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斯图亚特同人)玛丽苏斯图亚特+番外(24)

作者: 二叶舟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总之,从今往后,她必须好好发展,中央集权,抵御强邻;甚至,颠覆对手,甚至,顺势夺位。

不过还得一步一步慢慢来。自己虽是最正统不过的苏格兰女王,在本土却根基浅薄,周围可用的人也不多……

玛丽眯着眼睛,坐在甲板上吹海风。她在心中,默默又把自己手里的牌过了一遍。

四个忠心耿耿的侍女,身后的家族或许能够借上力。虽然,她们和自己一般,离开苏格兰多年,未必能左右父兄;但是,依旧要好好争取。

剩下的几个异母哥哥,和她有一定权力冲突,坚决不能放任做大。尽管幼时,王太后将他们安排到女儿身侧;但要玛丽去拉拢他们,着实心里膈应。一个利益至上的梅里勋爵,她已经得扣在法国、并请吉斯舅舅们小心“关照”了;其他几个,或蠢笨如猪,或纨绔任性,都是得提防的货色。

当然咯,帝王家的骨肉亲情本是靠不住的。她承蒙詹姆士“照顾”这些年,已经算不错了。

她的卫队长博斯维尔,一个传统的苏格兰本土勋爵,有几分妄自尊大的毛病;目前倒也还安分守己、忠心辅佐她。毕竟,她有着法国人支持,且对于卫队颇慷慨大方,算个值得“效忠”的对象。而且,因为自己看中他的武力,语言行动间格外器重,俸禄赏赐足够,他应当没有滋生异心的理由。

而法兰西方的卫队长蒙哥马利,作为盟友抑或臣属,通常和她站在同一战线——谁叫她也是法兰西的太子妃,未来的王后呢——即便他不那么“爱苏格兰国”,至少大体是“忠君”的。

唉,她将要归去的,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啊。苏格兰,地处不列颠北端,被大海包绕;土地贫瘠,农业不发达,主要靠畜牧渔猎维持生计。因为这片高地穷困荒凉,连好高骛远、打遍地中海的罗马人,也在其边境线附近止步;文明的风,一直都很难吹进来……

所以,尽管被强邻英格兰反复“熏陶”,后来又接受了法国诸多援助,苏格兰的领主贵族,大多依旧野蛮残忍。他们信奉“有奶就是娘”,从不讲究荣誉,亦不在乎道德,更缺乏信义。英格兰和法兰西,谁给他们好处,他们就为谁效力,苏格兰君主于他们,只是个可以涂抹的符号罢了。

其实,就连源自法国的、斯图亚特家族本身,也只是矮子里拔的高个儿。

这个家族能幸运的占据王位,除了刚好娶了前朝女继承人,更是因为,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他们恰好能维护领主间的相对平衡。

斯图亚特家的实力素来不雄厚,甚至远不如某些封臣有钱,军政上一直无法掌控整个国家。偏偏这些封臣,粗野放肆,贪婪好战。如果国王不符合他们的需求,他们就设法阴谋暗杀;如果外国许诺什么利益,他们就痛快的掀起战争。

他们是随时转向的刀枪,是这片土地上的毒瘤。

于是,英法之间的拉锯,时常搅得苏格兰内外骚乱,不得安宁。贫穷的苏格兰王室,也就在这些战乱中一步步衰落,直到男嗣断绝,最终不得不让一个女婴坐上宝座。

谁能想到,眼见要断绝生机的斯图亚特家族,后来,竟又利用法国这个靠山,卷土重来了呢。

更没有谁想到,女婴外壳之下,会有一个来自遥远时空的成熟灵魂,正企图底改变这个王国破败落后的局面。

对一个生而为王的君主来说,以国为家,是一种负责任的想法。

对一个享受过文明果实的穿越女来说,改善不自由不健康不安稳不体面……的生活,则是她再活一世的人生目标。

明明已竭尽所能做好了充足准备,也觉得自己离“大干一场”越来越近;但,坐在这条勉强算舒适的航船上,玛丽也一点也不雀跃,反而有几分忧虑。

和十年前一样,他们正冒着危险,绕道避开英格兰的巡航船。

不过,如今英格兰倒没有那么强烈的拦截意图。毕竟,她已是不容轻易摆布的成年女王了,又有着绝对坚定的盟友法兰西,且不可能再在婚事上为强邻带来好处……

然而,当年她是前往一个有着富裕华丽之美誉的王宫,且可以期待作为贵客大受欢迎。如今,她是返回一个狼藉满地的故乡,因为自己意图干点实事,还不知,将会遭受多少明枪暗箭。

幸好,在那个亟需修葺的穷乡僻壤,还有个生身母亲在等待她,迎接她……

“看见陆地了!”

