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斯图亚特同人)玛丽苏斯图亚特+番外(57)

作者: 二叶舟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所以法国接济苏格兰还算轻松,所谓“您老拔根汗毛比我的腿都粗”是也。

但法兰西自己,仍深受财政问题的困扰。

弗朗索瓦正在和玛丽解释:“然而,《卡托-康布雷齐和约》之前,因连年打仗,所欠下的款子,实在惊人……”

即便享有至高王权的亨利二世,也不敢高枕无忧、说债多了不愁——国就是他的家呢。而当前主政的洛林红衣主教,既无命定君主之光环在身,又有王室总管蒙莫朗西在旁虎视眈眈。他为了把账抹平,维持地位,着实费尽心思。

洛比塔尔于是建议再次召开三级会议,距上一次集会不过两年余。

“而且,”弗朗索瓦叹道,“这次的三级会议,并不单单为了商讨税务。这两年来,父亲一直剿灭新教徒,可结果并不如人意,还损失了吉斯公爵和旺多姆公爵……”

“蒙莫朗西和那位夫人,都劝父亲平息怒火,趁这次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协调各方利益,看能否,找到更和平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绷得太紧,弦容易断。”玛丽点点头。“可以趁这次会议,综合各等级需求,试着和解,并改善财政状况。”

闻言,弗朗索瓦像是燃起了希望,语调也高昂起来。“是啊,如今吉斯家族受到挫折,蒙莫朗西却再获要职,双方处在新的平衡中……真希望,这次三级会议的召开后,洛比塔尔老师的主张能够贯彻实施。”

说着,弗朗索瓦深深的望了玛丽一眼。“他的观点,和你非常类似。”

她的观点?“宗教的背后,是经济问题,及封建领主和地方自治势力的联合对弈?”

弗朗索瓦的双眸在发亮。“是的。他说,第二等级中,如孔代亲王那样的大贵族,要特别防备、控制行动,避免他以新教名义聚集人手;对第一等级的教士们,则需要用辩才令他们心服口服,使上帝的羔羊得到安抚;至于第三等级,那些呼吁城市自治的市民们,他们是王国的基石,是财政的重要来源,是应该呵护的对象……”

他摸了摸妻子的脸。“这些日子里,我亲眼目睹许多……如苏格兰奉行‘世俗王国至上’,更有底气实施宗教宽容,且扩大税源,已逐渐走上安稳的道路……你的子民被照顾得很好。我惟愿模仿一二,让法兰西内乱止歇。”

被夸奖的玛丽,却提醒他。“世俗化社会,的确比神权统治适合历史的发展。然而苏格兰不算特别好的参照;毕竟国情不同,风俗迥异。法兰西的贵族和市民势力、教士们的学识背景……有太多因素需要考虑。”

“你说的,都很有意义。”弗朗索瓦在她唇上印了一记。“我明白了,亲爱的玛丽。”

他手臂环过她的纤腰,颜面相贴,内心涌出一股踏实感。“我将会尽职尽责……”

“我相信。”

两人静静相拥。好一阵过后,他再次看向她双眼,目光缱绻,依依不舍。

“我只是遗憾……我们又要暂时分离。”

无需玛丽赘言,他心里早就清楚:她刚当上英格兰摄政王,劳心劳力的事远比苏格兰国君时期更多——那本是个争权夺势的宫廷,她若不亲自坐镇,很容易就前功尽弃。此番她偕自己匆匆回巴黎,但不日,就又得赶去伦敦。

果不其然,玛丽没等到三级会议召开,就再度登上了航船。

不过,会议期间发生的事情,弗朗索瓦都细细写在了信里。

譬如,旺多姆公爵的遗孀、纳瓦拉女王让娜没有露面,却来了封措辞忧伤的信。她表示她始终忠于她的新教信仰。不过,她勉强同意,允许独生子、将要继任的新旺多姆公爵、时年十岁的独生子亨利,未来某个时候,有条件的,去巴黎接受些瓦卢瓦宫廷教育。

孔代亲王总算没再躲躲藏藏。然而他只敢公开待在波旁封地,并不主动觐见国王。偶尔,他依旧叫嚣,要支持胡格诺派的事业。但三级会议结果出来之后,他总算沉寂了下来。

这一次的三级会议,按照洛比塔尔设想,缓和了部分问题。如第一等级,出自对新教势力增长的担忧,体现出相当的诚意,愿意捐一笔“襄助款项”,帮王室度过财政难关。如第三等级,亦向国王表忠心,保证遵从“不在城内举行任何新教仪式”的决定。亨利二世则勉强安抚了国民,象征性免除掉部分注定无法收上来的税款……

