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臣(84)

外界如何征战,必得先立契约,不可寻求昭云国帮助,其实也能理解,这回你找,下回他找,利益交易,人人皆可寻得外援,到最后谁也落不得好,反而是割肉喂虎,养虎为患。所以不论外界战火纷扰,昭云国自一番清净。

昭云如今千疮百孔,也并不是秘密了,昭九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天,边防布控从未松懈,每每边疆军队最为强劲,若是有了内患,由重烨带领的禁军先行处理,再从边疆抽调将士支援。

此时强敌入侵,无论是何等强敌,虎落平阳,犬必群起攻之,端看这群犬如何群起,何时攻之了。

甫一收到信,昭九立马下令征兵,由重烨主领,隋遇作为重烨的副将,负责训练军士,整编队伍,待训练得当,重烨将之归入军队,重新整合。同时开始在民间大量购入粮食,以作储备,从国库中抽调银钱,请民间衣坊大量制作盔甲和武装衣。此时民力尚且充足,必须趁此时机做好充足准备,这战争必定是长久战,到了后期,民力疲软,再想充分准备物资,怕是难了。

不过多久,昭九收到灵瑜第二封信,多国联合入侵,请求支援。

当时昭九正在王上理政殿内,说是商讨,其实也不过是打个报告,王上似是对政事毫不在意,自昭九回来,慢慢交于昭九,到了此时,已是全权交由昭九处理,不过此事关系重大,昭九还是向父王详细阐述了。

昭九心中怆然,却还抱有希望,从前昭云如何强盛,如今落到此种地步,难道父王心中毫无感想?正当用人之际,只要父王能掌握朝政,她便能上战场,那便又有一线生机。

可惜王上看到来信,只是摆了摆手,“小九,父王老了,你来处理吧。”

昭九默了默,终于收回信件,退出大殿。

重烨不能离开,国内尚需镇守,征兵后援也离不开重烨,隋遇虽然今时不同往日,但若独当一面,怕是不能。

昭九略一思忖,去了仙云殿。

燕绥早已知晓昭九来意,昭九到时,他正站在院内,梨花簌簌而落,落在他白色的衣肩。

昭九刚刚踏入院中,一见此景,顿住了脚步。

燕绥缓缓转过头来。

一身白衣,黑发如瀑,眉目如雕如琢,眼瞳深邃,鼻梁高挺,皮肤白到近乎透明,唇色浅淡,看过来的眼神中似乎暗含情绪,仔细一看,又是一片澄澈。

燕绥先开口:“你来了。”

昭九不知为何,心中竟然泛起一股酸涩,点了点头:“你早知道我要来。”肯定的语气。

二人进至殿内,殿内并无多余的摆设,这人清简至极,昭九一眼看到殿内案上摆放的花灯,红色的,小小的花灯,还是很久以前她送给他的。

昭九站在跟前,手轻轻抚上花灯的花瓣,半晌,才转过身来:“你一直跟我说天命,我知道天命难违,若我非要违背天命呢?”

燕绥垂下眼眸,面上并无情绪,过了一会儿,才道:“天命不可违。”

昭九自嘲一笑:“也是,凡人不过能尽力而为,谈何逆天抗命呢?”

两日后,燕绥领兵增援。

八万兵将,整顿妥当,骑兵步兵,还从重烨手下拨了两名副将,声势浩浩汤汤。

昭九站在城楼之上,凝神看着城楼下最前方马上那人,那人还是一身白色衣裳,面容清冷,神色漠然,正抬头也看向昭九。

二人相对无言,燕绥脸微微抬起,更显得轮廓明晰,昭九只觉他神色一向清冷,此时眼中却情绪不明,昭九觉得他似乎有话想说,但最终也并未开口。昭九心下微动,不知为何,这一刻二人隔着城楼相望,竟似有宿命之感。

昭九心中突然大恸,定定看一眼燕绥,终于转身,下了城楼。下一刻,听到身后马蹄奔腾,似乎能看到群马疾驰,不过片刻,便再无声响,空荡荡的城楼前只剩尘土飞扬。

昭九下了城楼,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只见前方宫殿巍峨,巡回侍卫队伍整齐,各处有侍卫把守,神情肃然,一切都井然有序的样子。

昭九正准备往回走,眼前突然出现一张明媚鲜妍的面孔:“大姐姐!”

