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臣(44)

她在元陵身上看到一片赤诚,满腔情意,遮都遮不住,她能那样轻易地看懂他,可是燕绥是内敛的,永远神色淡淡,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不是燕绥。

她甚至有时候会困惑,她爱的是燕绥,还是元陵。

可是这一刻,她突然明白,他们是一个人。

不论是承诺的永不离弃,还是与他形影不离,愿意尽全力护着他,她只觉得她说的真挚并且诚恳,但是那些都是对燕绥的承诺,原来她自己都不明白,不是的,就算是元陵,她也是真的,想要与他永不分离。

昭九脑中思绪翻飞,情绪翻腾,待终于明白心中所想,回过神来,只见师父已经将锁魂灯放在了元陵的床前。

师父神色淡淡看她一眼,道:“待我将锁魂灯里的地魂剥离开,你助我将地魂放入他的身体里,希望燕绥的这缕地魂能救他吧。”

昭九敛下心中情绪,点了点头。

只见师父手指翻飞,动作灵活,指尖凝力,而锁魂灯中的光亮已经大盛到快要爆开,昭九屏气凝视,见光亮于一瞬间爆开,而后渐渐飘向半空,光亮渐渐变得柔和,朦朦胧胧的一团柔光,轻轻飘摇在锁魂灯上方。

昭九鼻尖发酸,眼眶也酸的厉害,凝神屏气,微微颤抖的手冷静下来,与师父对视一眼,立马动作迅速地抬起手腕,将真气凝于指尖,助师父将那一团柔光往下压。

随着那团柔光慢慢覆上元陵身体,缓缓往里浸透,两百年的时光于此时像潮水倒退般往回流淌,所有的事情都在此刻浮于眼前,而这一次,昭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燕绥心里所想。

两百年前,有个昭云古国,已经历经数代,繁荣昌盛。

昭云国的王族都流淌着不死之血,不死不灭,王上于初始建国,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商业繁荣昌盛。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皇上享受着万民朝拜,一代又一代,百姓随着时间的增长而繁衍生息更迭换代,但是王上还是那个王上,王上享受够了赞誉与敬仰,开始飘了。

他慢慢觉得,自己就是天地间的主宰,昭云王族就是天地之主,他们拥有着旁人无法拥有的永生。

活的太久,让他迷失了自我。

而在最后的年代里,他留给人们的形象,就是昏聩无能,毫无作为,从前的那些敬仰与崇拜,都在这漫长的时光里,被磨得一干二净。

他不明白,天道轮回,报应不爽,没有什么是永恒。

而在这混乱的年代里,民不聊生,朝堂混乱,王朝在这最高之处摇摇欲坠。

终于在昭九二十三岁那年,王朝开始崩塌了一角。

也是在昭九二十三岁那年,昭云国迎来一位救世主。

那一年,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这瘟疫引来的,是身患疫病的人们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大量死亡,人们在惊惧与恐慌中惶惶度日,患了疫病的人此处求医,一时间国内医药紧缺,医者一边医治,一边还要防范自己不被染上疫病,而疫病实在难以治愈,不少医者在此疫病中丧失,如此一来,疫病更加难以控制。人们恐惧更甚,难以医治的同时也伴随着因病致贫,各地开始有大量的难民,而难民四处流窜之时常受到欺压,他们抛弃尊严,只为存活,而在这种窘迫之境,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慢慢侵蚀了他们的良知,一时之间,偷盗之事四地频起。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开始引起□□,而在□□被强行镇压之后,就慢慢转化为战乱。

一时之间全国境况难以想象。

昭九是昭云国的大公主,还是个颇为有名的大公主,这个有名,并不只为美貌盛名,而是因为,这个大公主,实在是颇为奇特。

昭九从小不像别的公主,娇滴滴地养在皇宫,暖玉温床,不知人间疾苦。相反,昭九从小就熟读兵书,勤练武艺,跟着师父住在山上,潜心修行,说是修行,其实只是师父自己修行,昭九还是喜欢在红尘中打滚,每年都要出去游历。但是昭九长这么大,随着时间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随着自己对世事的了解逐渐增多,对时局也洞若观火,就不免对世事十分失望。她明白自己作为昭云国的大殿下,应当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但一边因为实在深感失望,一边觉得仅凭自己一人,无法将时局拨乱反正,只觉得十分疲惫,所以多年来越外出游历,越感到失望。