要说法国人真的就此放下武器、摒弃仇恨,恐怕还未必;但至少,王室和各阶层代表愿意聆听彼此的声音,试着互相妥协……还是有希望啊。玛丽小心收起那一叠越洋而来的羊皮纸,默默感慨。

她和弗朗索瓦分别,一晃又是半年了。

半年足以发生很多事。

譬如,玛丽的近侍弗莱明小姐,终于“回老家结婚”了(这个梗不好笑且很危险)。谢天谢地,一路平安,没出什么幺蛾子。而苏格兰女王,只去爱丁堡待了三天,就颇放心的把“大后方”丢给新婚的梅特兰德,拍拍马臀往伦敦赶。

堂堂英格兰摄政王,当然要“一心扑到英格兰事务上”才像样。

当然,许多具体政务她无须亲自去做,只需督促枢密院就好。

玛丽便重点鞭策起了国务大臣威廉·塞西尔。

尽管诺福克公爵才是她最坚实的盟友;但玛丽基于“历史记录”,对于那个有着爱国情怀、精明能干的新贵塞西尔,更为信任。

——即使这个经常被她全权委托处置政事的新教徒,对于旧主,依然念念不忘,并时常与之见面。

而他的旧主,伊丽莎白陛下,则刚刚做出了令他这个民族主义者满意的决定:中止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次子、查尔斯大公的婚姻谈判。

于是,哈布斯堡的特使,和英格兰女王周旋良久,听足了虚情假意的话,最终带着一肚子气回去了。

他算是受够了这个反复无常的的女人,他要诅咒这个恶魔的女儿,全欧洲最大的异端!

女人真是祸水,即使这个有英格兰王国当嫁妆、看上去颇具价值,也一样!

玛丽听闻,对付特使,伊丽莎白颇有一套。她磨磨蹭蹭,含糊其辞。到最后,其他的都允诺了,唯独在最重要宗教问题上,不肯和查尔斯大公达成一致——她要求她未来的丈夫,不能望弥撒,不可领圣餐,不得崇拜圣母玛利亚;而且,必须和她一起,认真参与英格兰新教·圣公会的布道。

哈布斯堡家都是忠实纯粹的天主教徒,为至高信仰,从来不惜一切。以区区一顶英格兰王冠,逼他们背弃真理……想都别想!

玛丽对这个结果,一笑置之。

完全是意料之中好么。

不过,最近发生了另件出乎她的意料的事:约翰·诺克斯,这个本该服苦役的狂热新教徒,从去往瑞典的船上逃跑了。

于是,他的“资助者”,曾化名“托克”的朗格维尔公爵,不得不调集人手,再度去寻访那个加尔文派导师。

玛丽觉得很愧对同母异父的哥哥。朗格维尔公爵生于1535年,已经快三十岁了,因为她托付重任,这几年一直东奔西跑,还要假意违背信仰、做些近乎间谍的工作(虽然几乎都是指示下属、很少和诺克斯直接见面);不仅委屈了他的高贵出身,还耽误了他娶妻生子……

什么,还有另一个哥哥?同父异母的梅里勋爵,比朗格维尔要大上足足四岁,也迄今未婚?哦,那是他自个的选择——詹姆士在法国宫廷,花天酒地从没断过呢。

玛丽放下驻法兰西大使的来函,猜想着梅里也许抱怨的眼神,却不肯心软一把、令他回去苏格兰——他可是和另个时空中一样,希望返乡“掌权摄政”呢。

然而玛丽一直在努力改变命运的轨迹,他恐怕永远没机会如愿以偿了。

不过,即便玛丽自认是个敢作为的穿越女,也有许多无可动摇的历史趋势。

时代的车轮,正滚滚向前。

1563年10月,塞西尔亲自接见了一位“年轻有为”的船长:约翰·霍金斯。

他来自普利茅斯一个航海世家,他长年奔波西班牙和加那利群岛间之间。去年至今年,他因为“前往几内亚,买下共计四百奴隶,连同他捎带的英格兰产品,一并在小西班牙岛售出;而后再购置当地食糖回国贩卖”的开拓性贸易方式,大赚一笔,成为行业之标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