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红包群去种田(穿书)(45)

作者:虞融融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太好吃了,又糯又甜。”

叶知意见此只以为是他们第一次吃玉米才会如此惊叹,心中不以为意,但好久没吃了,她也拿了一管吃了起来,只咬了一口她便睁大了眼。

现代的时候玉米分糯玉米和甜玉米,可她手中这管玉米玉米吃起来既软糯又香甜,竟比她吃过的所有玉米都好吃,想不到种植大师改良的新品种如此厉害。

看来她要加快红包群的升级了。

姐弟三人尝过玉米后,叶知意便又扳了些玉米送去张婶家中,然后让张家大哥随她去地里再扳了些玉米用作宴席上,也好可以多添个菜。

张婶听后高兴不已,张家大哥也连连感谢,虽然他们拖叶知意的福,卖新菜存了些银子,可办这个满月宴还是有些紧张。

在三天后的满月宴上,这些村民一年到头难得吃顿好的,所以几乎每次有人摆宴便是他们进补的时候,几乎一上菜便一扫而空。

而每家摆宴的菜几乎都差不多,可今日张家居然端出一道他们从未见过的菜上桌,村民一时摸不着头脑。

而不等他们问出声,张家人便解释了:“这东西就是意丫头地中的玉米,今日意丫头见村民难得聚在一起特意拿出来让大家尝尝鲜。”

一听这话这些村民便飞快的拿起玉米吃了起来。

至此,玉米在村里引起了热潮后,叶知意便通知周掌柜上新了,一时间整个福安县的眼睛都盯着这新出的玉米。

县令在去信给知府后不久便接到了知府的回信,信中十分重视玉米,让他不要管什么王家,一定要将玉米处理好推广开来,等玉米成熟后便写上奏折带上实物快马加鞭送到京城。

县令收到知府的命令不敢怠慢,他本来也时时刻刻留意着叶知意的玉米,在叶知意将玉米给张婶做满月宴后天他便再次亲自来到小河村。

这次他来的主要目的是收走一匹批玉米进献给皇帝,然后预估出玉米产量到底如何。

虽然已经看过一次了,但这次再看到玉米地时县令还是止不住的激动,玉米杆上的玉米苞这次已经很饱满了,县令扳下一个在手中垫垫,好家伙,这怕是有一斤重吧!

他命人先扳下一百管玉米称称,再将玉米粒播下来称,然后再数数地中的玉米,好家伙,这么一算一亩地能收两三千斤玉米管,近两千斤的玉米粒啊,至于叶知意说的玉叶子米要收还要像稻谷一样晾晒脱水他没有在意,便是脱水后又能少多少!?总不会超过两百斤吧!

县令一阵忙碌过后,带走了百斤玉米,还有叶知意院中那些已经可以食用的蔬菜,他要马上写折子两这些东西献给皇帝。

第35章

京城

天还未明, 京城中各个权贵官员的府邸已经陆续亮灯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而皇宫中皇帝在丫鬟太监的伺候下起身。

最后,皇帝与百官汇集在太清宫。

“皇上驾到——”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庆帝身着龙袍,头戴冠冕, 看着下面对他跪拜的百官:“平身。”声音平静又威严。

“谢陛下。”

百官起身后便开始今日早朝,庆帝针对百官的问题一一下达命令,良久, 今日早朝便告一段落。

庆帝开口道:“各位臣工可还有事启奏。”

这时吏部尚书出列了:“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庆帝定睛一看道:“魏尚书有何事启奏?”

只见他拿出一份奏折恭敬呈上, 口中道:“嘉州府下福安县近日一农女种出不少新奇之菜, 特献给陛下。”

庆帝一听心中无感,毕竟他身为帝王,每日都有各种新奇之物源源不断的向他呈上, 如今些许蔬菜他并不新奇。

庆帝不在意,可坐下方那位穿着威严富贵的皇子朝服也不能掩盖那一股书卷仙气的无双公子却在听到这魏尚书这话时精神一晃。

接着魏尚书又说话了:“除蔬菜外还有一物名曰玉米,已经证实了能亩产千斤。”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百官倒吸一口冷气。

马上有人反驳道:“魏尚书是否言过其实上, 如今托陛下洪福,大庆风调雨顺,可一亩地也至多不过六百斤粮食, 是何物竟能亩产千斤!”说话的是户部尚书,他掌管财政和国库,每年各地税收他是一清二楚, 如今听到这宛若天方夜谭般话岂能不反驳。

