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系统作对后我成了天才导演(61)

作者:嘟嘟球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而反对这部影片的,口径倒是非常一致。

他们一致认为这部电影的剧情“乱”、“没有结局”、“什么也没说清楚”。他们进一步把观点上升到了导演根本没能力讲好一个故事,只是单纯地把看起来比较有悬疑感觉的镜头拼凑在一起,甚至如果细究起来,电影的内部逻辑完全不通。

坚持这种观点的人中间,当然有专业的黑子——毕竟《最后的心愿》确实挡了一些人的路,被记恨也很正常;但是这样认为的普通观众也确实存在,其中不乏有真正的推理爱好者也这么认为。

在这样的气氛中,不管是哪个论坛,只要提到《网》这部电影,立刻就会吵成一片——粉黑之间吵,粉丝互相吵,围观的路人在一旁煽风点火,局势乱成一团。

不管电影口碑如何,反正一时间,这电影确实成为了各大论坛完成回帖KPI的流量宝。

论坛太冷清?帖子没回复?

没关系!让《网》来帮你!

只要在首楼带上《网》的大名,不管你是粉是黑还是路人,回帖的人就会像潮水一样涌来!

还等什么?赶快免费使用流量宝《网》,为您的论坛在这个夏日添加一份生机与活力!

......

猫薄荷看着电影论坛里这乱成一锅粥的样子,着实有点莫名其妙。

按理来说,距离她推荐这位邵一晨导演的电影不过两个月,她本是没有打算再搞一期推荐,评论《网》这部电影如何的。

不然万一自己被污蔑成收钱办事推电影,或者和这个导演有什么奇怪的交易,那就不太好了。

但是没想到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趋势出乎了她的预料。对一部电影的评价如此两极分化,她确实没有遇到过。

更何况电影上映不过一天,她的微信号就收到了很多粉丝的私信——有的觉得邵一晨导演又出了一部难得的精品,问她有没有计划分析一下;但也有人觉得这个导演江郎才尽,问她要不要吐槽一下。

这电影的内容,到底是有多么的分裂?

在猫薄荷的微信私信被塞满了这两种意见后,猫薄荷终于抑制不住了她的好奇心,定下了这部电影的电影票。

我倒要看看,这部电影的内容,到底是有多么的悬疑、多么的复杂、多么的烧脑!

作者有话要说:邵一晨:终于有观众和我的想法一样了。

黎星煜:你指的的支持者的想法?

邵一晨:不,是黑的想法。

*

第二更~

这填坑的重任,终究还是落到了猫薄荷小姐姐的头上。

*

感谢在2020-09-02 12:02:14~2020-09-02 20:51: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楚辞、贝利亚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HSH 50瓶;千灯 10瓶;3292221 5瓶;枸杞明采茶 2瓶;人间至味、gaial、小凡、随风飘荡的小海带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9章 所谓骗局

在《网》这部电影吸引了众多人目光的时候, 邵一晨对此却浑然不觉。

她正一心一意地盯着这部电影的实时票房,力求从统计学的角度观察数据有没有什么异样的趋势。

上次的《最后的心愿》这部电影成了当期的一匹黑马,邵一晨作为导演, 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这些关注平时看不出来,但是在这第二部 电影拍片的时候, 就体现的很明显了——排片比例从当年《最后的心愿》的1%左右,直接涨到了10%。

当然,10%的排片量也不算太多,和同期大片不能比, 但是至少这个拍片能够保证想看《网》的观众基本都能在附近的电影院买到票,不至于出现上app一搜,自己所在的城市却一场排片都没有这种状况。

邵一晨对这个排片量当然不是很满意。

在她看来, 10%的排片量还是太多了——最好保证在5%下, 1%当然更好。

邵一晨胆战心惊地度过了第一天,生怕票房给自己一个惊吓,直到零点刷出当日的正式票房后,她才长舒一口气。

首日票房不到一千万!

