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乾隆娴妃传(29)

作者:婔妩xi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不多一会儿,改造完成。永璜全身发出金光,这是灵气运转的结果。金土双灵根也算不错,如此一来,他也算迈进了修仙之道。只是有没有仙缘就看他的造化了。

凤翎突然叫:“主子快看,永璜的命格变了。”

景娴上前看。果然,永璜脸上的早夭之相没了,命纹多了三十五年,而且是将星纹。

“主子,咱们可以改变人的命格吗?”凤翎吃惊不小,逆天改命,这在修真界也不多见,怎么到了这里动个小法术就改了?

景娴想想,说:“咱们出现在这个空间,本来就是个变数。也许围绕着我们的人,命格都会变化。天道法则,咱们看不透罢了。”

从那之后,永璜一改往日畏缩的性格,变得豁达开朗,心胸宽广。只是极度讨厌文字,入尚书房读书不到半个月就因为挑皮捣蛋捉弄先生被告了好几回状。雍正忙于改革事宜,没功夫答理他。一巴掌把这小子打回宝亲王府下旨令那拉氏自主教导,弄得满府上下都笑景娴养了个废物。

但雍正知道,景娴一定会教出个好孩子来的。

从此,永璜就落入凤翎与凤衣的手中,开始了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苦日子,早晚课还要学习兵书阵法。景娴亲自安排教师(就是凤翎的□□),为永璜讲解古往今来所有战争的起因、背景、结局以及天文地理之类与战争有关的知识。同时,由凤衣凤翎处理的一些凤羽暗卫的事也从未瞒过他。从那一刻起,历朝历待包括清朝在内,所有的阴谋诡计,杀伐争斗都在永璜面前一一展开,使得这个孩子的成长更加迅速。

永璜早就不是孩子了,景娴也从没想过要把这个比自己小了不到十岁的孩子当儿子来养。但对于永璜来说,这个那拉氏对他如此尽心又毫不隐瞒,让他十分感激,在他心里,已经是认了景娴为母亲的。

到了雍正十二年九月时,四大港口已初具规模。雍正责令礼部写下文书,由各国商人带往海外诸国,请求通商。景娴的四项基本改革国策也已定好上交。

由此,雍正朝的改革变法,后世里被人称为“雍皇新治”的伟大变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不过啊,事情可真不是一般的多啊。

改革难

与海外通商可不是小事儿,方方面面都得安排周到了才行。

首先,港口开是开了,那外国人来了住在哪里?在哪里卖东西?交多少税?什么可以在大清卖,什么不能在大清卖,加上五花八门的外国钱币该怎样兑换大清的金银?这都得一条一条的根据海外各国的实际情况订下来,发往各国去商讨,人家不同意还得谈判。好在有凤鸣当初送的各国风物志参考,再有凤清的□□冒充一下懂外文的翻译,光是谈判就差点没把弘皙累吐血啊。文书之类,大半由当年的三阿哥,诚亲王允祉的后人完成。据说允祉还活着,不过他不肯再回京城。

第二个,大清的商人出去卖东西,去哪里卖啊?住在哪里啊?什么可以带出去卖,什么不能带出去卖?这都得一条一条的规定下来再去与外国人谈判,弘皙还得吐血!

第三,大清商人出海不是小事儿,海盗也不少,万一让人欺负了怎么办?什么规模的商船可以申请海军保护?那船总得造吧?这就凤声的事儿了,听说凤声大赚了一笔呢。

第四个,各大港口,台湾,海南,澳门,香港乃至日本海峡,西沙东沙澎湖列岛都开了海禁,那守卫海军的训练也就成了重中之重。老当益壮的十四王爷允祯带了几个练兵的兄弟子侄,忙的不亦乐乎。

加上内务府大盘点,八旗盘点,各省税务政务盘点,全国商人盘点,大小官员能力考评……林林总总的事情安排下来,直忙得满朝文武,宗亲子弟们头晕眼花。黄带子直系宗亲们都开始抱怨当年叔伯们孩子生少了,人不够用啊!

弘历在哪儿?弘历现在是改革路上一块砖,哪儿有需要往哪儿搬!忙得北京城都回不来了,还哪有功夫管自己后院的事儿啊!

“妹妹,叫吃,你这一片江山可归我大魏了。”高氏坐在景娴屋里,倚者洋绒靠枕,含笑下子。

景娴失笑:“失之东隅,收之桑愉。姐姐只顾吃了我的邯郸,难道大梁就不管了?”

