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清后宫—继后本纪+番外(164)

作者:圣手镇九州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因为当事人是自己的母亲,善意揣摩的乾隆皇帝多少还是进行了一定反思的:皇太后身处后宫,本来应该执掌或参与后宫宫务,因为对宫务插不上手,所以才会闲着无聊打听外头的事儿,这才误打误撞触犯了后宫不可干政的忌讳。

龙权凤权选一个,牺牲的当然是皇后手中的六宫总理大权,当然了,弘历的初衷也许只限于“给太后补偿,让她有正经事做”而已。

结果却摆在明面上,皇后丧失了对后宫的实际最高统治权。

作者有话要说:皇太后其实是“声东击西”的政策。

☆、147

“传本宫懿旨,着贵妃、嘉妃、宗亲王福晋协理六宫事务。”“忍”字头上一把刀,寒苓同时面临婆婆、丈夫、侧室三方面的狙击,如果不能一击三伤,只能韬光养晦、蛰居待时,幸而到目前为止她还是占足了赢面的。

皇后撂挑子不干是需要理由的,寒苓通告六宫:“我要调理眼疾,你们闲着没事儿就不必到景仁宫来碍眼了。”

众妃嫔吓得够呛:皇后上回害眼疾,后宫同时有两个妃嫔小产,如今还是治眼睛,不会是又有哪个要倒霉了吧?

除了带孩子,那拉皇后的工作重心有两个,其一是刺绣,其二是配药。尤其是后者,摆明是挟制六宫的大杀器。

首次被赋予宫务协理大权的宗亲王福晋不无忐忑之意:“媳妇是晚辈,不好插手后宫宫务,万一有所疏漏,恐怕连额娘都要颜面受损。”

“无妨。”寒苓宽慰儿媳,“教你协理宫务,并非便要裁决做主,你随贵妃嘉妃学习进益,长些见识也不是坏事。”

“是。”乌雅氏稍稍松了一口气,“媳妇有不懂的地方再来请教额娘。”

“嗯。”寒苓叮嘱道,“虽是如此,你可不要颠倒主次忽略了大阿哥,后宫便是翻过天去也不是你的职责。”

乌雅氏赶忙答应:“媳妇明白。”

说的直白些,乌雅氏其实扮演了“监察御史”的角色,她是晚辈不假,却是皇帝的嫡长媳妇、隐形的未来国母,只要从旁看着,哪怕一句话都不说,天然便对贵妃、嘉妃形成震慑作用。

与长嫂相比,嘉王福晋明显放开的多:“额娘,听玛嬷说,当初您得到天书三卷后上呈先帝,御医院、御膳房难明要义,又把它赏还给您,难道只有您一个人能看懂天书上的内容吗?”

“也不全为这个。”寒苓淡淡一笑,“在我上呈天书后不久,京畿忽然爆发大地动,先帝不敢受纳仙人赏赐,这才下降旨意,要我仍做天书之主。”

嘉王福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所谓天书,不过是由梵文撰写,常人难以解读罢了。”寒苓叹了口气,“此为旁骛,不应见容皇室,女红膳食倒也罢了,似那制药配毒之法,若要外传,恐有后患遗留,将来怕是要带进棺材里去的。”

嘉王福晋笑道:“几位公主都是伶俐人,额娘何愁后继无人?”

“再说罢!”本心而论,这种东西犹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有肉,真要相传,教授嫡长媳妇更加合适,乌雅氏虽好,终归不称寒苓心意,思索再三不得结果,索性放弃了教传子孙的打算,“你既得便,我把针线诀窍传你一些,日后随你自做人情,多一门手艺,总没有什么坏处的。”

嘉王福晋大喜:“媳妇谢过额娘恩典。”

婆媳姑侄,一个愿教,一个肯学,嘉王福晋底子又好,加上和明公主偶来指点,只两个月光阴便能下手助力,寒苓倒因此轻省了许多。

正月间和宜公主下嫁、显亲王世子大婚,显王与祁连也还罢了,他们只需要在大婚次日入宫谢恩即可,和宜公主从后宫出阁,养病的那拉皇后自然是躲不开的。

看着俯身跪拜的一对新人,寒苓向略带倦容的苏贵妃笑道:“你如今可算圆满了。”

苏贵妃亦觉欢喜:“是太后和皇上的恩典,也是主子娘娘的福荫。”

眼瞅着到了上轿时辰,外头陡然生了变故出来。

成节哭笑不得的进殿回禀:“万岁爷、主子娘娘,十三阿哥拦着六公主不让上轿。”

