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被挑起兴趣来,猜道:“朕听闻苏凤章书画一绝,莫不是因为这个?”
方琳琅只是摇头,皇帝又猜测了几样却都不中,只得无奈的看向宠爱的妃子。
方琳琅这才笑道:“陛下猜不中也是自然,因为知道此事的人不多,若不是今日陛下提起,臣妾也不敢贸然提起。”
“说起来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臣妾与哥哥从湖山县赶往青州投靠叔父,谁料到在青州之上居然遇到了水寇。”
“那时候命悬一线,哥哥又是个文弱书生,若不是苏公子仗义出手,只怕陛下就见不到臣妾了,说起来,苏公子还是我们兄妹俩的救命恩人。”
皇帝一听果然惊讶,追问道:“居然还有此事?勤政殿上,朕见那苏凤章文文弱弱的模样,可不像个能勇斗水寇的。”
方琳琅嗔笑道:“臣妾与那苏公子只是一面之缘,知之不详,但听哥哥说这位苏公子在船上手刃了几个贼寇,颇有几分胆识。”
方琳琅说完,又捂住嘴巴道:“陛下,臣妾说得兴起,一时忘了您不爱听这些。”
皇帝喜欢的是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如嵇康阮籍这般的名士,颇有几分喜文厌恶的倾向,他甚至有些怕血。
皇帝却哈哈笑道:“琳琅不必紧张,朕可不会因为此事责怪苏状元,反倒是觉得此人有勇有谋,文采出众,确实是可造之材。”
“再者,他可是爱妃与方钰的救命恩人,于情于理,于公于私,朕都要重用他才对。”
方琳琅这才放心笑道:“那臣妾就放心了,陛下如此,倒是替臣妾还了一份人情。”
“那琳琅要如何谢我?”皇帝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暧昧的味道溢于言表。
方琳琅微微一笑,靠在皇帝脸颊上亲了一口,又说道:“听陛下的意思,苏凤章才是状元,之前两苏之争惊动京城,太子殿下又钦点了会元,臣妾还以为苏莯会是状元呢。”
皇帝听了这话,原本脸上的笑意都收敛了一些。
方琳琅连忙说道:“陛下,可是臣妾说错话了。”
皇帝却问道:“你可曾听闻贡院起火的事情?”
方琳琅一脸莫名的问道:“贡院起火?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
皇帝也没有追问,忽然起身说道:“罢了,你歇着吧,朕去皇后那儿一趟。”
方琳琅连忙起来送行,等皇帝走了她脸上的笑容都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
伺候的宫女欲言又止,到底是开口问道:“娘娘,您何必加上最后一句,若是不提的话,陛下也不会生气离开。”
方琳琅却嗤笑了一声,道:“陛下心中早就对太子不满,不然也不会执意定下苏凤章为状元,将苏莯的名次压下。”
宫女担心的说道:“可是娘娘一直置身事外,这话何必由您来说呢?”
方琳琅却笑了:“你不懂,这话就该本宫来说才好。”
她是谁,是陛下如今最为宠爱的妃子,偏偏份位却不高,宫内宫外都没有助力,一直以来都是出了名的不闻窗外事。可太子属于苏莯的事情,竟然连她都有所耳闻。
正如方琳琅所思所想,皇帝走出门之后就眉头大皱,当着自己爱妃的面他并未发作,这会儿浑身的低气压却足以让人恐惧。
一直走到了皇后宫外,皇帝停下脚步,忽然问了一句:“阿李,你说太子此次……”
问了一半,皇帝又咽下了剩余的话,就站在门口沉思起来。
此时皇后宫中已经得知了消息,皇后带着宫人亲自出来迎驾。
皇后的年纪比宫中受宠的徐贵妃还要年轻一些,只因为她并不是元后,而是继后。
这位继后上位十多年,膝下无子无女,只是抱养了一位宫人所出的公主。往日里最是讲规矩的一个人,不被皇帝喜欢,可皇帝倒也算敬重她。
“臣妾参见陛下,陛下万福。”皇后模样清秀,并未满头锦翠,但行礼的时候也是端庄大方,颇有一国之母的气度。
皇帝抬了抬手,比起跟方琳琅相处的时候,此时显然少了几分亲昵。
走进殿内,皇后见他脸色不大好,便主动开口问道:“陛下可是遇到了烦心事儿?”
