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有些迟疑:“殿下,这样一来空花费不小?”
裴修睿睨了一眼郑海,不悦道:“怎么,这些银子郑知府是有什么想法吗?”
郑海:“下官不敢,下官这就去处理此事。”
“慢着!”
众人一看,原是叶知意出声制止。
裴修睿疑惑道:“怎么了?阿意,可是有何不妥?”
“这件事先延后再说。”叶知意看向裴修睿,“我心中有个想法,如今还没有证实,待我证实我心中想法的真假再实行这件事吧。”
裴修睿:“那好吧。”
叶知意看向在旁边安静的太医,向前一步,礼貌问道:“不知可否请太医大人去为那位差役的家人把把脉?”
如若是别人问,孙太医肯定不想理人的,刚刚他已经看过脉案指点过方子,在让他去给一介草民看病岂非大材小用。
可这些日子叶知意的所作所为孙太医看在眼里,他心中很是敬佩这为国为民的女子,听见叶知意的请求,孙太医看向裴修睿。
裴修睿点点头:“便麻烦孙太医去看看吧。”
叶知意道:“请您仔细考虑,因为这事也许有危险!”
孙太医疑惑,这区区一个看诊又有什么危险?
叶知意不能隐瞒医生,便犹豫的说道:“我怀疑这病可能会染人……”
“什么!!!”
在场之人一听这话齐齐震惊,染人!直白的说就是疫病,这事非同小可!
叶知意就知道说出来会是这个样子,可她如今请孙太医诊断,总不能隐瞒医生啊。
裴修睿果断道:“孙太医一定要仔细诊断,确定这到底是不是疫病,也好尽早商量对策。”
虽然叶知意说了出来,可如今没有孙太医后退的余地,为臣、为医,他只能一路向前。
几人将那位差矣传唤而来,说来也巧,那位差役就是当初周青山派去跟着叶知意回小河村的差役中一员。
这差役叫周松,生病的人是他的母亲,他们这些衙门的差役外面老百姓看着威武,可实际每月例银没几个,再加上平日还免不了些迎来送往,有些人的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周松平日日子过得还算宽松,可自从前几日他家中老母亲生病后,整个家便一团乱麻。
他倒是个孝子,早在发现老母不适后便带去看病抓药了,吃了一副药是有些好转,可不到两天这病又卷土重来了,更显严重如今每日躺在床上无精打采。
原本在外帮着铺子裁衣做工的妻子也请假回来照顾婆婆。家中少了一份收入,妻子一人要照顾婆婆和孩子,如今家中是一团乱麻。
如今听到大殿下说要派太医为母亲诊治,周松差点喜极而泣,连忙感谢道:“多谢大殿下,多谢太医,多谢知府大人,多谢县令大人,多谢叶姑娘。”
郑海道:“也别谢我了,是叶姑娘偶然听说此事才请孙太医帮你母亲看看的。”
周松连忙再次向叶知意道谢:“多谢叶姑娘,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叶知意:“你客气了,我们还是先去看看老夫人吧。”
“好,好。”
在周松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了他家,刚一进门便看见一个憔悴的妇女,她看着一行人先是有些吃惊害怕,然后看见了自己相公,喏喏道:“相公,这几位大人是?”
周松连忙道:“这是大殿下和知府县令大人,还有叶姑娘和太医,几位贵人好心,今日特意让太医大人来帮我们看看母亲。”
周松妻子听到这话简直要哭出来了,这些日子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婆婆,还要操持家事,让她忙得浑天黑地。婆婆平日里待她也是极好的,她照顾婆婆没有怨言,可劳累也是真的啊!
“多谢各位大人,民妇谢过各位大人了!!!”
