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的声音渐行渐远:“好啊,等阿玛好了,给小十挑一个四角俱全的额驸!”
寒苓忍不住落下泪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既在皇家,终不免经历这样的伤心悲痛!
作者有话要说:我考虑了一下,将来有三篇番外必须得写:其一,围绕《十二宫训图》的女主自白(不知道还有没有读者记得宫训图的事儿);其二,忘川的爱新觉罗弘历(照应六十四章番外);其三,永玺眼中的女主。
☆、历史中的半边天(乾隆继皇后二〇〇)
弘历终究没有等到为爱女挑选额驸的那一天!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十三日,乾隆皇帝崩逝于咸福宫,享年五十八岁。
众人这才醒悟:皇帝昨夜忽醒,必然是回光返照无疑了。
虽知皇帝重病,里里外外都没有做好天子驾崩的思想准备,轮值宫中的傅恒见皇后只管守着丈夫的尸身哀恸,皇太后又受惊晕厥,只能强忍悲痛,率领同僚劝解皇后以大局为重,早日料理好大行皇帝的身后之事。
寒苓恍若不闻,抱着龙体嚎啕大哭:“四哥,都是我大意没用,先帝对我好,我辜负了先帝恩典,你对我好,又是这样的结果,你不在了,我还活个什么劲儿呢!你带了我去吧!”
不愿意做第二个孝烈方皇后(嘉靖皇帝继后,嘉靖年间发生宫女谋杀皇帝的壬寅宫变,因方皇后救援及时,嘉靖皇帝侥幸逃出生天,牵扯案中的王宁嫔因对嘉靖宠妃曹端妃心生嫉妒,故意攀诬曹端妃为同谋,方皇后亦因嫉妒,虽然识破王宁嫔阴谋,故意不予揭穿,趁嘉靖皇帝尚未痊愈,下令将曹端妃与王宁嫔秘密凌迟处死,嘉靖帝清醒后,知道爱妃惨死,对方皇后产生反感和怨恨,五年后授意宫人在皇后寝殿坤宁宫纵火,活活烧死了方皇后,其后嘉靖皇帝复生悔意,命以元后礼入葬方皇后,再留遗诏,希望让方皇后越过元后与自己合葬祔庙)的那拉皇后在确定皇帝驾崩后还是陷入了精神崩溃的境地——这个人,是雍正先帝的儿子,是与自己朝夕相处三十六年的丈夫!
愉妃左右寻看,只能一边擦泪一边硬着头皮解劝寒苓:“主子娘娘,您要留意体统!”
寒苓不理:“皇上都没了,我要体统给谁看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尹继善眉心一跳,越过傅恒上前行礼:“皇后娘娘,您这般哀毁,大行皇帝是走不安心的!况有皇太后在堂,请您以大局为重啊!”
说了等于没说,起身的那拉皇后直接奔咸福宫的殿柱子去了!亏得永珏眼疾手快,生生把亲妈给拽了回来,众人几乎吓走三魂七魄,永珏一面哭一面抱住寒苓苦苦哀求:“额娘,您不能这样,阿玛已经走了,您要有个好歹,教儿子们可怎么办呢!”
寒苓搂着永珏哭:“皇上,是我对不住你!你走了,留下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活啊!”
那拉皇后还真不是作秀!人的观念会随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在皇帝大行之前,寒苓只有一个念头:理密亲王被废,那是因为他亲妈孝诚仁皇后死的早,没人护着,宗亲王他妈还在呢你就想效法废储的圣祖康熙皇帝?别说门窗了,烟囱狗洞也不能给你留下!不管你立的是不是我的其他儿子,永玺的下场一定不会好,打个比方,我有两个儿子,既可以选择大儿子富贵、二儿子平安,又可以选择大儿子倒霉、二儿子顺遂,我肯定不能选后者啊!再说了,你还有其他儿子,我也不止两个儿子,你能保证将来不让永珏步上永玺的后尘?万一最后摘桃的不是永璟——自己母子八人、家小上百口可不就全都悲剧了吗?
然而,等永玺真正当家,寒苓又换了一层忧虑:通常来说,老子对儿子比哥哥对弟弟的容忍度要高,万一永珏永璟被苛待,自己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什么区别?永玺眼下的表现尚可,架不住他的职业是皇帝,你知道将来能变成什么样子?别以为自己是亲妈就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儿子,大行皇帝对妻族的优待是远远超过母族的(也有皇太后那一枝人才匮乏的因素)!
对亡夫的愧疚加上对未来的不安,除了大哭大闹,寒苓找不到更好的宣泄途经!
