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下手,侧耳倾听,原来滋滋的电流声是从空气中传来。
“喂?喂?”听到敲话筒的声音,有人眼尖,见到墙角处多了个大喇叭。
“大家好。”空气里传来柏宣字正腔圆的声音,他的嗓音给人一种安全感,让人觉得很踏实。
“广播调试成功,这里是丰收农场第一次播报,今晚的篮球活动照常于6点半举行。望周知。”
柏宣说罢关掉了广播,扭头对吴迪主动提供的技术帮助表示感谢。
吴迪扶了扶眼镜,谦虚一番,“这套设备恰好跟我以前中学时的很像,我嗓门大,所以当年老师就选了我去校园广播站。”
田垦里的众人这才哄堂大笑起来,对广播的出现议论纷纷。
在这个贫乏的年代,广播和篮球一样,都是业余生活可遇不可求的珍贵调剂物。
曲成圆不由地跟着挂上笑容,柏宣这次往返一趟乌市,的确淘了不少宝贝回来。
她是不是可以期待一下,未来能在丰收农场听到什么音乐呢?
音乐就像生活中的色彩,上辈子曲成圆对音乐有极大的依赖。
感到疲惫、孤独或伤心的时候,只要戴上耳机,打开自己喜欢的“网抑云”歌单,一切乌云都消散在了音乐中。
哲学家尼采也说过,“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
现在这个没有音乐的错误,由她的柏宣来修正。
*** ***
柏宣调试完高琳赠送的广播器材,很快收拾完手尾,抓紧时间回到劳动场。
远远见到曲成圆笑着迎他,他就知道安装广播这件事做对了。
柏宣扬起下巴,暗暗挺直背脊,总觉得趁机向女朋友邀功这种事,不太符合他的性格,要不就顺其自然吧。
曲成圆大大方方向他招手,他立即长腿一迈,几步就窜到姑娘面前。
柏宣一靠近,一股清爽干净的皂角气息便扑面而来,曲成圆特别喜欢这味道,使劲吸了吸鼻子。
没等她说话,他先问:“听到了吗?喜欢吗?”
那眼神,那笑容,就像一个小孩捧着满满的糖果递到你面前,奶声奶气问你:“可甜的糖啦,要尝一颗吗?”
“嗯!谢谢你。”曲成圆眼光微动,笑意盈盈,“谢谢宣哥哥。”
柏宣努力压下嘴角上扬,这一刻简直高兴得要颧骨升天,偏偏还要故作平静道:“其实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活儿,调试请吴迪帮忙,安装大喇叭和管涛一起弄的。”
“那圆圆第一想感谢的人还是宣哥哥。”曲成圆轻咬下唇,抬起头来,水汪汪的星眸就那么盯着他。
柏宣一怔,喉结滑了滑,他在姑娘清澈的眼眸里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曲成圆将他神情变化瞧得一清二楚,她一时色从胆边生,逮住机会就要撩拨柏宣,完全不记得大部分情况都是以自己被柏宣反撩而结尾。
“宣哥哥对圆圆好,想给圆圆听音乐,圆圆一想到就开心得不得了。”姑娘发射鼻音撒娇。
一口一个圆圆,自己叫自己还叫上瘾了。柏宣唇角微翘,攥紧拳头,压低声音道:“知道了,小调皮。”
抬眼就见郭二妞正朝他俩走来,柏宣隔空点了点她俩,又恢复了往常的语气:“走吧,一起去前面听我讲讲接下来的风沙防治和胡杨种植技巧。”
郭二妞点头如捣蒜:“好嘞!”
