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盛最后虽然逃脱了被退学的困境,但是我知道,他学的也并没有多优秀,关于这点,我的爸爸妈妈都知道。
所以他们开始早早操心,自已的儿子,以后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但我更好奇的是。
储盛是怎么想的。这一次,他会做如何反应。
*
“工作吗?”他手上的筷子不停,也不怎么意外我会问到这个问题。
“爸妈说了让我考公务员,打算买点书先看起来。”
“公务员吗?哇,那挺难考的哎,你早做准备,我听说要背一大堆东西,你行不行的啊。”
我依旧漫不经心地吐槽他。心里的那艘小船,却已经在缓缓沉没,一直,一直,向着无边无际的深海下行。
公务员是个好工作,我知道。
我也很高兴,如果他以后真能考上公务员的话。
向生活妥协,从来不是一件丢脸的事。但是我说过,储盛,他常常像是我的一面镜子。
这一刻,从他这里,我遇见了自己的以后。
☆、第 71 章
三月草长莺飞。
生活一地鸡毛。
我们之间共度的第一个春天也开始了。
我喜欢春天。
初中的时候刚学朱自清的那篇《春》时,只知道腹诽感叹,这个作家戏也太多了吧,就一个春天真有这么多可写的吗?搞得我们又要分析写作顺序,还有找各种修辞手法。但后来也是托学了这篇课文的福,自己慢慢地开始地会在春天寻找。
并且慢慢意识到,这好像是我整个初中生涯里遇见的最明媚的一篇课文。不知道别人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其他通常不是家国大义,就是人生哲理。当然这些都是很好的,是有教育意义的。
但是明媚,犹如春光,好像太惬意,太轻佻,所以有些无关痛痒。常常被我们忽略,在自己的生活里的匆匆略过。
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好像就是后来的我。和一场春天,所有的故事。
我认为成长就是一个容器,把这个容器慢慢填满的一天,就是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那一刻。而填满这个容器的,常常是我们人生路上遇到的挫折,失意或不甘。
毕竟不美好的事总是有当头一棒的效果。
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跳出来看一看,其实这个盛着所有不美好的容器,正是我们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
它就是我们。
三月阳光灿烂。
我爱人间,爱这万丈光芒的人间。
*
当然,三月也是犯春困的好季节。
数学课下课铃声刚响,教室里刚还勉强昂着的脑袋瞬间倒了好几个。可怜我们数学老师陈华还比着双手兴奋地在黑板前大喊。
“看清楚,快点看,我要变了!”
“马上就变了!”
回应他的也只是一片稀稀拉拉的,未睡醒的孤魂野鬼。下午第一节课,根本就不是人上的课好吗。
陈化动了动嘴,变身动作卡在一半,最后还是恨铁不成钢地把手里的粉笔一丢。扬长而去。
这是高一。
后来到了高三,他就一个个跑到你跟前把你给吓醒。不过高三大家也没有那么嗜睡。全靠各种咖啡,还有白兰氏鸡精吊着。
扯远了。
我今天倒不是很困。拿了水杯打算去水房灌水。
门外阳光亮得晃眼,我一出教室没当心被照得眼前冒黑。我从后门出来的,隔壁两班还没下课,好像是语文老师在给默写。靠门这个同学,手里笔还在动,但是看他的白眼,人已经困得要翻过去了。写的东西,也不是汉字,基本上就是在徒手画心电图。
还是四班最热闹。几个男生站在前面花园里,出口成章的在跟楼上的某个班级叫嚣。走廊里站着几个加油助威的群众。不过三句没过,上头下来好大一阵瓢泼大水。底下几个,就捂着头骂骂咧咧地四处逃散。
我可能是刚刚被阳光刺得眼花。
这幅画面在我的心里熨成了柔软的弧度。
我笑笑,心情忽然很好,接着慢一拍地想到自己的水还没有打。
后面走上来两个女生,我往旁边让了一步。目送着她们转弯上楼的身影。
她们刚在聊什么?这么兴高采烈地。
好像是今天我们学校要接待一个外地学校的交流团。
没有听说过。
我从水房回来,预备铃已经打过。这节是音乐课,音乐教室在艺术大厅。团委一头乱发,扯着嗓子在教室里吼,几个还趴着不肯动的人才不情不愿地起身到后面柜子里翻音乐书。
我站在门口等着张放放过来。
指着她手里的地理图册认真不解:“你拿本地理图册干什么?书呢?”