两人又下几子,各有胜负,尽兴而罢。高氏抱过自己的养女,宝亲王府二格格和惜,说:“说来,王爷可又有大半个月没回府了吧?”

景娴点头:“上回不是为了苏格格有孕回来了吗?对了,你那里的海兰不是也怀孕了吗?”

高氏切:“别提那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每日给福晋请安,比见我还勤快呢。”

“柯里叶特氏家中父兄都在富察家手下当差,受她节制也正常。你瞧不顺眼就打发了去,把那个老实本份的巴林氏换过来就是了。”景娴不以为意:“弘历倒好像颇在意苏氏这一胎呢。”

高氏冷笑:“在意?真在意会让金格格半夜勾走么?”

景娴道:“内务府正在盘点,金家只剩下了金简还马上要外放,她当然着急了。”

高氏拨手指:“你说,王爷为何特意从广东回来请旨让福晋禁足还把二阿哥,大格格送进宫去?这算是威胁吗?”

景娴点头:“也许。”她知道,苏氏怀的正是历史上那个骂废了的三阿哥永璋,弘历对这些儿子颇为内疚,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再有危险。

高氏把和惜放下哄她睡觉,说:“说话就快过年了,王爷又快回来了吧?”

景娴侧头看高氏。这个高氏自从知道自己不能生孩子的原因之后反倒放开了心思。如今在这府里,她俨然成了个看戏的,连弘历的宠爱都不怎么在意了。

迎接弘历归来

要说高氏,倒底是个聪明人啊!

高氏是真想开了!以自己的得宠程度日后进了宫少不得一个妃位,死了埋进皇陵又不愁没人烧纸,生不生孩子又如何?与其怀个孩子让四面八的人打压算计,她还不如现在落个清静呢。如今有了养女,日后有机会再认养个出身低的儿子,再日后当个太妃活过五十岁出宫养老也不怕没人孝顺自己,稳稳当当活一辈子多好啊?一想及此,还有什么好争的?所以这阵以来高氏是心也宽了、泪也少了、饭量大了、笑脸多了,与景娴份外亲近。朝堂之上,高家与那拉家针锋相对,但在府里这两人却成了同盟,不得不说,很诡异。

”听说那西北战线上回回人又在闹事儿,可能忙这个呢,今年这个年啊,只怕是不好过啊!”景娴叹气。心里扒拉算盘,过了年就是雍正十三年,弘历的记忆中,雍正就是死于十三年。那么,他会死在什么时候呢?不行,改革刚刚起步,他还真不能死,怎么办呢?

“主子,雍正心血熬尽,属下认为他活不过十三年正月,若要改命,除非也让他修仙,可他是三灵废根,修了也没用。”凤衣传音说。

“娴儿,娴儿……”高氏见景娴走神,就叫她。

景娴正在心里盘点自己的私藏里有没有续命之物,闻言惊醒,问:“怎么了?”

高氏指着下面一个婢女说:“福晋派人来说,想进宫看看两个孩子,让咱们递折子呢。”

景娴看着那个婢女,点头:“福晋想孩子也是人之常情。罢了,我这就写折子。求皇上开个特例。”把婢女打发走了。

高氏有些担心:“妹妹,你不怕……”

景娴哼了一下:“她若非要作死,谁还拦得住么?由得她去,反正苏氏这一胎必须生下来。”苏氏怀的是男胎。当此之际,由于变法之事,朝局有些乱。弘历能再添个儿子无疑会让他的储位更加平稳。景娴早就让凤衣派了医毒堂的人跟着苏氏,由此,保下了日后的一代贤王。

时近年关,通商之事初有成果。海外各国对神秘富饶的东方还是很有兴趣的,不论打什么主意吧,大部分的国家都由掌权者发回了国书同意通商。并且表示会派专员来大清专门商讨此事。

雍正很高兴,下旨召在外的各级宗亲回京过年。眼见自己死期将近,他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多给弘历铺点路,他日后也能少几分艰难。几个老兄弟多年没见到了,趁着这个时候,也见见吧,弘历以后还得麻烦人家呢,唉!

弘历回京交旨又入宫去看了老娘之后快马加鞭的往家跑。快半年了,他真的很想念景娴,为了不让宫里的额娘对付景娴,他每次回府都忍耐着不去看她。如今,他是不是能光明正大的去看看她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