忽然间,负责眺望的水手兴奋的大喊。

这时候,玛丽也不无激动的站了起来。

快了,就快到了。

从翻涌着白色浪潮的海平面之下,渐渐升起的——

那群阴沉而雄伟的要塞啊。

圆形的塔楼,外层斑白剥脱,内里却坚固依旧。它们矗立于灰蒙蒙天空之下,与海为伴,经历无数风暴的袭击……

玛丽心中,一阵波澜起伏。

时隔十年,苏格兰再一次向它的女王敞开了怀抱。

因为预先有所准备;所以,玛丽·斯图亚特踏上故国土地时,受到了热情而隆重的欢迎。

尽管是东拼西凑的仪仗队,倒也卖力的在演出,显得声势浩大。被天主所承认的君主,去国离乡十年之久,一朝回归,定会对王国的政局产生不小影响——这是无论贵族或平民,都无法忽视的影响。

比起贵族们的严阵以待,平民们对于女王的感情要积极、淳朴得多。首先,女王太漂亮、太耀眼了;灰头土脸的泥腿子们,一边看得入迷,一边就被那气势所压倒,瞬时不觉得女人当政有啥不好了。其次,女王甫一下船,就当众宣布了好消息:自她归来,王国将极力促进和平,尽快结束境内的纷争,好让人民休养生息。

被英格兰和法兰西挟持着打仗多年,平民自然期望,尽快从战争的泥潭中脱出来,好安心劳作,过上日落而息的平稳日子。所以,无论君主选择什么和谈方式,哪怕教他们换个主子,也比时不时被人劫掠来得好。

玛丽深谙此道,所以,首个承诺,是她将尽力“签订合法可靠的条约,争取长期稳固的和平”。

事实上,就算她不作为,两年之后,苏格兰也会在法兰西和英格兰双方“调停”下,正式签下《爱丁堡条约》,来维持此地和平。

但是,既然玛丽不愿苏格兰继续当牌桌上的小弟,想令她的王国崛起,那就要从现在开始,争取各方面的主动权。

以此来拉拢民心,也是极好的。

当时,玛丽王太后并不在现场。等女王风尘仆仆赶回爱丁堡,这消息已经先一步传进了当前摄政者的耳中。对此,王太后感慨着表示:她毫无异议,一定和女王同进退。

同时,玛丽·德·吉斯不由得在内心长叹:女儿长大了呀。

而这个女儿接下来的作为,更是印证了她的想法。

在爱丁堡又一场庄重热闹的欢迎庆典中,不到十六岁的玛丽·斯图亚特,对于数年未见的母亲,当众表达了深切的怀念和敬仰。

泪珠从她的脸颊滚落,给在场的诸多平民,留下了“深情”“善感”“仁爱”的印象。

待到晚间,在上等人方可出席的宴会上,小女王又在齐聚首都的权贵中,展露了她沉稳成熟的一面。

她笑语嫣然,措辞风趣,说了不少来自欧洲大陆的逸闻。但,若是有谁提起苏格兰现状,她就话里话外,略过细节,只强调她“将去努力促成”的长期和平。

国情如何,她还需要实地考察、细细思量;而具体政务,女王还没怎么接触,更不适合轻率谈论。

然而,进行一番“将要有所作为”的表态,还是必须的。

“向往着和平”的同时,玛丽·斯图亚特又不动声色,炫耀了下她带回苏格兰的卫队——装备精良,兵强马壮,忠诚可靠。

咳咳,这些,大部分都靠钱堆出来的。

大伙尚不清楚,她在法兰西,先收了半笔“知识产权费”呢。所以,那些权贵,一边啧啧称奇,一面深深嫉妒。

玛丽却打定主意,要迅速确立自己的地位,不能被臣属们牵着走。

和平的促成,往往需要足够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而且,想要压制苏格兰那些不太忠君的领主们,首先,最好给他们一点实际的震慑。

如她所愿,年轻女王不亢不卑的处事风格,给苏格兰的贵族圈子留下深刻印象。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