而堂下一位年轻俊美,但脸色略显阴沉的男子在听见福安县后整个脸色凸的一下像能滴出水来一样:“陛下, 福安县并非富庶之地, 且刁民众多,岂能有亩产千斤的粮食,这定时当地县令为得功绩而报的虚假之数。”

这时又一位男子笑出声了, 他五官端正,面容英俊可周身就是一股风流的气质便是这端庄的朝服也压不下去:“周璧,周侯爷,你这么说不太好吧,好歹你性命垂危之际也是被福安县的百姓所救啊,听闻人家救了你你清醒后一声不吭就跑了,对救命恩人连句答谢也没有,做人岂能这样做呢。”他说着还摇摇头一脸失望的样子。

“赵怀瑾,你——”周璧听到赵怀谨提起他一直想忘记的耻辱顿时气急,他当日受伤居然被一个乡野村姑要挟,差点就娶了这么个粗鄙无礼的村姑做妻子,好在她最后有自知之明,知道她配不上自己,可是这件事在他心中久久不很释怀,如若不是因为这赵怀谨他那里会受如此屈辱。

“我,我怎么了?”赵怀谨睁大眼睛无辜的看着周璧,“做人要知恩图报我没说错啊。”他还摊了摊手,“是吧,礼部尚书。”

每日朝会都会出现官员针锋相对的场景,何况京城谁人不知永庆侯和镇国公世子不对付,他们不去掺和这些事,不掺和。

“够了!”正当周璧还要说什么的时候庆帝出声了。周璧也只能不甘道,“陛下恕罪,是臣失礼。”

赵怀谨也道:“陛下恕罪,我错了。”但他口中认着错,但脸上还是挂着那副语笑宴宴的表情。

庆帝训斥道:“朝堂之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周璧被庆帝训斥心中更恨赵怀谨,当初若不是他,自己当初怎么会答应娶那个村姑!

庆帝训完话后眼神又回到魏尚书身上质问道:“亩产千斤?!魏尚书是否口误。”这时侍监已经将奏折从魏尚书手中递到庆帝面前,庆帝一把拿过奏折便打开快速浏览了起来。

魏尚书见皇帝质疑,连忙道:“臣只是依照折子上所写如实禀告,那进献来的粮食蔬菜已经在外面等候陛下旨意。”

按照大庆的规矩,县令是不能直接向皇帝递奏章献宝物,这些东西当交由吏部管理。

庆帝已经看完了奏折,确认折子上几处都写的千斤而未有笔误,这才折子上言之凿凿,将他怎么估量的都一一记录在案,光看这份奏折确实找不出什么纰漏来。

庆帝合上奏折,已然恢复了平静,淡淡道:“既然如此便拿进殿中,朕和众位臣工一同看看这能亩产千斤的粮食。”

庆帝既然已经这么说了,百官当然不好反驳,但各个表情都不看好此事,只有那位谪仙皇子最是气定神闲。

很快,便有几个小太监捧着东西鱼贯而入,最后低眉顺眼的站立在大殿之中。

庆帝走到殿中,从左至右一一看过,魏尚书跟着庆帝身后为他介绍这些东西的名字。

待看到最后一物时庆帝停住一脚步:“这就是玉米?”

魏尚书恭敬道:“回陛下,此物正是玉米。”

庆帝看着盯这玉米突然大笑了起来:“天佑我大庆,竟出现如此好物。”东西已经已经摆在眼前,而那奏折上写的清清楚楚条理分明,庆帝再不怀疑,自古以来衡量一个明君的标准便是能否让百姓丰衣足食,而哪怕他再重视农业,可产量在那里他也无能为力。

可如今,在他在位期间竟然频频出现新蔬菜、新粮食且产量奇高,这不是老天都在说他乃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吗!

百官虽还是不敢置信,但看见眼前之物也回过神来,当今陛下英明神武、赏罚分明如若一个小小的县令也敢欺瞒君王怕是胆子不小。

一时也附和道:“天佑大庆,陛下英明。”

庆帝心情愉悦便大手一挥:“今日众位臣工便同朕一同尝尝这玉米吧。”至于那些菜数量有限便只有他自己尝尝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