虽然几百万的票房依旧不够少,但是在院线、影院和发行方三方分成, 系统在自己和发行方平分票房后再提取一半分成的情况下,这几百万的票房就不太够看了。

况且上映日在周末的电影, 通常首日票房就是最高的票房,之后票房曲线就会呈现下行的趋势。

按照这一点来看,《网》最后票房最多就是一千多万,正好卡在赔钱的尾巴上。

只要票房没过两千万, 那么自己应该就可以赔钱!

算清了这笔账,邵一晨终于稍稍放心。她打开游戏,继续自己孤独的单排之旅。

要问那两个双胞胎队友为什么杀青之后还是不能和她一起打排位, 邵一晨也很无奈。

因为在电影上映之后,这对双胞胎觉醒了一个全新的爱好——在论坛上和别人对线。

当然,他们也不是什么讨论都参与,而是只参与《网》相关的话题。

如果有人认为这个电影不好——尤其是指责这部电影的“配乐平庸”或是“主演演技垃圾”——他们两个就会立刻上去和人据理力争,甚至好几次因此险些掉马。幸好论坛众人一看他们的发言,觉得主演再怎么傻也不会傻到这种地步,肯定是反串的黑粉,于是便对他们的言论哈哈一笑,他们才免去暴露身份的命运。

相反,只要有人夸他们一句话——不管是夸他们的长相,还是装扮,还是演技(虽然这一项基本没有)——他们都会兴奋地为他点赞,还附赠一句“是的是的我也这么觉得”的回复,相当恬不知耻。

幸好网络账号看不到真实姓名,不然这两兄弟不管拍戏如何,肯定可以凭借无止境的自恋先火上一波。

如果他们只是偷偷点赞那些夸自己的回复,可能邵一晨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自信也是一种优点,别人想维持像这两个人,尤其是南容宇一样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还是相当难的。

最让邵一晨无法忍受的,还是这两个人不仅点赞,还狂发相关言论的截图给她。

这不是扎邵一晨这个赔钱狂热爱好者的心吗!

虽然她也在实时关注着目前网上对电影的评论,知道目前的舆论方向并不是一边倒的好评,但是每次看到这些高分评论,她的胸口仍然会一阵阵刺痛。

怎么回事!他们怎么会对这个烂片如此的真情实感!还一条条线索列出来,分析这么多!

我这个导演都不知道我的剧本里暗示了这么多东西!

什么原友受到校园霸凌的暗示——我根本没埋这种伏笔好吗!你们怎么连抢戏时加的台词都这么认真分析!还拿穿长袖说事!穿长袖怎么了,体寒怕冷不行吗,夏天穿长袖的又不是你!

什么关于日记本内容的暗示——镜头里直接拍的只有一个封面,日记的内容都是在警察翻阅时一闪而过,我作为导演,都没看清黎星煜和秦律他们在上面写了什么,怎么读者反而比我更清楚?你们的眼睛都是全自动照相机吗?连这种程度的动态视力都可以做到?

什么最后关于舆论反转的暗示——舆论,什么舆论?我剧本里提到什么舆论了吗?美术总监闲来无事放几个微博截图的画面上去,怎么就勾起了你们这么多联想!

甚至就连死者和警察为什么长相那么相似,这些电影的支持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什么“象征手法”,什么“转世轮回”,什么“灵魂附体”,不管多不靠谱的推测,都可以找到什么牵强附会的证据,拉拢起一批支持者,在提高争议之余,还无形中给电影提高了一批热度。

对此,邵一晨只想说——你们的审美都怎么了?

你们这些推理爱好者不要听风就是雨,整天想搞什么大新闻啊!

邵一晨笑不出来,邵一晨的泪往肚子里流。

不过,严格说来,南家双胞胎他们两个的截图并不是单独发给邵一晨,他们也不是故意想扎邵一晨的心,这只是个意外。

——因为他们给剧组主创人员建了个小群,而后天天往里面发《网》的好评截图,仿佛一个无情的淘宝刷单机器。

事实上,这个群一开始也确实被微信当成刷单群封过——毕竟他们两个只发截图不发别的,整个群全是截图,截图内容全是对《网》的五星好评,不知道的人过来一看,有一个算一个,都得以为是水军接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