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女再嫁之财阀的宠妻(89)

作者:江城太守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朝廷忽然发布诏令,暂停一切铸铁、粮草、布帛等物输出。

与羁縻州的战事一触即发。

自身铸铁技术落后,向来仰仗大业国铸铁输出的周边番邦顿时一片慌乱,这场仗不知几时开打几时结束,于是纷纷发动关系购置铸铁以作贮备,泰祥兴伺机释放位于南诏国的铸铁库存,大赚一笔。

与此同时,兴东道铜矿开掘成功,顺利出铜。泓远帝发出诏令,铜矿官营,朝廷收回大业国境内一切铜矿的开采及冶炼权,并入太府寺盐铁司管辖。令着户部出具方案,要求一个月之内有序并购当前民间在营的所有铜矿。

韦应时当即要求各道府派驻军队进驻属地铜矿山泽,等候户部专案人员到场清算,一旦厘清权属价值,当即拨款并购。铜矿商号如对户部清算出的价值存疑,待接管后再行申诉。

诏令一下,举国哗然。

尤其是旭王及卢氏一族,先前竟没收到半点风声!

眼看关北道的铜矿就要被接管,旭王一度在背后操纵,撺掇一众民间铜矿商号形成联盟,威胁在户部专案人员到达矿山之前炸毁矿山,来个一拍两散!

他本以为以此可以要挟泓远帝收回成命,不想不仅丝毫撼动不了朝廷的既定政策,还令泓远帝对其彻底失望。随着朝廷揭开位于兴东道新铜矿的面纱,旭王彻底傻了眼,他即使炸毁关北道的铜矿也没用,朝廷已经有备用铜矿资源,根本不担心户部的铸币司断料。

随之而来的,便是李璟风的重新亮相。

开国元勋李氏一族,先是倾尽家财支持大业建国,后是忍辱负重排除万难协助朝廷勘探开采新铜矿,于国有功,授封李璟风从三品永安县侯,晋正四品太府寺少卿,分管盐铁、仓廪、租税、禄粮诸事宜,成为与分管均输、平准的薛沛杒分庭抗礼的太府寺二把手。

此外,泓远帝特诏令刑部和大理寺重新调查审理当年李氏一族的冤案,将栽赃嫁祸的幕后元凶缉拿归案,绳之于法!

卢氏一族的罪行大白于天下,冤案的始作俑者,卢皇后的兄长、韩国公卢嗣业被捕下狱。曦王更是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指使在其势力范围内的刑部和大理寺,深挖调查,不仅把冤案查了个一清二楚,还把卢家借日升昌商号大肆敛财洗钱,卢皇后和旭王大肆卖官鬻爵、结党营私、迫害忠良等事翻了个底朝天!

第82章

如日中天的旭王,一夜之间瓦解土崩。

卢皇后被废,降为婕妤,移居偏殿寿宁宫,旭王降为陈留郡公,禁足府邸,无令不得离开,形同囚牢。卢嗣业被褫夺一切封号,贬为庶人,所有家产被抄,一律充公。

卢家如摧枯拉朽般毁灭,朝廷在卢家抄获的资产,折合白银近五百万两,还不包括日升昌旗下的关北道铜矿,再加上铜矿其身家更是无法计数,令人咋舌!

据闻泓远帝看完刑部、户部以及大理寺的联合奏报后,沉默良久,一言不发便遣散了众人,罢朝三日。

曾与旭王有往来的达官贵人都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哪天查到自己身上,长兴官场如被乌云笼罩般压抑凄惶。

向来与旭王亲近的长兴薛家更是一片愁云惨雾,虽然薛家与旭王并没有钱财往来,但薛家父子是旭王马前卒这一事实根本无法否认,而且薛沛杒正是借助旭王的东风才坐上太府寺少卿的位置。

在一片质疑声中,御史台以薛沛杒与卢氏结党、才不配位为由,对其进行了弹劾。

泓远帝采纳了御史台的奏报,将其贬出朝廷决策核心,出任正四品洛安府尹,即日离京。太府寺诸事务由李璟风协理。

薛淳樾因发掘兴东道铜矿有功,官复原职,回任从三品户部侍郎。

卢氏一案即将尘埃落定,但大理寺还压下一事,暂不知如何向泓远帝禀报。

那便是海州薛家。

与长兴薛家不同的是,海州薛家的犯罪证据是确凿无疑的。

当家人薛汇槿通过与日升昌的业务往来向旭王阵营大肆注资,鼎泰和的盈利进入鼎泰丰钱庄后便源源不断地输入到日升昌。薛汇槿对转移变换之道并不熟稔,所作所为痕迹昭昭、脉络清晰,不难查明。此事一旦原原本本地呈报朝廷,薛家少不得捞得一个和卢家一样的下场,即便敬王有意要搭救薛家,但估计也只能保下众人性命,这副家业必然是保不住的了。