周松理解妻子的心情,但此时不是说话的时机,他连忙将人请到客厅。
“上茶。”
孙太医直接道:“老夫先去看看病人吧。”
周松心中觉得让人一来便去看病人有些不好,但情感上又说不出推诿的话,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孙太医一生看过多少病患,对这些家属的心态在了解不过了,何况这事事关重大,他道:“先看了病人老夫也好早点完成差事。”
周松感激不尽:“劳烦太医了。”
孙太医便要抬脚去内间,这时叶知意递了块折成三角形的帕子给他。
孙太医看见这帕子,两人对视一眼,孙太医接过了叶知意手中的帕子。
作者有话要说:太医说的脉象之类的是我找了本中医基础拼凑出来的
第68章
孙太医将叶知意给的手帕捆在脑后遮住口鼻, 随着周松妻子去了老妇房内。
刚一进门孙太医便感觉屋内比起屋外来要凉快许多,不过热症的病人的确实喜凉。
孙太医停下了脚步打量了屋内,说道:“你将你婆婆照顾的很好。”
周氏听见孙太医的夸赞有些不自在, 为人儿媳照顾婆婆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她解释道:“我婆婆自从病了后便十分怕热,这屋子日夜都开窗吹风, 我又将窗台上种了些花草,让屋里更凉快一点, 婆婆也能好受一点。”
孙太医点点头。
许是听到了动静, 躺在床上的周母说话了:“翠花啊,你在和谁说话啊?”她的声音虚弱无力,让人听不太清楚。
周氏却听清楚了, 她忙走到床边,说道:“婆婆,相公衙门中的贵人好心, 请了一位太医来为您看病,您的病马上就要好了。”周氏语气中不由透露出喜悦,在她看来有太医出马肯定药到病除。
周母听到儿媳带来的消息的也十分激动, 挣扎着就要起床:“真的?!快,快扶我起来,老婆子要去拜谢贵人, 还要感谢太医来为老婆子看病。”
周氏见此连忙制止:“婆婆,贵人心好, 不会计较这些的, 您现在连床都下不了,怎么去谢恩?您放心,媳妇会帮您谢过贵人的。”
确如周氏所说, 周母浑身无力,根本无法下床,在儿媳的搀扶下不得已只好再次躺在床上。
孙太医也上前劝慰道:“老人家不必多礼,治病救人乃医者本分,你真要谢也不急于一时,待身体康复后在谢不迟。”
周母扭头一看,说道:“这位就是太医大人吧,劳烦大人了。”
孙太医道:“不劳烦。”他走到床边坐下,同时周氏也退到他身后看着他诊脉。
周母面色潮红,呼吸加快,体温比之寻常人偏高,确实是热症导致。
周氏见孙太医把脉的手久久不曾放开,一颗心慢慢的提了起来,终于忍不住小心的问道:“请问太医大人,我婆婆到底所患何病?”
周母见儿媳妇不知规矩连忙训斥道:“你急什么,太医大人自然知道该怎么诊脉。”
这时孙太医松开的把脉的手,问道婆媳二人:“这病患了多久了?吃过药吗?效果如何?”
周母赶紧道:“有十来天了,当时我就觉得浑身乏力,有些不适……让我儿带着开了两副药,回家吃过……”
才说了几句周母呼吸便急促起来了,一副累极地模样。
周氏见此便补充道:“抓了两副药吃过后第二天便感觉好了一些,谁知不过两天婆婆她又说不适了,然后一天比一天没精神、气力,这几日更是连床都下不了……”周氏说起这些满脸担忧。
孙太医闻言道:“药方和药渣在吗?”
周氏连忙道:“在、在的,我现在就去拿来……”话音还未完她便跑了出去。
孙太医又向周母问了一些平日的生活习惯以及患病前有没有什么特殊,周母均一一否认。
这时周氏已经拿着方子和药渣回来了,她将东西递给孙太医,并道:“药完全是按照大夫给的方子开得,可如今都不管用了。”可因着第一次有效,他们也不好找大夫问问到底是为什么。
孙太医先是检查过药渣,确定没有问题后又看向手中的方子。这方子和适才在衙门里那些大夫给一样,同样没有问题。
见婆媳两期待的看着他,孙太医重新开了一张方子给二人,二人拿到这方子是喜不自胜。
客厅里,所有人都在等孙太医的结果。周松是担心母亲,而其余人确实等一个答案。
孙太医出来时众人齐齐看去,周松更是跑到他身前,急切的问道:“请问太医我母亲所患何病,该如何是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