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跟沈初分离也有一年多了,隋遇都没再提过沈初这个人,仿佛这个人早已不存在。
第 55 章
隋正见隋遇此时状态,感叹一场变故倒是叫他变了个人,如今这副样子,倒是十分上进,虽然还是心软了点,单纯了点,但毕竟年纪还小,多教两年,必能独当一面。
直到有个侍卫因为没办好事,被隋遇一剑抹了脖子,隋正才真正松懈下来。眼见隋遇正朝着他所期待的样子长成,隋正终于相信,他是真的没再惦记着沈初,而当初那一段往事,也不过是隋遇人生中一块垫脚石罢了,他该感谢,这块垫脚石反而帮他锻造了一个他想要的继承人。
隋正一生不懂情爱,将感情拿来当做利器,当做垫脚石,当做护身符,哪怕他曾经真切爱过一个人,他都该明白,越放在心里,不愿拿出来的,越是最珍贵的,不说不代表忘了,一句不提,反而是在心底扎了根。
而那个侍卫,也并非只是没做好事,当时沈初拉着他的手,不愿意分开,是被这个人硬生生拽开的。
隋遇终于在一个天清气朗的日子里踏上了归途。
吾思乃吾乡,隋遇那一年的学院生活,让他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什么是真正的情与爱,什么才是最割舍不下。
他骑着一匹白马,穿一身素衣,身形比之前修长,但还略显瘦削,他面带笑意,嘴角时不时轻弯,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像极了外出的游子,将要回家,心中期待,遮不住的迫切。
隋遇心中想着马上要见到心上人,也顾不上奔波劳累,一路紧赶,只想着快一点,再快一点,时间快点走吧,带他回到她身边。
隋遇奔着自己的爱情,奔着自己的新生,一路飞驰,却一头扎进了深渊。
隋遇回到书院的时候,已经是在傍晚,夕阳的余晖从他的身后照过来,映在面前书院紧闭的门上,四周渺无人迹,往日里热闹的书院此刻大门紧闭,一片寂静中,透着一分诡异。
隋遇走上跟前,心中一片慌乱,恐惧不知不觉间涌上心头,他颤抖着手将大门推开,随着大门缓慢地被推动,映入眼帘的,已是一片狼藉。
当日繁荣的书院,此刻除了尚还完好的大门,内里已是一片荒芜,到处是被人打砸过的痕迹,屋里到处是被砸坏的书桌,而往常所见的求学作伴的学子们,早已不知去向何方,打闹声,读书声,嬉笑声,通通化为幽寂。
隋遇脑中一片空白,颤抖着的手无处安放,心中恐惧炸裂,融入四肢血脉,叫他连动也动不得。
再也没有人会笑着喊他‘阿遇’,为他做早膳,与他一同读书,帮他收拾衣物,对他好陪他笑了。
这一念头甫涌上心头,只叫他觉得十分寒冷,夜色慢慢涌入院落,空气渐渐冰冷,夜风袭来,吹得院中梧桐叶飒飒作响,一片萧索中,隋遇慢慢蹲在了地上,他在深深的惧怕中紧紧抱住了自己,悲恸大哭。
整个书院都空空荡荡,只听得萧索的风声,和毫无掩饰的痛哭声。
书院坐落在一座山上,处在山顶,往日里只有来往的学生,但因为书院颇负盛名,所以往来学生并不少,不论何时,都能听到书院里少年们的笑声闹声说话声,十分有人气。
半年前,此地来了一群流寇,流寇人数众多,烧杀抢夺,无恶不作,一时之间此地人心惶惶。
山下好多人连夜逃离,慌乱中,拖家带口的,很多人都没来得及逃脱。
这流寇首领下令将未来得及逃脱的百姓们都绑了起来,却出乎意料地并未下杀手。
就这么关了两天,中间不给水也不给吃的,百姓们心中十分恐惧,不知道这流寇到底是想干什么。
两天的饥饿使人心中恐惧更甚,百姓们离家时多带的是银两之类,并未多带熟食,第一天,这些仅有的熟食就被分食干净。到了第二日,其中一些人第一日还藏着一些熟食,并未拿出来,此时尚可果腹,其他的人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自己挨饿,但也别无他法。到了第三日,百姓们所有事物都已经消耗完,流寇却依然不管不问,这些人开始吵闹,开始叫喊,在这暗无天日的暗房里,连喝水都成了奢望。
他们开始不忿,有人提前逃走,有人尚还未遭此劫难,只有他们,他们本是这里生活多年,安居乐业的百姓,如今却被关在这封闭的暗房里,生不如死。
