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能成为大业国第一大财阀,与其亦官亦商的身份分不开。薛成贵之父薛荫在世时官至正三品户部尚书,在国都长兴结识宽广、根基深厚,其长女,即薛成贵的长姐薛氏,乃当朝敬亲王、正二品中书令刘安之妻。
借着薛荫和敬王妃的关系,薛家一族既是达官显贵,也是皇亲国戚,薛成贵成年礼一过,即受封正五品散官太中大夫,其他兄弟也有人在朝为官,因此他在海州经商自是呼风唤雨、一路顺遂。薛家的生意,基本围绕着朝廷需求开展,几乎垄断了整个大业国的水上运输业。
宫廷大内的奇珍异宝、珍馐百味,十之八九都是鼎泰和进贡的,皇亲国戚想要点什么稀罕物,几乎都是向鼎泰和购置,如果鼎泰和没有,那整个大业国估计也没人有,因此鼎泰和便成为百姓口中名符其实的“皇商。”
海州薛家大家长薛成贵年届五十,膝下三子四女,其中两女一子是嫡出,两子两女是庶出。嫡出的长女、次女均已出嫁,长子薛汇槿是庶出,因此真正的继承人,是嫡出的次子,薛淳樾。
作为鼎泰和继承人,薛淳樾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他唯一得不到的,就是苏羽茗,因为,薛淳樾早已婚约在身。
薛淳樾的未婚妻叶沁渝,本身也是海州坊间长盛不衰的一桩谈资。
叶沁渝出生于关南道渝江上的一艘客船里,因此其父为她取名沁渝。其父叶赐楷为正四品户部郎中,才华横溢、忠诚敦厚,深得薛淳樾祖父、时任户部尚书的薛荫之厚爱。
薛荫极其善于理财,一直是朝廷倚重的理财大师。大业的国库在他打理下一直都是盈余有度、收支平衡,两朝天子都对他赞誉有加。他膝下两名嫡子,长子薛成贵善于理财却无心仕途,一心只想在商界上大展宏图;二子薛成明舞文弄墨还行,但论到精打细算、掌管财税却力有未逮,难以掌管有“天下粮仓”之称的户部。经营了数十年的根基却后继无人,一度让薛荫视为生平憾事。
叶赐楷的出现让薛荫大喜过望,其天生的理财能力让薛荫刮目相看,因此对他视为亲子,一直对他暗中培养,一心寄望他将来继承自己在户部的衣钵和人脉,更有亲上加亲,延续薛家在财税领域势力的心愿。
说来也巧,二十年前,薛家嫡长子薛成贵的正妻陈氏怀孕已足月,但迟迟未见临盆迹象,却在薛荫为叶赐楷住持婚礼的当天忽然阵痛临盆,诞下薛淳樾,让人啧啧称奇。
薛家虽然人丁兴旺,已有不少孙辈,但嫡长子薛成贵却迟迟未有嫡子,长子嫡室空虚总是一件憾事,薛淳樾的降生打破了这种局面,由是可知薛荫的喜悦心情。一边是得意门生小登科,一边是薛家嫡出的继承人降临,可谓双喜临门,薛荫十分高兴,当场便与叶赐楷定了儿女亲家,日后叶家的长女,即是薛家的嫡孙媳妇。
三年后,叶赐楷外放关南道,出任正四品蜀州刺史,历练回朝即可擢升户部侍郎,当时叶夫人身怀六甲即将临盆,叶赐楷舍不得留夫人独自在京苦等,便携她一同赴蜀州上任,叶沁渝便是此时降生在前往蜀州的渝江客船上。
春秋更替,眨眼又是三年,叶赐楷终于等到朝廷诏其回朝的圣旨,擢升从三品户部侍郎。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一家人整装出发返京途中却遇到猛烈暴风雨,叶家的官船也不敌大自然的狂风怒号,倾覆在茫茫渝江之上……
叶赐楷夫妇双亡,叶沁渝当时年幼,自上船以后便由一位谙熟水性的仆人背在身上,因此舟船倾覆之时有仆人保护,逃过一劫。
薛荫当时病重,闻得得意门生的噩耗,又悲又急,不久便撒手人寰,临终留下遗言,薛家须待叶沁渝如亲女,亲自抚养,成年后与嫡孙薛淳樾完婚。
三岁的叶沁渝由是来到海州薛家,与六岁的薛淳樾首次相见。
日子本来也就这样过下去了,但薛家在薛荫去世后却很快生了内乱。薛家长子薛成贵无意仕途,十八岁起便继承家业一心从商,家业做大之后却招来其他兄弟的嫉妒,在朝为官的二子和三子都想分一杯羹,为了家产闹得不可开交。