“……”

昭九一时之间竟不知该作何表情。

昭景手往昭九面前晃了晃:“送人送傻了?”

不等昭九说话,继续道:“哦~我知道了,才转过身就开始想念,啧啧,这可如何是好?真是恨不得抛下一切跟他走……”

还未说完就见昭九眼睛轻睨过来。

第 81 章

昭景立马噤声,手放在嘴边做了个噤声的动作,过了一会儿又忍不住道:“话本子上的原话……”

昭九轻飘飘看她一眼:“你把看话本子的功用在读书上,也不至于天天让重烨给你收拾烂摊子。”

昭景只要不在重烨跟前,那必定是一条好汉,此时十分爽快:“啧,我这是给他表现的机会。”

昭九无语看她一眼,只能轻轻摇了摇头,“我希望你在以后的人生里一直都有如此的勇气。”

昭景哈哈一笑:“不,我只对你有勇气。”

昭九:“……”

自收到灵瑜的信,朝中也跟着动荡,不少大臣日日上奏,出谋划策,朝堂之上言之凿凿,分析得条条有理,一心为国,情之深意之切,随时准备抛头颅洒热血,只待一声令下。下了朝人人自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何保全自身,思来想去,绞尽脑汁。

昭九只是淡淡一笑。

一月之后终于传来消息,自国师前去边疆至今,形势已经逐渐稳定,甚至还出现反转之机,本来灵瑜领兵十万,且这十万将士战斗力不可小觑,但几国联合浩浩汤汤二十万人,边疆地区虽有山川屏障,但昭云国总体地势平坦,四面通达,无论如何奈何不了几国联合围击,昭云国国土面积庞大,抵御几国入侵,这十万将士分东西和北面三面抗敌,这样一来兵力分散,分散的兵力之中自有强弱,主要将领便是极大的差别,虽说灵瑜是总指挥,但自身对抗强敌,难以兼顾三方,而且消息传递需要时间,两方将领有极大主动权,这一放权一方面能够灵活应对外敌,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战术,但另一方面三方割据,极大地限制了军队之间的联动性。

人数相差巨大。灵瑜传来第二封信,请求支援,当时西面已经快被攻破,灵瑜主守北面,如此才能稍微照顾到其余两方,但偏偏西边的外敌十分强悍,二十万外敌其中十万直攻北面,说是强攻,也是一边拖一边打,偶尔抽调一部分人攻打西面。

人数悬殊导致这场战争一开始昭云就属于被动一方,此时更是捉衿见肘,北面尚难抵挡,西面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人数伤亡十分严重。燕绥去的时候原本的十万将士只剩下四万左右,敌方伤亡就要小的多。

燕绥带着八万将士毫不犹豫直奔西面,在这之前已经与灵瑜递过消息,西面剩余的几千将士在燕绥将到之际全盘撤走,支援北面,西面本来就山川众多,峰峦叠嶂,敌人一见西面撤走,只当他们已经弃城,迅速占领城池,而此时燕绥赶到,从南面围城,敌人一看不对,立马北面的人迅速支援,但我军更快一步,一万人恰巧拦住西面三万敌军,西面地势高耸,唯城池周围地势较为平坦,这场战争毫无悬念,且由于兵力集中,结束得十分迅速。

待敌军从北方赶来,这三万人已经尽数被灭,我军重新占据西面,且已经分散大半兵力回到北方主战场。

但几国联盟极难应对,不说兵力强盛,单将领人数极为众多,长期混乱使得这些国家对于战争驾轻就熟,其中善战之人数不胜数。反观昭云国,安逸已久,如今朝臣大多文臣,国内生意做得倒是好,不可谓不有钱,但要说战争吧,能拿得出手就那么几个人,其中还有几名老将,这种时候你也不能拿钱砸死人啊,怎么办呢?你也不能让文臣上去跟人讲道理吧,讲个毛,人家就是来打架的。投降?进贡?俯首陈臣?不,这一套适用于这几个小国之间,昭云国不适用,一旦露怯,立马被吞的渣都不剩。

敌方一看,来了个劲敌,战场时机最为重要,这人如此果断,一来就灭了我三万将士,迅速解决困境,不可小觑,立马停战,反省自身,之前仗着兵力强盛打得很是游刃有余,此时冷静下来,发觉太过急功近利,几国迅速交换信息,调整战略。

上一篇:星夜微白下一篇:锦鲤娘娘营业中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