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冽从亭子顶翻身下来,坐到凳子上。抬抬下巴对姜裳说:“跟师父说说吧,在江南师父帮不上,你在京城可是师父的地盘。师父,我还是能罩着你的。”
这话谦虚了,以前在江南师父也没少帮她的忙。
姜裳不愿麻烦他,嘟嘴撒娇打哈哈,“不过是些小事,还是不用麻烦师父了,我给师父弹小曲吧,师父想听什么?”
盛冽有些不高兴,过一会儿又放松表情,随口点了个小曲,让他的乖徒弟给他弹曲儿。没事,徒弟不说,他也自有方法可以查。
弹了两曲,姜裳突然低声说道,“师父我好想回江南呢。”
盛冽眼眸沉下来,这是真的受委屈了,不然也不能露出这样的表情,说这样的话,他拍拍姜裳脑瓜,没有说话。
又弹了几首小曲,姜裳被盛冽赶回家了。
一夜无梦,好眠至天亮。
被关禁闭的日子里,姜裳每日白天抄书,抄完笔记,默写一下厨房上大娘教的要点,然后睡个饱饱的觉,晚上趁大家都睡着的时候,跑到湖心亭去弹几首曲子。
就这样日复一日,姜裳以为自己至少也要被关上一个月,没想到只关了不到两周就被放出来了,她很惊奇。
解了禁,等贝老夫人训了话,她又去贝大夫人院子里坐了坐,才知道原来是快到十五了。
之前老夫人说好要带她去庙里还愿,所以才提前放她出来。贝老夫人很信佛,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姜裳只怕还要再被关上十天半个月的。
虽然对被关在院子里也没有不适应,不过能提前解禁,姜裳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十五那天姜裳穿了一身素色长裙,显得原本清纯的她更加清纯秀丽,如小白花。
贝容芷被关了一个月禁闭,如今还没到半个月,原本贝老夫人不想放她出来的,可是贝二夫人一直跟贝老夫人求情,贝老夫人无奈,只好也让贝容芷一起出来上山还愿了。
大及寺是京城首屈一指的大寺庙,每逢初一十五,人来人往,人山人海。
贝家虽然也是京官,但还没有大牌到可以包场整个大及寺。在京城里能够包场大及寺的,估计也只有皇亲国戚郡主侯爷之流。
车子走到大及寺山底,上山的路修满台阶,层层叠叠,直至山巅大及寺寺门口。
来往许多贵夫人和大家千金,不少娇弱的千金闺秀们上不去这台阶。因此山下有不少穷苦人家在这下面做了软轿,可以抬着她们送到寺庙门口。
贝老夫人心诚,从来都是走上去,她也不许贝家人坐轿子上去。
大及寺果然是大寺庙,来往不少达官贵人,姜裳爬山途中,竟然遇到了那天在赵家碰上的何苏微。两人高兴地打了招呼,结伴一起爬上去。
贝老夫人见姜裳这么快就在京城交上了朋友,很有些诧异,她看了一眼何苏微,发现这个姑娘家境不错,也就没有说话。
等贝家人气喘吁吁走到寺庙门口的时候。正好从大及寺门口出来一个黄衫少女。
姜裳瞧着那个背影有些眼熟的,等那个黄衫少女转过身来的时候,姜裳一眼认出来,原来那个黄衫少女,居然是那天在赵家席上的小医女姜纱。
怎么这么巧?她心里纳闷。
何苏微给了她一手肘,一副看好戏的语气,示意她往前看,“快看快看,王爷来了,果然,早就听说如果想看到王爷的话,十有八九得要先看到姜纱。”
王爷。姜裳愣了,抬头看去,只见一个穿着玄色长袍的俊秀男人大刀阔斧朝这边走来,那眉眼之间隐隐有几分熟悉,姜裳忍不住摸了摸怀里荷包裹着的硬物。
那眉眼越看越熟悉,身边何苏微还在感慨:“这姜纱好运气啊,小时候救过王爷一命,王爷为了还她救命之恩,各种提携帮助。原先不过是个村里的小医女,名不见经传,现在已经名满京城了。”
旁边路人也凑热闹:“嗨,这算什么,你看王爷的表情,柔情似水,只怕是英雄难过美人关,救命之恩要以身相许了。”
姜裳一脸诧异说道:“姜纱以前救过王爷吗?”