此次国内陷入困境,消息传来之时,昭九正在山上院内舞一根银柄细鞭,鞭子刚好抽在春天刚刚抽芽的柳枝上,将将抽掉一只嫩芽,而嫩芽下的柳枝连皮也一丝未蹭。

昭九听到侍卫传来的消息,静了半晌,将手中细鞭收起,绑在腰上,来到了正中院落里。

师父坐在屋里的高椅上,正慢慢喝一盏茶,见她来了,只略微抬眸,看她一眼,神色淡然。

昭九也不多言,进入屋内,将师父手中的茶盏茶水添满,而后退到屋内中央,跪下来静静地磕了三个头。

她神情肃然,跪在地上,看着沐青,眼中并无情绪,只规规矩矩道:“师父多年悉心呵护,昭九无以为报,而今国家之势,容不得我再逃避,此去下山,不知何年再归,万望师父保重身体,待万事良息,昭九自当回来侍奉师父。”

沐青并未说话,昭九在地上跪了很久,才听到师父轻轻道一句:“去吧。”

昭九抬头,当时心中带一腔孤勇,虽前途迷惘,但心中豪情万丈,毕竟她是昭云国的大殿下,无论如何,她应该担当自己的责任,何况多年以来,她虽并不在朝中,但也受万民敬仰,此时下山,责无旁贷,但却见师父神色似乎闪过一丝悲悯,待仔细一看,师父还是那副无波无澜,静然的模样,她疑心自己看错,只见师父轻轻地向她摆了摆手,而后重又喝那一盏茶,不再看她。

第 43 章

昭九下山回朝的时候,王上十分高兴。

王上虽然自小与这个大女儿分别,但却十分喜爱这个大女儿,觉得她十分有出息,王上自己无道而不自知,只觉得自己还是当年那个励精图治的王上,也许是群臣不敢妄言,给了他巨大的勇气,他觉得自己还是受万民敬仰,因此对其他几个女儿和儿子,都不像对这个女儿一般,欣赏又喜爱。

瘟疫已经发展成战乱,王上再昏庸也不能不管,在昭九下山之前,就已经派了他最喜欢的将军,灵瑜将军,去处理此次战乱了。

王上虽然自己昏庸吧,但这个选人的眼光,其实并不差,完全是按着自己年轻时的样子来选的,选的灵瑜将军,的确是个大将之才,为人聪明机警,有勇有谋,而且并不与朝堂上那些佞臣为伍,正是王上最喜欢的大智大勇之人。

王上欢欢喜喜地将人派了出去,坐在朝堂,欢欢喜喜地等着战胜的好消息传来。

他当时并不知道,这才真正是一场祸乱的开始。

这边灵瑜已经带领将士去反缴逆贼,但疫病还没有解决,治国治病治战乱,都需因症施策因病制宜,只打败一帮逆贼,难道不会有别的难民揭竿而起?

昭九尚未来得及与王上辞别,就拿着行李孤身一人去了疫病难民重灾区。

等到真正到了东边的时候,才发觉事情的严重性,当地已经民不聊生,街上行人难有完好,个个衣裳破烂,窝在街边角落里。

这已经是个被人完全遗弃的城池。

没有人施放粮食,没有人管理,所有家里完好的人早已迁徙出城,只剩老弱病残,流连于街边,一眼看去,场面叫人震撼。待细细看来,只见那些人手上、脸上、身体所有露出来的地方,都布满了红色的可怖的伤疤,像是疫病发作溃烂而成。

这些人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生人,每日里在死亡与病痛中丧失了生存的意志,此时见到昭九,只觉得像是看到日出时洒向大地的第一缕光芒,如此耀眼,给人无尽的希望,急急忙忙拖着病痛的身子,凑了过来。

待到跟前,见昭九徒身一人,没有吃的,没有药草,一个个眼神以光速黯淡下去。

一些人甚至压根儿也不愿意靠近,反倒大声劝道:“姑娘,你快走吧,离我们远点儿,你会被传染的!”

“是啊,姑娘,我们是活不下去了,不能连累姑娘你啊!”

上一篇:星夜微白下一篇:锦鲤娘娘营业中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