“这不是胡闹吗?”寒苓站起身来,“快把他叫进来。”

兄弟姐妹加起来称一称,和永璟相处时间最长的便是和宜公主,讲道理是没用的,他就红着眼眶不准姐姐嫁人,宫人既怕耽误吉时,又不敢对嫡皇子动粗,只得矛盾上移回到了帝后跟前。

永璟也强,任你威逼利诱,抱着姐姐一声也不言语,把贵妃公主都招惹的难过起来,皇后娘娘没了耐性,直接向儿子说道:“好了好了,你跟着去,算是给你六姐送嫁的,喝了喜酒就回来,还记挂你六姐,明天再送你过去。”

不管合不合规矩,皇后既然发了话,永璟心满意足的加入了送嫁队伍。

弘历不免感慨:“小十三也是个心实的孩子。”

这个心实的孩子执意要在公主府留宿,最后被永瑢拎回了自己的贝勒府,临走时还把新姐夫给恐吓了一通。

寒苓只好和贵妃商量:“我原想下个月便把永璟挪到南三所居住,既这么着,还教他留在储秀宫与你作伴吧,等明年开春后再做计较。”

贵妃自然欢喜:“主子娘娘放心,臣妾一定不会让小十三耽误功课。”

小儿子么,原本就不能过于严苛,寒苓心里酸溜溜的:“这时候就看出来了,生恩不及养恩大,赶我上了路,小十三大约要当作嫡母来哭的。”

贵妃嗔怪道:“正月未出,您就说这样不吉利的话,再则小十三心思细腻,万一听到你的抱怨,必定要疑心自己不是景仁宫所出的嫡阿哥了。”

寒苓苦笑摇头:“我可没想到自己能生出一个玻璃心肝的儿子来。”

皇后千秋刚过,一道出其不意的弹劾奏疏打破了景仁宫长久以来的宁静日子。

这道奏疏的弹劾对象直指在眼下炙手可热的那拉国舅忠武公四格。

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突发状况!抛开那拉氏三兄弟的官爵不提,单是小一辈的姻亲关系也值得朝野上下侧目忌惮了。

武德嫡出三子,除幼子扎拉芬尚未成年,长子庆福亲上加亲,娶的是佟国纲玄孙女、承恩公府大格格佟佳氏;次子讷苏肻,尚简亲王义启嫡长女觉罗氏为多罗额驸。

四格除长子伊犁尚主为固伦额驸,次子娶康熙朝太子妃侄孙女、伯聚忠女瓜尔佳氏为嫡妻,就在上月,长女祁连也成了羡煞旁人的显亲王世子福晋。

讷里只有一子一女,独子长林于乾隆十二年出生,在权贵中颇有令名,独女祁婉现在是皇帝的儿媳妇。

饶是如此,四格还是被弹劾了,罪名是“纳获罪宫女为妾,于父孝内生育子嗣。”

寒苓有些懊悔:当初一念之仁,反倒留下了今日的后患。

父孝内生育子嗣是不存在的,讷尔布一病半年,最初也没有下世光景,没有道理让儿子们守身如玉,四格的庶子守住是在讷尔布过世的三个月后出生的,世上也没有因为父母过世就要打掉胎儿的荒唐礼法,这条罪名当然不能成立。

清廷的宫女出自内务府包衣,除非获得皇帝临幸、指婚,到了一定年纪(一般是二十五岁)便可放出宫去自由婚配,做妻也好,为妾也罢,断然没有因此获罪的道理,你要专为这个上书,哪怕御史有风闻言事的特权,皇帝也非得把你抽的连亲妈也认不出来不可——谁让你没事儿找事的。

问题的核心在于“获罪宫女”四个字。

四格纳的这个宫女叫高琳。

高琳身上有两层身份。

其一,高琳是原咸福宫宫女,慧妃高氏获罪,只要是咸福宫的宫人,哪怕清白无辜,本身就有连坐之责。

其二,高琳姓高,是慧妃高氏的族人,即使血缘关系相当疏远(至少不在九族之内),改变不了的一个事实是,她们算是一家人。

宫中很快有谣言散播开来:高琳是皇后的内线,高氏暗害悼敏皇子,当时还是娴皇贵妃的皇后娘娘便是助力之人,最后借力打力、一箭双雕,同时铲除了孝靖皇后与高氏这两块心头大患。皇后为了酬功,风头一过,以施恩为名,将高琳指给那拉二国舅为侧室;高琳的弟弟也变成了那拉大国舅跟前的体己之人,要说这里头没有猫腻儿,鬼才信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