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闻讯后,挥手示意御书房的宫人们都退下,揉捏着发胀的太阳穴,紧闭着眼睛,眼前竟然浮现了惠太妃入宫时的场景。
惠太妃起初端着一张脸,皇帝轻哼了声:“太妃好算计,好谋略,朕自叹不如。”
闻言,惠太妃淡声道:“圣上,这是何意?”
“大家都是聪明人,就不要藏着掖着了,太妃娘娘莫不是以为天底下的墙都不透风,你让烨哥做的那些事没人知道,朕已经调查清楚了。”皇帝阴沉着一张脸,面色难看极了。
惠太妃轻笑道:“哦,既如此,那请圣上将证据拿出来。”在没有看到证据之前,她是不会低头。再者,谁知道皇帝是不是猜测,并没有证据,想用诈她,这个时候,惠太妃在心里告诉自己,越是要镇定,绝对不能露出半点破绽。
皇帝紧盯着惠太妃,良久才道:“太妃,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以为小皇子没了,烨哥就能成为太子了吗?将来继承朕的大统吗?皇室中的子嗣多的是,朕没有子嗣,完全可以过继子嗣,朕为何非要烨哥不可?”既然他不能有皇子,皇室中的孩子不少,过继一个总不是问题。
惠太妃双手叠放在胸前回道:“你不会这么做,皇族中的孩子虽说不少,可都还年幼,你如何知晓他们的品行,将来是否能成为一国之君。另外他们的父母双亲兄弟姐弟都在世,你怎么能平安的将皇位交给他们,交给烨哥那是最好的选择。谁让烨哥没有父王,只有一群孤儿寡母陪着他。
圣上没有别的退路了,您的身子撑不了多久了,既然话都说到这里了,就不用藏着掖着了。”入宫之前她就想好了,等这一天等了很久,自从湛王过世后,她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六年多了,她早就想狠狠的剜着皇帝的心,要不是他一意孤行,不顾朝臣们的反对,非要去江南赈灾和平乱,怎么会给霍家那群乱臣贼子可乘之机,如此她的湛王就好好的在陕西待着,根本就不会被杀了。
惠太妃憎恨霍家的同时,同样在心里憎恨皇帝,他命硬,活着,她的儿子就该死,同样身为皇子,她和湛王备受先帝宠爱,最后他们俩是什么下场,在先帝过世后,就被赶出宫,湛王要去陕西,离开她的身边,无诏不得入京,母子相见都困难的很。
之所以敢这么做,那是惠太妃将皇室中人都看透了,身为一国之君,自己没有子嗣,最忌讳的便是父母兄长健在,等皇帝没了,他们身为皇帝嫡亲的父母,总会想着法子来占便宜,在朝堂之上谋取利益,不管他有没有这个心思,都会有人推动着他这么做。
烨哥是最好的人选,就是因为他没有父王,此外他还是皇帝的亲侄儿,立他为太子,将黎国的皇位传给他,那是名正言顺的事。
皇帝眸光微闪,难怪当年惠太妃能在霍太后和霍家的牵制下,得到父皇的宠爱,说明她是一个有心计的女人,要不然在这后宫里也无法生存下来。紧接着,皇帝弯曲着手指敲打桌面:“既如此,那太妃就应该知道,朕不会留着湛王府的人,也包括太妃娘娘。”
宫里有正宫皇后,若是立烨哥为太子,那么皇后便是太子的母后,湛王府的一切都要跟太子划清界限,尤其惠太妃,心急如此深沉,皇帝绝对不能给皇后添麻烦。惠太妃毕竟曾经伺候先帝,是先帝的老人,一旦跟皇后发生冲突,会让皇后难做人。
另外烨哥是在惠太妃的身边长大,祖孙俩的感情不一般,他不想让太子跟惠太妃继续过于亲近,对皇后越发不好。
惠太妃预料到皇帝的意思了,淡声道:“若是哀家不愿意呢?”活着便能看到烨哥登基成为皇帝,她不想错过这一日,到了九泉之下她能跟湛王有所交代了,没能替湛王谋夺到皇位,她的孙儿得到了这一切。看着屈辱的皇帝,惠太妃心里笑出花来。
皇帝沉声道:“太妃若是不愿意,朕也不会勉强,朕就重新在宗族里挑选一个子嗣过继给皇后,朕就不相信了,放眼整个皇族,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太妃不信朕的话,大可以跟朕赌一赌。另外小皇子和烨哥儿两人在场,身边的宫人都退的远远的,没看清他们俩。
可这并不代表烨哥没有谋害小皇子的嫌疑,你以为朕一直将他留在宫里是何打算?朕相信太妃是个聪明人,若是烨哥顶着谋害皇嗣的罪名,就算朕网开一面,留他一条活路,他的后半辈子会怎么样,受人唾弃,朝堂之上永远没有他的立足之地。怎么做,太妃娘娘应该清楚,不用朕再提点你了。”
-
第571章 偷听!!!