而他们压根儿也不知道这流寇到底想要什么。
这边人人陷于深深的惶恐之中,那边山中书院早已不得安宁。
早在这些人被关在暗房里的第一天,流寇就去了山中,这流寇的首领并未动山中的一草一木,但是却指明,要娶沈先生的女儿,如此才能放过城中百姓。
沈先生一听,十分动怒,直接指着流寇的首领就骂了一通,一个教书多年,通晓古今的老人,一辈子只会教书育人,如今却被人逼到了如此地步。
山下百姓正在受苦受难,山上学生虽十分愤怒,无奈武力薄弱,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沈先生无奈,大怒过后却也别无他法,只能暂时拖延时间。
流寇首领不急不慌,只道,等沈先生想通,再给山下百姓饮食,沈先生想拖多久都没关系,只要山下百姓能等得起。
沈先生毕竟是做了一辈子圣贤之人,若要让他抛弃城中百姓,他实在是做不出来,可是一见沈初,他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要用自己的女儿换这城中百姓,沈先生也是无论如何不愿意。
就这么拖了两日,沈先生焦头烂额,沈初每日待在屋内,不吃不喝,只呆坐在窗前,茫然看天。
隋遇已经走了大半年了,他当时明明说他要回来,他说他要娶她,可是现在……她从来没有这么期盼过隋遇能够回来,没有哪个女子不会幻想在自己危难之际,自己的心上人从天而降,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沈初如今也不过才十几岁,正是少女心性,她每时每刻都在想着,要是隋遇能回来就好了,就算他不能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可是这种时候,只要他在,一切都会不一样。
沈初等了三天,每一分每一秒,所有人都在煎熬,可是隋遇没回来。
她知道他会回来的,他一定会回来的,可是现在,他却是真的回不来。
到了第三日的傍晚,沈初终于下了决心,她在这四书五经中浸染多年,明白心中有大义,儿女私情,也许她这一辈子,和隋遇真的是缘分不够。
而在沈初下了决心的同时,沈先生心下也已有了决定。
等到沈初来到沈先生面前,表明决心的时候,沈先生似早有预见,无言之中,只剩一声重重的叹息。
到了第四日,流寇首领再次来到书院的时候,沈先生表示,自己愿意跟随流寇首领去做人质,让他放过城中百姓,这是他的诚意,如果流寇首领还想娶沈初,就要给沈初五天时间,以表诚意。
沈先生明白沈初,沈初昨夜表明决心,自己愿意嫁给流寇首领,愿意以自己来换城中百姓一条生路,可是沈先生知道,若是他真的答应沈初的要求,那他这就永远失去这个女儿了。
沈初不可能稳妥地嫁给这个陌生人,更别说这个人是个大恶人了,若是沈先生让沈初去,就真的是拿沈初的命来换其他人的命了。
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了。
若是沈初能找到隋遇,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沈先生提出这个要求,自己都在想,这个流寇首领可能不会同意,若是他真的不同意,他就只能以死相逼了。
其实沈先生一直觉得这个流寇首领有些怪异,他为何一心要娶只见一面的沈初,又为何拿城中百姓相挟,简直像是有备而来,沈先生自己暗中也找人核查了流寇的身份,但是并没发现什么异常,这群流寇就是从外地而来,一路上聚集了不少流寇,各路流寇汇集而成,而流寇首领也并非是本地人,他们一群人武力高强,又无恶不作,一路过来,不少地方百姓受其荼毒。
但是无论如何,既然他想娶沈初,若是现在沈先生以死相逼,他应当会有所顾忌。
沈先生说完了便站在流寇首领对面,与其对峙,毫不胆怯。
流寇首领似毫无察觉,略微思索了一会儿,只道一句,三天,我给你三天时间,若是三日之后,我见不到她穿着嫁衣来见我,所有人都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