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曲成圆,“小姑娘说她很喜欢你扎辫子的头饰,愿意用香瓜跟你交换,可以吗?”
“真的?”曲成圆一把扯下绑在发尾的玻璃丝,这是她从沪市带来的,其实是种透明软塑料的空心细管,爽快道,“送给你。”
小姑娘喜笑颜开,也从地摊上挑了个最大的香瓜,递给曲成圆。
香瓜解渴又耐饱,小姑娘得了新奇的玩意儿,又给曲成圆装了一把腰果。
柏宣和曲成圆也不再吃午饭,在水果摊旁坐着休息了片刻,便骑车返回丰收农场。
回去的路上她只骑了一小会儿,柏宣就直说“换人、换人”让她停下来。
她在想柏宣是不是终于良心发现,应该礼让女士,自己多出点体力来骑车。
扎头发的玻璃丝送了人,曲成圆只得解开辫子,满头秀发便如同瀑布般铺撒在后背上。
柏宣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有受到过如此强烈的视觉冲击,无法继续心平气和坐在自行车后座。
还是迎着风骑车最舒服,柏宣才觉得心脏不再莫名地加速跳动,才能乖乖待在自己胸腔里。
作者有话要说:曲成圆:祝你未来车技更上一层楼。
柏宣:洗fer是不是赞我车技很好,嘿嘿。
自行车:拂一拂衣袖,深藏功与名。
作者君:( ̄▽ ̄")咱就努力写吧。
第14章 竞赛
红星农场的秋收抢收大作战圆满完成。
凛冬将至,丰收农场灌溉洗碱工作也暂告一段落,静待来年开春播种。
知青们吃完晚饭后,照常聚在地窝子食堂里完成每晚的政/治学习,不出曲成圆所料,王指导员提出知识竞赛定在下个周六举行。
参赛人员四人一组,分组名单一公布,众人立刻一片哗然,第一反应都是先看有没有学霸在自己这组。
王指导员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微笑,“这次的竞赛成绩,将记入知青的平时表现,也是将来你们入/党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来援边的知青们都是一颗红心向太阳的年轻人,谁也不甘心落后。
一听到王指导员的话语,各个都激动起来。
如今信和礼物已经寄出,她暂时对周末假日没有什么很深的执念。
对于曲成圆来说,知识竞赛最吸引她的优点就是:只需要动脑,不用在室外干体力活。
况且她还有个预感在知识竞赛里能派上用场的系统老友E23,这么一想,好像有段时间没有启动它了。
郭二妞在一旁磨拳霍霍,理科是她的强项,在中学时她可是学校数学竞赛代表队的队长。
“知识竞赛,不考数学。”曲成圆故意打击小姑娘的热情。
“啊?”郭二妞耷拉着脑袋,怎么办?她的数学天赋排不上用场了。
“二妞!”吴迪远远喊了一声。
小伙子激动跑过来,“咱们一组!”
郭二妞微微抬头,“???”
吴迪没留意她的反应,自顾自说开,“咱们几个真有缘分,这次竞赛分组又分在一起。”
曲成圆也看到分组名单,她和郭二妞、吴迪和柏宣一组。不得不说,缘分真是一个很玄的东西。
郭二妞嘟喃,“吴迪,你激动个啥。”
吴迪伸手扶了扶眼镜,“当然激动啊,首先有我吴迪在,这个组就必胜了。因为吴迪无敌嘛!”
曲成圆和郭二妞都捂着嘴笑起来。
“而且还有智力担当,有柏宣和二妞在。”吴迪肯定地点点头,一副势在必行的样子。
“诶?”郭二妞这回猛地抬起头来,眼睛里似有光闪过,智力担当?她和柏宣在吴迪心里地位相同?