一句一句都向惊雷一般砸在惠太妃的心房上,皇帝早就谋划好了,才会让烨哥留在宫里。他说的没错,自己若是不答应他的要求,给皇后留下一个没有牵绊的太子,烨哥后半辈子都要抬不起头,她不愿意一手养大的孩子经受这样的痛楚。可她若是答应了皇后,换的烨哥儿后半辈子的荣华,不觉得亏,九泉之下见到湛王,她无愧于心。
惠太妃沉默了许久,沙哑着嗓子:“好,哀家答应你便是,不过哀家要看到你册立烨哥为太子才安心。”
皇帝微挑眉梢:“这一点太妃请放心,朕既然答应了,便是一言九鼎,太妃也回去准备准备,将顾侧妃一起带走吧!”顾侧妃是烨哥的生母,她也不需要活着。皇帝要将所有的障碍都清除了,才能安心的离开。临走前,惠太妃又深深的看了皇帝一样,算是跟他道别,往后她和顾侧妃不在了,烨哥就交给他们了。
这一日,烨哥被册立为太子,礼部操办的大典隆重无比,惠太妃闻讯后,深感欣慰,派人将一直困在院子里的顾侧妃带来了。
顾侧妃激动无比,她的儿子被册立为太子了,那么将来她便是太后了,太后,多么的尊贵和威严,放眼京城,还有谁不对她俯首称臣,她生了一个好儿子。可她的念想终究没有实现,她根本就没料想到惠太妃算计好了,一把火将屋里点着了,门从外面栓上了,里面根本就打不开,窗户也被封死了,顾侧妃和惠太妃只有死路一条。
顾侧妃大喊起来:“放我出去,来人,救我出去,我是太后,我是太后,快放我出去,放我出去。太妃娘娘,求求你了,让他们放我出去好不好,我要陪在烨哥的身边,他是太子了,我是他的生母,得陪在他身边,要不然他会害怕的,太妃娘娘,我求你了。”大火蔓延开来,在门口不断敲打的顾侧妃喊了许久都没人理睬她,这时她终于醒悟过来,猛地扑倒在惠太妃跟前。
谁知惠太妃冷声道:“你若想要烨哥坐稳太子之位,这便是你我的宿命。”
不,不,不,顾侧妃大声的嘶吼,她要活着,她要活着,享受万人敬仰,让顾廷菲等人趴在她的脚下向她磕头认错,俯首称臣,她还没等到这一日,她不甘心,不甘心去世。
惠太妃好狠毒的心,放着好日子不过,要带她一起去死。大火越来越蔓延开来,顾侧妃实在承受不住大火的炽热,终究昏倒过去,就这样,大火烧了两个时辰才被熄灭。
湛王妃搂着怀里的思姐,一时间思绪万千,原本她以为烨哥成为太子,惠太妃和顾侧妃能过上更尊贵的日子,湛王府应该门庭若市才对,可她终究还是想的简单了。此刻她只希望惠太妃和顾侧妃能早些跟湛王团聚,她和思姐会在湛王府闭门不出,不会给烨哥添麻烦。
皇帝下旨让礼部厚葬了惠太妃和顾侧妃,毕竟一位是太子的祖母,一位是生母,这是皇帝给予她们最后的荣光。活着没能享受到的尊荣,死后享受到了,也不枉她们养育了太子,一时间朝堂之上对皇帝的仁慈纷纷称赞,当然也有不少精明的大臣们猜到了皇帝的深意。
既然册立了湛王世子为太子,那么惠太妃和顾侧妃就不能再活着影响太子了,皇后才是太子最亲近的人,湛王妃若是聪明,应该知道该怎么做。
在御书房批改奏折的皇帝咳嗽的越来越频繁了,小木子提心吊胆的看着他,劝慰道:“圣上,您就别批改奏折了,回去躺着歇一歇,奴才去给您请王太医,您就听奴才一句劝,不要这样了。”眼泪着急的都掉下来了。
皇帝见状,轻哼了一声:“哭什么丧,朕还没死呢!”把小木子吓得憋住了,眼泪直往下滴落,愣是没敢发出半点儿声音,生怕惹着皇帝雷霆震怒。小皇子过世了,他比任何人都知道皇帝的不舍,面对朝臣还得强颜欢笑,册立湛王世子为太子,还得打起精神好言好语的哄着皇后,皇帝实在太累了,小木子甚是心疼,可他能做的不对,只希望皇帝的身子尽快好起来,如此他才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