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显示自己也在认真学习,玛蒂尔达亦不甘落后、表达自己的思考。“是的是的,父亲所言极是。这就是常说的‘抓住主要矛盾’吧。”
见状,玛丽由衷感慨:好么,这一家子,一个个政治动物……
同一时间,“有幸”受邀旁观不列颠国会的西班牙大使,也在和副使嘀嘀咕咕:这,多么野心勃勃的一家子。
“从此就称‘不列颠与爱尔兰之女王’与‘不列颠与爱尔兰之国王’了,好狠,好快。”
“匆匆忙忙联合起来,是妄图和西班牙一争高下吧。在我们的腓力陛下把葡萄牙纳入统治范围还不久,就搞这么一出……”
“绝对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换作从前,法国哪能容许英格兰吞并苏格兰?当下他却乐意至极。显然法国国王并不愚蠢。所以,那个传闻的真实度很高——他预备同样让长女继承法兰西王位,以便将来统一海峡两岸。”
“那两位都四十多岁,估计是生不出儿子了,就只好把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
“是的,马德里必须早做打算,不能任由其发生。”
“可惜国王陛下正关心尼德兰……啧,英法还一直和低地那些叛军眉来眼去呢。从前奥兰治-拿骚的威廉就依靠他们帮助;现今他那个曾在瓦卢瓦-斯图亚特宫廷待过的次子,也自封为‘执政’,肯定也是从这里得到许多支持。”
“应该……没错!”
和他们预料的一样,莫里斯的确从玛丽及弗朗索瓦这儿获取了许多帮助。不过,他和他父亲境遇相似,这些帮助几乎都是暗地里私下进行的。
就如现在,他明明已经抵达伦敦,却得小心翼翼留在内廷,不能轻易出入公共场合,避免给西班牙人制造话题。
直到国会散会,玛丽才和弗朗索瓦共同召见了苦候数日的莫里斯。她其实还蛮欣赏他的。“虽说尼德兰气候更冷些,你却晒黑了,也变壮了——风餐露宿很辛苦吧。”
他神采奕奕。“有价值,不辛苦。”
自从唐·胡安死后,腓力安排的尼德兰总督变成了帕尔玛女公爵之子。这位新帕尔玛公爵比几个前任都聪明。几年来,他四处游说,软硬兼施,拉拢天主教信众占多数的埃诺、阿图瓦等省,成立了一个比较服从西班牙的“阿拉斯联盟”,正好和荷兰等七省组成的“联合省”对抗。因为稳扎稳打,他胜绩越来越多,到威廉遇刺身亡前夕,只有荷兰与西兰两个省坚持不肯与他讲和了。然而莫里斯和著名工程师西蒙·斯蒂文交好,去年开始,两人把数学及物理知识应用于弹道、工程、围攻等实际军事操作,居然迅速挽救了局面。
“可惜兵力还是有所不足……我想冒昧恳求两位陛下……”莫里斯满眼渴慕。
尽管玛丽对莫里斯颇具好感——懂得应用科技挽回危机,这小伙子大有前途——但一涉及核心利益,她的信念就显得很顽固。“这样,不适合。”
玛丽断然拒绝。让她直接派兵尼德兰,没门。以前英法赶去低地协力的,几乎都是“不受管控的私兵”;眼下本国新教徒将领被打压得差不多,旧教国君可别亲自下场掺和,免得不合“大义”。再说,尼德兰人闹革命的资金,一半是“边打仗边贸易”这种天赋技能支撑,一半就拜托英法及德国新教诸侯投入——目前英法出钱不少,已够意思了。
弗朗索瓦早就清楚并赞同她的意见,也跟着摇了摇头。“不可。”
莫里斯倒也不气馁。他很快提出低一层次的要求:“听闻不列颠及法兰西的新型联合舰队建制新颖,武器精良,可否允许我参观学习?再有,若可能的话,尼德兰想邀请他们前去演练一二,领略更高深的技战术。”
玛丽斜睨他一眼。她营造新舰队另有目的,意义重大,但暂时不是用来对付西班牙的。熟料消息传得这样快……莫里斯这是骗她把舰队先开出去,震慑一番对手?
