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收拾好衣服起身,转过来对着永基说:“永基,我想永远都这样挡在你的前面,你明白么?”
永基看着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和珅不是想在龙椅上找当皇帝的感觉,也不是要在这里体会征服皇帝的快感。他知道自己害怕孤单,才会在这里与自己缠绵,至少,自己坐在这个冰冷的椅子上时还能想到他,想到他的温暖和保护。
慢慢的,永基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这回和珅可忙了:“永基你别哭啊……我错了还不成……我们不在这里了……我让你在上面……”他手忙脚乱的哄永基,急得语无伦次。
永基哭着哭着又笑了起来,拉下和珅的脸吻上那张嘴。这个笨蛋啊,有时间哄自己,还不如痛快点让自己忘了一切呢。
结果,小白龙还是自愿当了下面的。
尘埃落定,大清还是该干嘛干嘛。于是几日之后,依旧是众位大臣们联名上书,请求皇帝册封皇后。
多方挑选之下,共有八位满族女子成为候选人。据说个个秀外慧中,个个美貌无双,个个才高八斗,个个……总之吧,这八个如花似玉的大闺女现在都变成一个个带照片的折子摆在龙案上由皇帝亲选。
永基伸出一个手指拨拉那些折子,好半天才说:“朕以为有了同性婚姻法后,你们会给朕选几个男后呢,原来还是女的。”
不会吧,满朝文武都是一阵头晕眼花。皇上这么说是什么意思?不是那个意思吧?
其实皇帝与财务大臣之间的事早就是半公开的秘密了。以前有皇后与公主顶着,大臣们也就当不知道,反正也闹不出什么来。可现在皇后没了,公主死了,男人可以娶男人了,大臣们这才发现不对劲啊。这么一来,万一皇上豁出去了真要娶和珅可怎么办?大清丢得起这个脸吗?
“皇上是九五之尊,娶男子与理不合……有违天道……”一个老臣干巴巴的开口,说得艰难无比:“何况男子不能生子,于皇家后代无益……”他也不想得罪和珅,可是不说不行,大不了一会辞职吧。
“哦,老爱卿言之有理。”永基似笑非笑的说:“那老爱卿可知我艾新觉罗一族如今共有多少人口吗?”
永瑆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掏出一个本子来,打开就念:“以臻盛五年人口普查为止,艾新觉罗族共有十八以上六十以下男子计十五万七千四百三十三人,女子九万余。六十以上者存世四万余,十八岁以下者男女共五万左右。其中□□一支往下者共五万左右,圣祖一支往下属弘字辈的共三十九人,永字辈的共一百余人,绵字辈的共三百余人而且还在增加,奕字辈不多,就几百个吧。”
众人皆醉,这么多人?谁生的?
朕从哪跑来这么多叔伯堂兄弟了?永基也黑线了,早知道就都找回来帮忙干活多好?
永基笑**的说:“朕已有三子,日后子再生子,孙再生孙,倘若都如圣祖时生三十几个,那岂不是要不了多久,这全天下都得姓艾新觉罗了吗?”
老臣晕,跟这个皇上没法讲理啊!
永玥用折子挡脸,快笑抽了。都像圣祖皇阿玛那么能生?从古到今,有哪个皇帝能像皇阿玛那样生出三十几个儿子来的?
永瑜也挡脸,快气抽了。保成你太不厚道了吧?你娶男人就娶男人干嘛拿我说事儿啊?你们以为我想生那么多儿子啊?再说又不是我生的。(不是你是谁啊!)
“行了,朕也不和你们兜圈子了。朕有意迎娶钮祜禄氏和珅为后,今天只是通知你们一声。礼部准备一下吧。”然后对下面呆住的和珅说:“和珅,回去准备嫁妆吧。”说完这些,也不管殿上石化的一帮文武大臣,甩袖子退朝了。
大殿里安静了足有一刻钟的时间,而后就乱套了。老臣们是呼天抢地的,垂头丧气的,破口大骂的,感叹世风日下的,嚎啕大哭的,晕倒在地的,加上说的,劝的啥样都有,乱成了一锅汤。
没有乱的就是皇帝的几个同辈兄弟们外加发呆的和珅及咬牙切齿的福康安。
永琪把掉了的下巴自己装回去,问一边的永玥:“老十,礼部归你,这男后怎么娶啊?”