农场种完了春小麦,还要和风沙做斗争。春夏正是戈壁滩沙尘暴肆虐的高发期。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种树,绿化戈壁。
葱郁树木成林,筑成一道绿色的长城,能够有效防风防沙。
最常见的植物便是胡杨树。胡杨树被当地维吾尔族人称为“沙漠的脊梁”,有“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的说法。
由此可见胡杨树强大的生命力。
柏宣站在田埂边,给众人介绍胡杨:“胡杨是随着青藏高原一起出现的古老树种,可将根扎进20米以下的地层吸取地下水。叶子可作饲料,树枝里的生物碱可用来制作肥皂,木材耐腐耐水,适合造桥造家具。”
之后又亲自示范了胡杨树苗种植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阳光从背后照射过来,将他整个人笼罩在温柔的光线里。他就像在舞台上表演独舞的演员,观众的视线中心只随着他的移动而动。
这批的胡杨树苗足足有一米多高,柏宣动作一使劲,曲成圆能清楚看到他宽肩窄腰的体型轮廓,完全就是她的取向狙击。
“总之,胡杨浑身都是宝,是咱们戈壁滩的宝贝。”提到宝贝,柏宣忽然转过脸,似不经意看向曲成圆。
他的侧脸线条硬朗,眼神深邃有力,摄人心神。
正在佯装认真听课的曲成圆,被男朋友的眼神撩拨得一愣,像开小差的学生被老师逮个正着。
柏宣无声地笑了,眼底泛着笑意。
曲成圆脸颊隐隐发烫,伸手摸摸额头,表示自己有收到他传来的爱的讯号。
有时候她快记不起来刚见面时给自己冷眼和毒舌的那尊大佛,现在若是能给他一条尾巴,准能看到那条尾巴在欢快地摆呀摆。
人啊,一旦谈起恋爱,究竟会变得更像自己?还是会变得不像自己了呢?
和曲成圆一起陷入思考的,还有站在她身旁的王指导员。
插/完春小麦苗的稻田,通常会在田边立个牌子,上面写上几个大字【一级红旗条田】。
每当有人经过这个牌子,心底不自觉涌起一种成就感:这是我亲手种出来的田。
王指导员望着这几个字,顿生无限感慨,“同志们啊,努力播种,我们才能收获麦海粮山呐。”
说完自己一哽,咳咳咳......
可不是么,努力播种,到了秋天农场就能多个娃儿出来!
他默默攥紧口袋里的秘密调查小册子,扫视一圈,除了当时远在乌市被大雪阻路的柏宣,其他人目前都是嫌疑人,老王看谁谁都不顺眼。
“不负责任的臭小子,最好在老子逮到你之前自首,不然门牙都给你打掉喽!”丰收农场不知名侦探·神秘老王在心里忿忿道。
作者有话要说:柏宣:给洗fer装了广播,得意叉腰(~ ̄▽ ̄)~
王指导员:还是看柏宣最顺眼,农场的人都像他一样,老子就不用天天站田埂划小本本了。臭小子,你的门牙老子预订了╰(‵□′)╯
【注释】
①原话出自毛/主/席1939年写的《纪念白求恩》。
第38章 不吃醋了?
祖国六零年代的农业进步水平让曲成圆刮目相看。
或许因为上辈子的她即使生活在科技先进的二十一世纪, 也只是个五谷不分、饿了就点外卖的社畜。
难怪说人都是从实践出真知的动物,所有的真情实感还是得亲手亲眼经历一次才能深刻。
自从曲成圆亲自下田种粮食后,她就变得不再挑食,极其珍惜盘中餐, 因为粒粒皆辛苦啊。
她有时还会感慨, 自己真像穿到这里, 上演一出“六零年代变形记”。
她也开始关注农业方面的资讯,除了是自己每天挣工分的来源, 更主要的原因是这是男朋友的专业和事业。
认真工作的男朋友全世界最帅最迷人!爱屋及乌, 她也就主动接触起有关农业的方方面面。
比如,六零年代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已经不再需要人工下田作业,飞机会代替农民,喷洒大量的防虫治虫喷雾。
柏宣早在年前就提前联系好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一师七十二团, 协助安排一架小型飞机为丰收农场和红星农场喷洒农药。
这种小型飞机每次可以装载农药50公斤, 喷洒一次农药作业面达到20亩, 一个小时可以喷洒50亩小麦穗①。传统的人工喷洒农药,工作效率低,每人每小时最多喷1亩地。
而且长时间里站在农田里喷施农药, 容易造成作业人员药物中毒, 虫子还没死, 人先哐当一声晕倒过去。
飞机螺旋桨的轰鸣声把附近居住的少数民族乡亲都吸引过来了。
个个都在看热闹:不打仗,把飞机搬出来干嘛呢?原来飞机还能种地啊!一起飞,身后留下团团浓雾。听说这雾还能杀害虫。
“这次调配的农药都是低毒农药,无公害的苦参碱药液,是乌市农科所最新的研究成果。”讲到自己的专业,柏宣一下子打开话匣子,“对环境无污染, 对人畜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