这两个请求让她眉头紧锁。尽管她曾经看好莫里斯,也存了丈母娘看女婿的意思,但她还没算计他的弹道技术,他就先算计自家舰队种种……一刹那,她心情变得十分不美妙。
发现女王陛下面色不豫,而国王陛下也紧随其一脸肃然,莫里斯终于醒过神来。“我大胆妄言,是太轻率、是太不礼貌了。我会认真反省……还请陛下看在曾经教导我的情分,原谅我的不敬。所有的一切,全凭陛下意志。”
“嗯。”
玛丽抿着唇,鼻子哼哼。弗朗索瓦则察言观色,考虑要不要给老婆出气。场面渐渐尴尬起来。正在这时,此前和姐姐一起当安静听众的玛蒂尔达突兀插嘴,用一种轻快的语调道:“对了,莫里斯,你不是说随行带了几名眼镜商,其中一位颇具天分的磨镜师,叫亚斯·詹森的,尤其想推荐给这边的工程院吗?毕竟陛下一直对镜片很感兴趣……”
果不其然,玛丽的注意力霎时被这个新人名字给吸引过去。“谁,尼德兰来的磨镜师?”
哎呀呀,虽然她知道肯定不是列文虎克……但是,“尼德兰执政”精挑细选的“高人”,她怎么也不能错过啊!
作者有话要说:直接把度娘的资料摆出来算了……
亚斯·詹森是眼镜制造匠。他于1590年左右发明了显微镜。它是用一个凹镜和一个凸镜做成的,制作水平还很低。詹森虽然是发明显微镜的第一人,却并没有发现显微镜的真正价值。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詹森的发明并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
第91章 战争经济
堂堂苏格兰大统帅博斯维尔, 就任二十年最了不得的功绩,不过带瑞士雇佣兵护送女主子“进军伦敦”一回,还没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而他精心训练的亲兵, 只偶有小打小闹, 几乎没办成过“大事”, 简直浪费钱粮,辜负女王之投资。
博斯维尔于是忍不住哀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玛丽陛下倒是常安慰他,说什么“最重要的得放到最要紧的时刻”、“超级武器的最大作用其实是威慑”。但吃公家粮多年,不曾“报答君恩”,没为她建功立业, 令她感动得流泪……博斯维尔心里着实不爽。
好在,1584年以来他仿佛终于转运——发展海军, 初战告捷并弄死了那个虚伪鬼科利尼;指挥陆军, 让几位反对女王合并大计的苏格兰勋爵从此噤声……博斯维尔一度开心得朝天大笑:“再不发射,那些火绳枪都要发霉生锈了!再不多消耗点军火, 缺订单的苏格兰军工作坊恐怕得倒闭了!”
副官好心纠正他:“爵爷, 军工厂不全依靠我们禁卫军……他们也有对尼德兰出售,是女王陛下牵的线;爱尔兰平叛队伍开销也不少,资金时不时流入那里呢。”
博斯维尔眉毛一竖。“那算什么,那两处……苏格兰工坊干脆倒闭算了!”他很正经的抱怨起来。“女王陛下曾说, 工厂选址,要么靠近原料产地, 要么靠近买家,这样可以降低运输成本。铁矿和木材本来主要依赖从北欧进口, 若销售对象还距离越来越远,这些工坊就很没前途了。”
“可是,您现今正准备在这里开始打造新舰队……就是需求最旺盛的买家。”副官恭敬道。
博斯维尔摸了摸胡茬。“这个, 你说的倒也没错。”
当然没错啦。从这段对话发生的1585年开始,玛丽·斯图亚特筹划的新联合舰队,已经从英格兰普利茅斯转移到苏格兰的港口了。其实博斯维尔觉得普利茅斯更“繁华”,霍金斯德雷克们闲暇时也带他去消遣、花样多多;但是,女王的意愿,是让新舰队的建造更隐秘些,尽可能防止外界一下子弄到太多情报……
确实也落了个清静,有利士兵操练。
不过博斯维尔自个并不担心“外界窃取情报”。新舰队的对手可远着呢,至于距离较近的西班牙,还是他们的死敌。玛丽已和博斯维尔透过底:她想让舰队开往地中海,去对付那个尽管输掉勒班陀海战、但赢得了整个战役最终胜利的奥斯曼帝国。
好个庞然大物!女王这是要干嘛?
“明面上来说,这将是一项振兴基督教的壮举。前次西班牙主导的海战未能完成的,我‘希望协同’这新一代罗马教宗、西克斯图斯五世完成。”
“罗马教廷一直盼望打退奥斯曼,让基督徒重新夺回地中海上那些重要岛屿。可惜最有魄力的庇护五世于1572年去世;之后西班牙顾虑重重,无力、也无心再加入联盟作战;迫于压力,威尼斯只好在1573年同敌人议和,彻底丧失了对塞浦路斯的主权。因此,如我们能襄助西克斯图斯五世达成愿望,出兵‘收复失地’,他保证会以他最大的权威,支持我统一海峡两岸的法兰西和不列颠及爱尔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