刘统勋眼见闹的不像,因与傅恒等人商议:“皇上大行仓促,又未曾留有遗诏,传位诏书有三份,除皇上随身携带,圆明园九州清宴殿、乾清宫正大光明殿都有备份,当务之急,还是早立嗣君为要!”
尹继善、阿里衮纷纷附和:“刘大人所言极是!”
傅恒便问李玉:“皇上的圣旨现在何处!”
这种东西都是随身携带的,傅恒当众拆看,传阅众人后说道:“圣意既明,且请章佳大人与康亲王、信郡王率众前往正大光明殿,钮祜禄大人与显亲王、平郡王前往圆明园,取回大行皇帝诏书予以勘合;再劳刘大人代拟懿旨,与和亲王、循郡王前往寿康宫奏请皇太后用宝,嗣君既定,我等方可用心料理大行皇帝后事。”
说是隐形皇储,大清朝没有哪个不知道下一任的皇帝是毓庆宫的宗亲王,如果传位诏书上是别人的名字,这会儿反倒能折腾出大乱子来,既然明白无误写着“皇四子永玺”的名讳,继任大统当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再加上皇太后的懿旨,宗亲王继位变得更加名正言顺了。
柩前登基的宗亲王永玺当即任命和亲王弘昼、简亲王义启、循郡王永璋、大学士傅恒为国丧总管,将大行皇帝的丧仪有条不紊的操办开来。
永璋实际上顶替了永珏的位子:倒不是永玺排挤胞弟,而是有些癔症的寒苓一直拉着次子不放手!总不能为了死去的亲爹不管活着的亲妈,新任天子只能把照顾母亲的任务交托给了弟弟。
乌雅氏照看一回婆婆,被寒苓折腾的够呛,又派内监给丈夫传信:额娘自责没有医好皇阿玛的病情,只靠九弟与我们也解不开额娘的心结,是不是请几位福晋过去,安慰安慰额娘呢?”
不等永玺拿出章程,二报业已传至:“皇太后要给大行皇帝殉葬,主子娘娘和福晋们难以解劝,不是嘉亲王护着,连十公主脸上都差点儿挨上一下——”
傅恒便道:“大行皇帝过世,该是咱们臣下无能的罪过,皇后——皇太后娘娘也不是神人,总这样自责,咱们做臣子的越发无地自容了!”
诸王大臣纷纷称是,康亲王说道:“皇太后虽与大行皇帝伉俪情深,终究还要为太皇太后和皇上着想才是,大行皇帝病重,我等身为臣子,无一人能为皇太后分忧解难,如今大行皇帝不幸离世,难道是皇太后一个人的错处么?”
永玺不放心:“我得去看看!”
大臣们赶忙劝阻:那怎么成,大行皇帝还躺在乾清宫呢!丧主如何能轻易离开!
没用新皇帝头疼多久,三报已然抵达:“皇太后已经往这儿来了!”
恰在此时,翊坤宫又传来瑞贵人殉节的消息,永玺急了眼:“你主子(乌雅氏)和老九怎么不劝着?”
能劝住才怪!那可是皇太后,你亲妈、你亲婆婆!她能动粗,你不能稍有怠慢,万一有个好歹,新帝的脸皮是一分也不能留的。
和亲王只好吩咐随侍:“快把额娘请来!”
圣祖康熙爷的后妃就剩一个有进气没出气的温惠皇贵太妃,世宗雍正帝的遗孀,除了太皇太后,有分量的只有一位年满八旬的裕贵妃,除了她,也没人敢狠劝皇太后了。
都知道皇太后与大行皇帝夫妻相谐,虽然寒苓的表现相当失仪,众人也没有觉得十分意外:丈夫死了,多多少少还跟自己有些关系,哪怕继位的是亲儿子,不能否认的是,再尊贵的寡妇也是寡妇——这又不是说大行皇帝憋着废后,皇太后巴不得丈夫早登极乐(比如顺治帝和孝惠章皇后)。
殡殿的王公大臣们请了一回罪,连新皇帝也抱着额娘一通大哭,裕贵妃领着一群福晋公主,好说歹说,终于把耗掉元气的皇太后架回了景仁宫。
这还没完,到了次日,养足精神的皇太后再次来到殡殿:她不折腾自己了,开始折腾刚上位的大儿子。
折腾的内容也很单一,皇太后对大儿子说:你接的是世宗皇帝和你爹的班儿,我的所有,都是世宗皇帝和你爹给的,以后世宗皇帝的子孙却都要看你的脸色过日子,这让我有忘恩负义的感觉!你得当着你爹和文武百官的面给我保证,他们在你当皇帝时享有的待遇不能比你爹活着时更差,你要答应,咱们凡事好商量,若是不依,我死给你看,如果不信,你只管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