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妩忙用力的点点头。言闻璟半垂着眼睑,一脸峻肃的陷入沉思。
却在这时,楼下传来一些动静,隔着门扇听不太清楚,只依稀听着好似是店小二在打发着什么人。
因着担忧是东山上的那些杀手,言闻璟便起身开门,悄声靠近围栏往楼下大堂看去。宋青妩自然也小心翼翼的跟了过去,不动声色的往下看。
冬日的客栈,大堂内并没有几位客人,小二正不耐烦的怨叨着店里没营生更没多余的闲钱,往外轰一位布帽道袍的姑子。
那尼姑被他推搡得眉心紧拧着,一脸悲壮,人都被轰到了门外,还不放弃的苦哀哀求道:“还请施主行行好施舍些钱财,贫尼真的有治疫的良方!”
小二气极反笑,揶揄道:“你有治疫的方子?那还不快拿了去官府邀赏去,官老爷指不定还推举你进太医院呢!”
“贫尼早已去府衙试过了,奈何没有人肯信,守门的衙役们不给通禀……”那尼姑越说越悲,竟隐隐要哭出来。
奈何她也没得来那小二的半分同情,只更拿她当疯子般骂道:“行了,趁我们掌柜外出没回来你就快滚吧!我们掌柜可不是我这样好脾气的!你这样变着花儿行骗的我一月能见到好几个!”
说着,小二便要强行关门。那姑子也终于心灰意冷的转身打算再去找下一家。
却在这时,有个女子急切又欣喜的声音从二楼飘了下来:“大师等等!”
应声,小二的动作顿了顿,尼姑也转头透过半扇未关阖的门向二楼看去,只见凭栏立着一男一女,俊朗绰约,宛若一双碧人。
“这位施主……可是愿意行善?”尼姑望着宋青妩,眼里流露出期待,又有种怕破灭的胆怯。
自瘟疫爆发以来,她一直揣着良方四处奔走,希望有人能拿这方子去救人。可奈何大街小巷的奔走数日,有权有势的人她一个也见不到。
为了取得大家的信任,她便想着自己募集些善款,先救活几人,慢慢将口碑散播出去,引起官府的重视。可是她到处募捐,向大家说明原委,却没有一人肯信她。人人不是当她行骗,便是当她疯子。
莫说是出手相助,便是愿意驻下步子听她说两句的人都没几个。这会儿竟有人主动唤住她,她怎能不掀起一丝希望?
是以,她目光热切的看着那小姑娘一路从二楼跑下来,噔噔噔的下了木梯,来到她身前,并跨过门槛一把握住她的手:“大师可是传言中久居东山的世外高人?”
那尼姑怔了下,一时不知这位施主为何口些没来由的话,缓了一瞬,才双手合实颔首道:“贫尼久居东山,法号惠安,只是修为浅薄,并非施主口中的世外高人。”
宋青妩眼中狂喜不减:“不管是不是世外高人,大师刚刚说有治疫的良方可当真?”
惠安大师听她提到疫疾相关,莫名的眼中就模糊起来,当下激动的点头:“当真,当真,自然当真!”
“太好了!需要什么药材你例个方子,我这便去帮你买!”边说着,宋青妩就拉着惠安大师的手回了大堂,径直往一个桌案走去。
小二立在门边看傻了眼,虽然心里觉得这小丫头太天真,竟将骗子的话作真,但既然是客人将姑子请回来的,他也不好再轰。
拉着惠安大师坐下,青妩转头吩咐道:“小二,借纸笔一用。”
小二脸上讪了讪,迟疑片刻后还是乖乖从柜子里将文房四宝取了出来,恭敬送上桌去。
谁让这波客人昨日出手大方,赏了他许多钱银呢?凭良心讲他在这店里跑堂多年,客人赏铜板的不少,却是头次遇见有赏银锭子的。
宋青妩急急火火的将纸张铺摆好,又迅速研磨,心里的窃喜半分不遮掩的在脸上显露出来。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为了寻这位东山高人,她吃了多少苦历了多少险,却是没想到在将要放弃的时候撞上了!只是她此前先入为主的以为道人便是男道士,却不想是位道姑。
而惠安师太此时心中还是一片茫然,虽然终于遇到了愿意帮助她的贵人,却是想不通为何施主只问了她一句,就无比信任的愿意出钱出力。
不过眼下不是多作好奇的时候,惠安师太见墨磨好了,便提笔写下方子,并说照这方子服下,十日便可痊愈。
待拿到方子,青妩便跟小二沟通要他帮忙去最近的药铺的抓药,可小二却一脸的不情愿,只托词掌柜的不在,他得守着这店不能出门。其实心里想的却是,若这药抓来真送给得病的人吃,吃死了算谁的?他这亲力亲为跑腿抓药的,会不会也跟着被连带问罪?