最后薛家地位最高的敬王妃薛氏出来主持大局,把薛家在海州的产业划归长子薛成贵,同时嫡出的次子薛成明则袭了薛荫正三品新城县公的爵位,按律降一级继承,是为从三品新城侯,在朝出任正四品礼部郎中,同时还继承了薛家在长兴的产业。身为正五品荆南道峡州刺史的三子薛成仁因为是庶出,没地位没能力争,只拿下了薛家在荆阳的零星产业,最后主动与薛成贵和解,助其拓展荆南道经营圈。
第5章
薛成明继承了薛家在朝的势力后,很快就发起了对叶沁渝的争夺战。叶沁渝出自理财世家长兴叶氏,也是薛荫十分疼爱的孙辈,得到叶沁渝就等于强化自己所继承的政治遗产,于自己大有裨益。薛成明咬定薛荫的遗言是将叶沁渝许配给其嫡孙,而他的儿子也是嫡出,因此也有资格,而且叶家是长兴人士,叶沁渝在京生活便于其与本家兄弟姐妹联络感情,融入叶家,因此叶沁渝应该在长兴成长,由他抚养。
这样的闹剧持续两年多,期间叶家也多次表示叶沁渝应该在其父亲的故土长兴长大,不应留在千里之外的海州。敬王妃为尽快平息家丑,便从中斡旋,暂时搁置亲事争端,将叶沁渝接到敬亲王府,由她亲自抚养,自此薛家兄弟才没了辙,只能同意敬王妃的安排。
在海州生活了两年,才刚适应海州生活的叶沁渝,不得不再次远徙,迁往长兴。
谁也想不到,这次的长兴之途,竟令叶沁渝留下了一生的伤痛……
护送的车队行驶到到河南府地界时遇到一队落草为寇的贼人,敬王府的侍卫虽然武功高强但是毕竟人生地不熟,几番冲击之下不但被贼人冲散,叶沁渝所乘的马车也被带进了密林地带,仅余贴身的几个侍卫保护,最后寡不敌众,一众人等被掳为人质。
侍卫以为抬出敬亲王的旗号至少能保叶沁渝平安,不想这帮贼人都是不要命的,一听是朝廷大员的亲眷,更是漫天要价。如果侍卫不暴露身份,凭薛家和敬王府的实力,再高的要价也给得起,但是身份一暴露性质就不同了,这不再是钱的问题,而是朝廷的颜面问题。
忠臣之后、敬亲王养女被掳,这摆明是公然和朝廷作对,如果给赎金救人,就是彰显朝廷无能,全天下千万双眼睛都盯着呢,朝廷丢不起这个人。因此朝廷下旨,赎金免谈,限贼人三日之内放人,叶沁渝毫发无伤的话,可免其死罪,随后还迅速派兵把整座山围了个水泄不通。
朝廷高高在上的傲慢姿态也触怒了贼人,双方僵持了一月有余,几次交火都是贼寇吃亏,为首的贼寇一怒之下在一个暴雨夜将叶沁渝左手小指的一截砍断,送到率兵攻山的将军大帐!威胁如不退兵叶沁渝小命不保。负责此事的袁肃将军大惊,连夜飞鸽传书上奏朝廷。
可是朝廷此时已是骑虎难下,总不能在这时候还向区区草寇投降,便下令趁夜色强攻,能救下人当然最好,救不下大不了就追封个郡主,再高官厚禄赏赐叶家和薛家,毕竟朝廷的颜面是断不能丢的。
所幸朝廷军还是训练有素的,得到死攻的命令后便放开胆子打,和数百贼寇战斗了几个时辰,接近天亮时终于攻下了贼寇位于山顶的堡垒,可是叶沁渝却没了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袁肃带兵搜山,两日后,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叶沁渝……
叶沁渝回到敬王府后,敬亲王和王妃心疼她的遭遇,对她也是百般怜爱,吃穿用度与亲生女儿无异。但她小小年纪便历尽艰辛,自此以后性格变得寡言少语,沉静异常,比同龄人更显洞察世事、进退有度。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留在她心灵上的创伤终于还是被她埋进了心底深处,不去挖掘便不会再受伤,但是身体上的伤痕,却永永远远地如影随形,终生摆脱不掉……
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以“儒”和“孝”治理天下的大业,对身体有残缺的人视为不完整,即“非完人”,身体有残缺的士子即使进士及第,也难封官,更何况是被视为附庸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