到汴地情况不明,心情格外沉重,没有心思和李子仪相争,想到这个人虽然性子有些讨人厌,实力还是不错的。他瞥了一眼李子仪,道:“马马虎虎吧,带着你,比旁人强一些。”
堂堂丞相之子,学贯古今的清流榜首,只是比旁人强一些?
跟在李子仪身后的书生太过惊愕,脸上的表情没有控制住,引起了海棠的注意。
海棠朝着李子仪微微挑眉,心道:买一送一?还有这等好事?
她没有出口斥责,能得到李子仪的认可,还在这等关键时刻将人带入宫的,必定有所奇异之处。
“娘娘,在下想向你引荐一人。”
李子仪往旁边站了站,将身边的好友暴露在众人的视线里,满意地看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好友身上。
方才道:“此人乃是在下同窗好友王乐,字明达,汴地人士。平生喜欢研究《周易》、天文、术数,且家学渊源,擅长水利之事。”
看着眼前这个俊秀腼腆的青年,海棠听明白了李子仪的话,这个人擅长水利工程,跟着他们去汴地,有利无害。
她略微考问了几句,这个王乐是个有才华的青年,大手一挥,相当大方地给了对方一个官职,让他随军去汴地。
在海棠和他们三个人讨论关于处理汴地水灾具体事宜时,杨熙听着听着就犯起了困,小孩子家家的,经不起长时间的辛劳,就在大殿里睡着了。原先他坐在海棠身边,不知道何时脑袋一点一点的,渐渐偏离了原先的位置,扯着海棠的裙摆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