何苏微兴致勃勃回应她,“对呀,在王爷还小的时候。王爷早就说过,姜纱是他的救命恩人,谁跟姜纱过不去,就是跟王爷过不去,因此姜纱才可以在京城里横着走。”
“没人敢难为她。很多大官家眷生病了,专门找姜纱,就是为了跟王爷搭上关系,有些甚至没病也要生病。”
姜裳忍不住追问道,“王爷什么时候受过的伤呀?”
何苏微思索了一下,说:“这个记不太清了,好像是十来岁的时候吧,突然半年没有王爷的消息,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流落民间,受了伤,被一个民间医女给救了。”
姜裳疑惑,“那你们怎么知道是这个姜纱救的他呀?这个医女是那年就被王爷带到身边来了吗?”
何苏微笑道,“那可没有,姜纱大概是两年前才出现在京城的。”
“说她是王爷的救命恩人,其实也只是流传而已。之前就一直有说过王爷被一个民间医女给救了,但是一直也没见到。后来姜纱出现,又是学医的,那十有八九就是那个民间医女了。不然为什么王爷对她这么好。”
那也不一定呀,姜裳摸着怀里硬物,喃喃自语。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起晚了一个小时(小声),但是很肥噢(挺起胸脯)
字太多了,抓虫抓到眼花,如果还有虫叫我,有红包
第22章 大及寺
寺庙很大,有不同的殿堂和不同的神像,两家礼佛的顺序不一样。进了寺庙,姜裳和何苏微两人就各自回到各家的队伍里去了。
佛像庄严,姜裳看着佛像恍惚发起呆来。在她旁边的贝容菡推了她一下,她才回过神来,发现大家已上完了香,只她一个人愣在原地发呆,姜裳低头给佛像上了一炷香。
贝老夫人在前面呼唤她,说:“衣衣,你快过来。”姜裳应声走上前去。
贝老夫人挽着她的手对寺庙里的小沙弥说道:“这就是我儿在外生下的孩子,不知道灵空大师有没有空见上一面呢?”
小沙弥不过六七岁,白净可爱,软糯一团,眼神清澈,好奇地看看姜裳。姜裳见状对他温柔微笑起来。
贝三夫人虽然爱看热闹,却也喜爱孩子,见小沙弥憨态可掬,笑着逗他:“几日不见,我们慧远小师父越发能干了。”
小沙弥脸红起来,低下头,双手合十,奶声奶气说道,“都是师父师兄教导有方,慧远才学到一些皮毛,尚不能为师父师兄分忧解难。”
然后转头对贝老夫人说:“还要看师父的安排,小僧可以为施主去问一问。”
明明还是个孩子,却一本正经做出大人的样子,让人看了忍不住会心一笑。
贝老夫人慈祥说道:“那就辛苦慧远小师父了。”同样双手合十对他一拜。姜裳学着贝老夫人模样也双手合十,对小沙弥一拜。
等小沙弥离开以后,姜裳好奇地问贝老夫人:“祖母,这是要做什么。?”
贝老夫人庄严肃穆,为了孙女着想的体贴模样,说:“来都来了,正好灵空大师今日没有出门,不如让大师给你看看面相。”
大及寺的灵空大师看相有名,京城里许多姑娘公子小时候都让他看过相。像姜裳这么大的姑娘才过来看相的,比较少见。
姜裳哦了一声,乖巧说道:“辛苦祖母为衣衣费心了。”
不一会儿小沙弥从后面颠颠跑来,快到殿堂时,他才放慢脚步,做不急不许状。正巧姜裳无聊一直盯着后面,偏巧看到了,觉得有趣,不由笑起来。
小沙弥跑急了,脸上通红,对贝老夫人说道:“不好意思了,老夫人,今日师父暂时歇息,没有空接见你。”
贝老夫人脸上并没有露出失望的脸色,仿佛都在她意料之中,一脸淡然跟小沙弥说道,“多谢小师父了。”
小沙弥不好意思起来,摆摆手跟贝老夫人说道:“灵空师父虽然没空,但是灵能师父在后面说禅呢,如果贝老夫人感兴趣的话,那可以一起去听听。”
贝老夫人果然感兴趣,她跟几位夫人说道:“走,陪我一起去后面听听灵能师父在说什么吧。”
和尚说禅既枯燥又乏味,贝容菡跟贝容芷,脸上都露出抗拒,贝老夫人眼一扫,就看出来几个孙女儿不愿意去后面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