皇帝叹了口气,忽然问了一句:“近日后宫可有传言?”
皇后眼神微微一闪,笑着说道:“陛下问这话,可是不相信臣妾了?”
皇帝看了她一眼,道:“朕怎么会不信你,只是……”
皇后笑了一下,问道:“陛下担心的是不是贡院传闻?”
皇帝没想到她直接提起,顿时眉头大皱,皇后却像是无知无觉的说道:“若是此事的话,陛下不必担心,早些时候确实是有些闲言碎语,但臣妾处置了几人,谣言也就散了。”
谁知道听了这话,皇帝不但没有散了眉宇间的担忧,反倒是越发沉郁了:“哎,怕只怕明面上无人敢提,背地里却传遍京城。”
皇后却继续说道:“陛下,子不语怪力乱神,不过是虚无缥缈的事情,不值得说道。”
皇帝看了她一眼,叹了口气说道:“罢了,制住了这股子歪风邪气就好。”
说完这话,皇帝也没有留宿的意思,起身往外走去。
皇帝一走,皇后脸上添了几分嘲讽,她确实是不信那些天道巫蛊之事,可他们的这位好皇帝,好君主可相信的很。
扶了扶自己的发髻,皇后像是没事人似的洗漱就寝,似乎完全不在意皇帝的这一番敲打,也是,她入宫多年,坐上后位也已经十多年了,若还因为这种事情伤心难过的话,恐怕一颗心早就千疮百孔,哪还有现在的舒坦。
不过她倒是想要看一看,一个是白月光元后留下来的太子,一个是心尖尖徐贵妃生的四皇子,这两人对上的话皇帝会如何处理。
转念一想,皇后又觉得此事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想必他们这位多情的君主依旧两面糊弄,保持着表面上的和谐吧。
皇后心中有几分看不上徐贵妃,这般大好的机会,他们竟然也没捣鼓出什么风浪来,贡院着火,太子不被上天所喜这般的谣言有什么用处,丝毫不能撼动太子地位。
倒是这位陛下再一次出乎她所料,要维护太子的话,就不该按下苏莯,让苏凤章当状元,但厌恶太子的话,又不该强压下这些谣言。
这么多年了,皇后依旧觉得自己看不懂皇帝的心思,他到底是喜欢太子,还是忌惮太子。
不只是皇后看不懂皇帝,即使是跟随皇帝时间最长的李公公偶尔也看不懂他。
在皇帝钦点苏凤章为状元郎的时候,众人都以为他对太子心怀不满,但旁人一旦说太子不好,这位皇帝又会大发雷霆,以至于四皇子也不敢明面上对付太子。
有时候李公公甚至有一种错觉,他们这位陛下什么都知道,偏偏什么也不想管,或许这一次也是如此,他点苏凤章为状元并未考虑许多,只是因为合眼缘。
毕竟这样的事情,这位陛下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第131章 就你了
三日之后,这一个清晨是个大雾天,飘飘袅袅的薄雾弥漫了整个京都,以至于走出门外不打灯笼的话,十步之外就看不清楚人影。
整个世界就像是这次的殿试一般若隐若现,迷离不清,民间押榜中,苏莯的名次还是遥遥领先,但在贵族阶层中却有着不同的声音。
宫门之外不得不点起了一个个灯笼,以免凌晨就站在广场上的贡生们看不清方向。
苏凤章也站在人群之中,和棠和白瑜正站在他的左右,白瑜忍不住嘀咕道:“苏兄,殿试发榜之日天降大雾,你说这是吉兆还是凶兆?”
苏凤章挑了挑眉,笑道:“今日在场的诸位都将是进士之身,自然都是吉兆。”
白瑜一听似乎放心了一些,和棠忍不住笑话道:“白兄,何至于此,咱们的名次都靠前,只要不出意外的话就不会是同进士,你到底在担心什么?”
白瑜连忙捂住他的嘴,说道:“就是怕这个,快别提这三个字眼。”
若说在会试的时候,大家伙儿怕的是落榜,那么在殿试时怕的就是同进士了。
毕竟殿试分三甲,一甲只有三人,便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人可是“进士及第”,傲视群雄;二甲的人数只占录取人数的三分之一,这部分乃是“进士出身”;而剩下的人都是三甲,这三甲的人数占据录取者的三分之二,只能算是“同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