吴迪:“中学三年,每年的数学竞赛你都是第一名啊。”
郭二妞一下子恢复了志气,看向曲成圆,脸上就差没写着“听一听瞧一瞧,我是大佬我怕谁”。
吴迪还在认真吹牛的时候,柏宣不动神色来到他身后,曲成圆和他的目光相汇,两人盈盈一笑又移开目光。
“走了,吴迪。”柏宣出声,再不制止这个人,他能从黄浦江吹到塔里木河。
曲成圆叫住柏宣,递给他一本《青春之歌》,周围还有很多知青,她不好明目张胆把东西给他,只好夹在书里做掩护。
“谢谢你借书给我,现在还你。”她故意大声欲盖弥彰。
柏宣接过书,很快就注意到里面夹了东西。
曲成圆迅速小声说,“上次不小心弄脏的,就不还你了。给你一个新的。”
柏宣一脸疑惑,正欲打开书看,被曲成圆一个眼神制止,逐心领神会,塞进怀中的一沓学习资料里。
回到宿舍,柏宣才从书里拿出一条新的方巾。
想起之前自己的手帕拿给曲成圆捂鼻子了,以她当时的出血量,那个小小的格纹手巾怕是早已被浸透。
只是这个方巾的花纹,素白色里有暗压的花纹,看上去就是女款的手帕。
柏宣轻轻摇摇头,忍不住笑了,珍而重之地叠好,放进自己的素描本里。
*** ***
生产知识竞赛如期在红星农场举行,因为丰收农场的场地实在太寒碜,能利用的只有平时吃饭和开会的食堂地窝子。
红星农场成立得早,建有土垒房,平时开会的房子就有普通教室的大小。
大型会议室的黑板上已经挂上了手工条幅,上面写着:【庆祝红星、丰收农场1966年第一届生产知识竞赛顺利召开】
曲成圆两辈子都没经历过这种竞赛。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她为了生活费四处忙着做兼职,没空参加这些课外活动。
而六零年代的原主曲成圆,其实是个学渣,连进入竞赛队伍的资格都没。
她发现,如今自己混的这个缘分四人小组,似乎还有些强。
先不说召来其他知青羡慕目光的学霸柏宣,她发现与自己朝夕相对的娇小舍友,原来也隐隐有学霸属性。
就连她以为只会牛皮吹水的吴迪,在抢答问题的时候严谨缜密。
每个刺激战场的队伍里,都有一个负责躺鸡的人。而她,现在就好像是那个角色。
她看了郭二妞一眼,小姑娘冲她眨眨眼,一副“你什么都不用干,找个地方躲好,到时候跟着我走就行”。
知识竞赛的问题范围主要分为生产篇、生活篇和政治篇,比赛采取最简单的积分制,
《生产篇》的内容主要是从边疆农场的生产生活里提炼出来的实际考题,而《生活篇》则是一些日常生活百科常识。
《政治篇》最简单,内容直接源自最新的国情政策,和毛/主/席语/录。
曲成圆强烈怀疑《生活篇》出题者就是她们农场的王指导员,题目中混杂着大量历史和地理百科题,明显出题者在偷懒注水。
《生产篇》和《政治篇》都是平时知青耳濡目染学习的内容,各队你争我赶,谁也不让谁。
真正让各队拉开距离的,反而是王指导员的注水历史和地理题。
知青们已经离开校园有一段日子,平时不是干活就是学习政治,这些书本知识都已经还给老师了。
曲成圆更甚,对她来说,历史和地理知识相当于上个世纪的考古题。
原本盼着能派上用场的系统老友E23,此时碰到了主观题也毫无办法,只能随了宿主,当个“史上最沉默的系统”。
“清朝时期,被称为扬州八怪的八个人中,以画竹子闻名的是哪一位?”主持人郑雨泽读出题目。
场上正好还剩下八个队伍,柏宣在纸上写完答案,随手懒懒地支起下巴。
曲成圆一看这个架势,就知道答案了然于心,他只是在无聊打发时间,等其他队伍思考。
一分钟时间到,郑雨泽开始叫停,“现在请举起自己的正确答案。”
曲成圆显然是个扮演“零杀躺鸡”的角色,她只负责“清晰并大声地”念出柏宣在纸上写的字,“郑板桥。”
比赛进入总决赛阶段,积分制度开始变化。所有回答正确的小组记一分,弃权计零分,错题倒扣一分。
郑雨泽:“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里,唐朝诗人王维所描述的是什么节日?”
郭二妞小声嘀咕,“我知道,我知道。”转身附耳对曲成圆窃窃私语。
“重阳节。”曲成圆成了一个莫得感情的朗读机器。
柏宣见状,嘴角高高扬起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