大理寺卿袁肃拿捏不定,又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于是向户部尚书韦应时讨教。

韦应时还是能猜透一点皇帝的心思的。

薛荫首创均输平准,于国有大功,如今薛荫才去世十来年,举国上下还记得他的功劳,而且薛淳樾和李璟风开矿有功,才刚论功行赏,这时候动薛家,难免有薄情寡恩之嫌,皇室向来爱惜自己的羽毛,不会做这种有损威望的事。

但是薛汇槿勾结旭王又是证据确凿,如果不施惩戒,又有护短之嫌,同样是有失威望。如果将此案原原本本地呈报泓远帝,只会让他陷入两难的局面,届时户部、刑部和大理寺都没好果子吃。

两难之下,韦应时想出了一个法子,弱化薛家在旭王结党一案中的参与作用,把皇帝安放在主动位置。

薛汇槿早先已将他的妹妹薛玉雪嫁给旭王,虽说只是区区孺人,但也是宗正寺记录在案的皇子亲眷,因此旭王与薛汇槿乃是正经八百的姻亲关系。如此一来就好办了,只需将此案视为姻亲之间的不当利益往来,弱化其行贿和结党的成分即可。

民间姻亲之间的利益纠纷本就复杂,大多是民事案件,少有入刑的,如此法办,薛汇槿难免吃点苦头,但薛家至少是能保住的。如果皇帝认为惩戒过轻,自然会责成大理寺重办,如果皇帝有心偏袒,自然会御批通过。

案子办不好是大理寺的过错,案子办得好是陛下皇恩浩荡,怎么看都不伤天子威严。

袁肃一听,也觉得此计在理,于是把案件的卷宗依此方向再撰写了一遍,不日即呈报泓远帝御览。

大理寺认为薛家与旭王的往来为姻亲之间的不当利益纠纷,着撤销薛汇槿从五品中散大夫散官,科罚金白银十万两,查封涉案的鼎泰丰钱庄,以不正当经营罪没收所有经营所得,责令海州薛家十年内不得踏足钱庄生意。薛成贵治家不严,科罚金白银三万两,责令居家思过,整肃家风。

泓远帝对大理寺呈报的结案奏章甚是满意,御笔朱批一下,即成定献。

海州薛家总算是保住了身家性命,但是也伤的不轻。

为方便通过鼎泰丰向卢家的日升昌输送钱财,薛汇槿几乎把鼎泰和的绝大部分盈利都放到了鼎泰丰,现在鼎泰丰忽然被查抄,里面所有的资金都被上缴国库,没有了流动资金的鼎泰和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子,连船工的薪俸都发不出,更别说持续经营了。

薛家经薛汇槿一番折腾后,本就不剩多少家底了,十九家商行剔除鼎泰丰钱庄后剩余十八家,但薛汇槿只顾钻营长兴官场,连鼎泰和的经营都是墨守成规,哪里还有精力管商行?因此这十八家商行的盈利状况也不甚理想,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供鼎泰和这个巨无霸消耗。

唯一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的办法,就是卖掉鼎泰和,保住十八家商行。

鼎泰和价值颇丰,即使是贱卖,也要价不菲,大业国不少商号都想吞掉鼎泰和,进而垄断海州港,但苦于无此实力。不少商号想到联合出资的方法,于是联合抱团之声不绝,成为大业国上下最大的一笔谈资。

正当商号之间互相合计磋商,大业国商界一片喧嚣之声之时,崛起于洛安的泰祥兴直接与鼎泰和商谈,以一己之力实施并购!

几乎是举国哗然!

泰祥兴究竟几时冒出来的,哪里来这么多资金,背后的实际操控人究竟是谁?这些笼罩在世人面前的问题还没搞清楚,泰祥兴的当家易如海便已亲赴海州与薛家谈判,以白银三百万两并购鼎泰和!

薛汇槿还想搞清楚泰祥兴的来龙去脉再决定,但鼎泰和的实际拥有人薛成贵没给他机会,二话不说便签署了出让协议。

随着鼎泰和的易主,海州港几乎一夜变天,鼎泰和商号虽没有更名,但主人已经不一样。

雄踞大业国水上运输业十数载的薛家,不再是大业首屈一指的航运巨子,取而代之的,是泰祥兴,以及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易如海。

上一篇:绕指柔下一篇:一曲凤舞七星寂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