“哦哦。”她睡得惺忪的眼微微一亮,转身又跑回自己的柜子前一顿好找。
她把地理图册放回去了。
转而,拿了一本地理书。
我对张放放无懈可击的逻辑能力感到佩服。
音乐教室在艺术大楼三楼。
我们音乐老师是个极具个性的傲娇男中年。我看得出来,让他纡尊降贵的来指导我们这群连五线谱正反都搞不懂的破学生,极大的摧残了他的艺术积极性。
今天因为我们团委自己课间也睡过头了,整队又慢,一个班的人晃晃荡荡地到达艺术楼。上课时间已经过了五分钟。
我们刚准备上楼。
上面就飙下来好大一阵咆哮。
“给我站住!”这么中气十足地一声喊,大家都瞬间被吓得停住不敢动。张放放回头瞅了我一眼,两人凭空交换了一下想法。
听这声音,今天这心情好像格外暴躁啊。
不过大家都比较淡定。
要死一起死吗。
对不。
“都几点了!”
“你们这帮死小孩还知道要上课吗!”
“气死我了!”
大喊着气死我了男人,一步一步优雅地从楼梯台阶上下来。我有时真的觉得他就是个扩音喇叭,音量高低,只要按按音量键就可以了。哪像普通人,必须要声嘶力竭才吼得起来。
团委冲前面的宋显使了个眼色。宋显当然当作没看见。她没办法,最后只能还是她自己跑出挡枪。
其实我们班长宋显这个人吧,平时都是一副老实人的样子。本本分分,偶尔犯犯贱,特别能融入人民群众。基本常常都忘记他是我们班的一班之长。
团委就不一样,凡事都冲在前头,什么活动都有她大张旗鼓的身影。不论是搞活动还是氛围都是一流,唯一比宋显逊色一点的,可能就是成绩了。但也只是一点。
我记得班级换选班委的时候,她的得票很高差点就超了班长。
不过接下来的班会课上,汤洁第一次公开表扬了宋显,并表示,他永远都是一班的班长。我当时就想,这家伙莫非是什么达官显贵的亲戚,要不就是给汤洁塞了不少礼吧。不然她怎么会这样公开保他。
后来我在办公室门外不小心听到了理由。
“ 一班,不能有一个凡事都大开大合的班长。”
当时,我好像就明白了。
宋显的可贵之处。
*
大家都在欣赏音乐老师如何优雅地发飙。
而我却在这个间隙里走了神。
艺术楼一楼有三个美术教室,两个图书馆和四个不同类型的阅览室。
此时此刻,常年紧闭大门的社科阅览室里,突然涌出一群人。
看穿着打扮,以及是说话的声调,都能确定,他们不是本校人,更不是本地人。
一个老师领在前面,后面跟着十来个学生模样的人。
本来他们自己一帮人交流地挺好的。但是可能被我们音乐老师优雅的骂街给吸引到。一个两个的小脑袋都纷纷冲着我们这边张望过来。
隔着十来米的距离。
周围的人也都在好奇。
“谁啊?这些?”各种此起彼伏的声音。
我这才猛地想到刚那两女生说的话。
外地学校交流团。
*
音乐课下来就是午饭时间。大家也都顾不上回教室放东西,直接拎着书就往食堂里冲。
高三比高一高二提早五分钟下课。我们进食堂,正好迎来第一波小高峰。不过这都算好的了。等高一高二的饿虎出山,才是大场面。
排在我前面几个同班的女生在聊刚在艺术楼遇见的一群人。张放放也跟着参与其中。我听了总结下来,好像这是崇南每年都有的一个项目,兄弟学校之间一个定时定点的交流互动。不过我们学校的兄弟有点多,一会儿泰国,一会儿丹麦,今年轮到了国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