因为他根本不信一个尼姑能治得了太医都束手无策的疫症。
青妩见许了银子小二也不肯帮,手里举着那方子有些想急,可这时指间却突然一空,那张纸被人抽走了。她扭头,竟发现不知何时言闻璟站在了她的身后。
他高她一头半,随便一抬手便轻易夺下了她举着的方子。青妩这才觉出一丝不安,言闻璟是不信任这道姑的人,而她也无法将上辈子经历的事去说给他听,现下只怕言闻璟要将这道姑视作江湖骗子……
宋青妩生怕他会直接撕了那方子,然后命人将道姑抓起以行骗论处,踮起脚要去夺!
然而她跳了下没抢过来,言闻璟却转身将方子交给跟过来的魏友,吩咐道:“命人将这方子送去青州府衙,让他们集中十名疫疾重患试用此药。这十名患者分别取自‘老、中、幼、男、女’。”
“是!”魏友领了方子迅速下去指派任务。
而在一旁看着这幕的宋青妩,檀口微张着,错愕不已。待言闻璟转身看她,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模样,立马抿上了嘴唇。
言闻璟便道:“我先命人送你回京,我要在青州等上十日。”
宋青妩原是很想说自己也留在青州等结果,可是想到母亲和祖母定已知晓了她的私自外出,此时怕是心焦难耐。既然高人已寻到,救命的方子也有了,她留不留下已是无关紧要。
这般想着,她便作了一半妥协,抬头问道:“我明日再走可行?”
虽然不能亲眼在青州看到结果,但她想至少想看看那些人服药后一晚会否有起色。
第32章
此时青州府衙大门前, 青州刺史刘大人与其夫人,连带着一众妾室子女,皆衣装齐整的立着, 恭迎世子殿下的大驾。
就在不久前, 世子的随从来府上知会过世子要来。若只是位无甚实权的世子, 他们原本也不必如此隆重。可对方偏偏是当朝摄政王的独子, 那便堪比皇子出巡,马虎不得。
刺史大人眺了眺远方, 见还没有车马的影子,便扭头朝着身后的家眷再嘱咐一遍:“你们过会儿行礼端正着些,盛京可是最讲究规矩。”
“老爷放心!”不待刺史夫人回答,一位簪着大花的柳氏姨娘抢先应道。说完,她又扭头审视一番自己的闺女, 之后满意的笑了。
闺女与柳姨娘对视后,也了然于心的倩笑, 母女二人都透着一股子意味深长。
十五六岁的姑娘正是一生中最好的光景,薄施粉黛便可清雅秀媚。柳姨娘打去年就在给闺女绸缪着亲事,可这青州地界能见的贵人有限,如言世子这般显贵的主儿可是轻易见不到的。
庶出的官家小姐, 若是能去世子府做个贵妾再好不过。这样荣耀的门楣里还管什么偏不偏房的, 待日后世子承了王爵,那女儿便是侧福晋了。
再说妾怎么了,柳姨娘自己也是妾,可老爷待她又哪里比正头娘子差了?青州地界上谁人不知, 她这个妾室可是做的比当家主母还风光。
这般盘算着, 柳姨娘心里美的不得了,拿帕子掩了掩口, 喜悦之情却从弯弯的眉眼里又流露出来。
一众人在门外等了半炷香的时辰,才终见一辆华盖马车徐徐驶来。
待马车停下,副驭位的魏友动作熟练的将马凳摆好,皎如玉树的年轻世子爷便从车上走了下来。
在门前看着这幕的柳姨娘还有她的女儿,皆目瞪口呆的看傻了眼。此先她们娘俩倒是听自家大人提起过,这位言世子风光霁月,名动京城,不少达官府上的千金仅一面便对其仰慕至极。
只是这般传说她们也只当茶余饭后的闲段子听听,没真信实,只当是大家敬畏摄政王,故而巴结其子罢了。可如今亲眼见了,方知那些所传非虚,甚至单凭传言还不足以彰显真人魅力的十之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