永瑜走过来,咬着牙说:“就按娶皇后的规格,八台大轿,明媒正娶!”
永璟不太确定的问身边石化了的和琳:“那个……咱们以后算亲戚了吧?”和珅是姐夫,自己就是和珅的小舅子,和琳就是哥哥的小叔子……不对,和珅是嫂子,自己是小叔子,那和琳……还是不对啊……他掰了半天手指头越算越乱……
永瑆笑眯眯的走过去对和珅说:“和大人,不知您准备怎么办嫁妆啊?”
荆襄民变
对于九阿哥的事,夫妻两个最后也没商量出什么来。弘历打算派人监视,景娴打算接着看热闹。至于他的身份,还是让弘历自己去查吧。
七月初,就在离封后大典只剩三个月时,一件事情震动了大清。
弘历把折子砸下龙案,对着满朝文武大发雷霆:“这个端王好大的胆子,逼反了荆襄两郡还有脸来求朕发救兵?真当朕是那么好说话的?”
六月中,四川外面,荆襄两郡暴发大规模民变。数万百姓打入驻防官兵兵站及各级官署衙门,包括留守的端亲王府,导致两郡之内共七十五位官员全部遇难。驻防官兵无权对民用兵,只能严防死守。端王仗着自己有些旧部,带领全家躲进山里,派人持符节向朝廷求助,请求派兵平乱。
现在的朝廷上,九爷允禟生病没来,十爷允俄最有发言权。说:“皇上,那端王罪无可恕,但荆襄百姓无辜,不可不救啊。”
弘历气了半天,下令:“永琏,朕命你为平乱大臣,招抚暴民,查实端王之罪,还冤死之人公道。傅恒,你为平乱将军,召集荆襄守军,协助永琏平乱。至于端王……”说到这,忍不住咬牙切齿:“他要是活着还好,死了就把尸体吊起来当着百姓的面给朕鞭尸。至于他那几个惹祸的儿子也不必救了。”
永琏十分意外,没想到皇帝会让他与傅恒一同办理此事还是带兵去。他抬头看看皇父,又看看不远处脸色激动的亲舅舅傅恒,最终还是行礼谢恩。
不管皇帝打什么算盘,能和亲外甥共同办事傅恒还是很高兴的。
早在元后富察氏去世之时,皇帝就找过傅恒,拿出了皇后所犯之罪的证据。要他做出选择,要么只忠心于皇帝及日后的太子,要么给后来居上的那拉家让路。反正皇帝说过,他绝对不能把皇位传给富察氏生的两个皇子。傅恒虽说当场表示会忠心于皇帝,但是每天看到皇上那不阴不阳的脸色他就心里发慌。
后来,永璜与永琏分别入朝做事,却都对富察家敬而远之。他不怪永璜因为富察家确实对不起那个孩子,可是永琏呢?
当他刚打算靠近永琏时,永琏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他永琏与弟弟永琮都不会要那个皇位,也绝不会为富察家带来任何荣耀,让富察家死了这份心。有本事自己挣军功,没本事就趁早滚远点。
傅恒当时苦笑不已,这都是妹妹自找的啊……已至于到现在,他们富察家竟连这两个皇子的支持都没有了。其实他真的从没想过要扶持哪个皇子,他只是想尽可能的把富察家延续下去,难道这也不行吗?
皇上又要立后了,这个那拉氏一定会生下太子来的。也许……他也该快点再生个嫡子才行啊。现在,自从永琏上书请求去四海港口随理密亲王学习之后,皇上竟然准许自己和永琏一同办差,这算是皇上对富察家的信任还是对永琏肯主动放弃皇位继承权的奖赏呢?
不管怎么说,皇上不再猜忌富察家就是好事儿啊……
弘历下了朝之后就往永寿宫走,边走边琢磨。他也不知道对永琏和傅恒这样安排是对是错,但若是再让永琏上书请求出海,那娴儿这个继后就肯定会落下个逼走元后嫡子的名声,那就不好听了。永琏的心思他明白,他就是怕将来娴儿一旦生孩子就会对自己和永琮动手。用和莹拉着富察家给永琏和永琮一个保障也好,免得将来这两个小子闹出什么大事儿就不好办了。
傅恒家的福康安也该生出来了吧?话说上辈子福康安与永基差几个月来的?谁大?怎么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